杜撰人生:中国学生为申请海外名校已造假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最怕你看起来非常努力,实际上毫不费力。而且,最可悲的是,UT-Austin校园里的那张歧视中国学生的公告,却说中了当下留学生群体中最丑恶的一种现象。除了抄袭,“你有没有在面试的时候或者申请研究生的时候编造或虚报你的能力”也成为“讨伐”中国留学生的“一宗罪”。那么,准留学生造假,是无名脏水,还是确有其事?
文 | 刘玭
冒充公号主创事件
一套“KY 主创”身份的完整伪造
“我骗人,我冒充,可我还是个好姑娘”
今年的3·15打假日过去没几天,就发生了一件让微信大号Know Yourself 办公室所有人都惊呼“OH MY GOD!”的事。“有人冒充我们!并且是长时间、有计划的行骗,目测受骗范围很广。”于是,已经获得mhc录取和奖学金的准留学生倪夕菲,冒充其主创一事被曝光。
(图片来自KY)
原来,这天,KY 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消息:在某400多人的以美国本科留学为主题的微信群里,出现了一个自称是“KY主创之一”的人。
KY震惊了:“问题是,我们没人认识她,她在KnowYourself里并不存在!”
随着一系列对话记录、个人朋友圈曝光,这位所谓的高中生“主创”逐渐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让KY 的真正主创再次震惊,是其微信对话与朋友圈非常有计划和目的地与 KY 强势绑定,不光完整地伪造了“ KY 主创”的身份,还赢得了大批拥趸。
(图片来自KY)
令人心惊的地方在于:除了疑似谋取商业利益,她的第二条朋友圈宣布拿到了mhc录取和奖学金。
而此前,已经有同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拿着一位学生的报考材料联系KY,询问是否有一名高中生主创——这一背景调研是不是针对倪夕菲,还不得而知;
可是,倪夕菲曾有长期、蓄意的冒名顶替行为,KY不由得担忧,在留学申请中她是否也说了谎:“我们无从得知,她在申请材料中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当夜,《一个冒充KY主创的人拿到了美本奖学金》的打假文章在网上流传。
而第二天,活动结束后的KY主创,就意外地见到了等在公司门口的倪夕菲。她道了歉,并表态将联系此前申请的12所美国大学,向学校澄清这一事实。可是据倪夕菲的朋友圈透露,她申请了包括美国欧洲与新加坡一共,二十多所高校。抱着“每个人都值得第二次机会”的心态,KY 原谅了她的欺骗行为,可是,关于她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对美国校方坦白,没有跟踪,没有下文。直到3月21日,知乎用户“一磨叽D”,po出了她“澄清”后的部分结果:“撤销了申请,可是某学校还是给了offer”;以及“好多文理学院邮件不回,portal 上也找不到withdraw application 的地方”。27日,终于又有mhc在读学生传出学校招生办已经知情,并介入调查的消息,结果保密。
对话旁观者
心中女神跌落神坛,申请本该公平
“杀人了也要进监狱重新改造,出狱才是第二次机会吧”
“每个人都值得第二次机会”,她笑得有几分无奈:“在微博,留学群,人们大多这么表态,甚至有人认为不了了之”。
“那,你自己呢?”
问题抛给她的时候,她一双眼睛里亮闪闪地仿佛点起烛火,眼神也坚定起来:“ 那些说着要给她第二次机会,却抱着不了了之的想法的人,恐怕只是事不关己的看客,站在留学生的角度,把此人拉黑都不为过。”
她打了个比方:“杀人了要进监狱重新改造,出狱才是第二次机会吧。大家所说的不了了之,是不是我杀了一个人,别人说没关系,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所以我可以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很多留学生也质疑:和她申请了同一所学校,却被她的造假履历给翘了offer,谁给我们第二次被考虑的机会?凭什么她做错了就不需要付出代价?
(图片来自早教育儿网)
可是,从她嘴里说出这句话,有他人难以理解的一番挣扎。因为,江雪明,这位与倪夕菲有过短暂接触的女生,曾经视倪夕菲为自己的女神。原来,江雪明与几个朋友曾办过一个聚焦生活美物的公众号,“最高阅读量仅仅400,我们也想过抱大腿,所以与Neverland的创始人有过很短暂可最后不了了之的接触”。说来有些遗憾,因为缺人,缺资源以及学业繁忙分身乏术,公众号没有运营到KY那样的体量。“所以,当我听说这个和我一样年纪,做着相似的事,却做得比我成功的多得多的人,第一反应是羡慕”。同时,她被圈粉:“优秀的人,是发光的。她(倪夕菲)的文章有严谨的构架,严谨的reference和吸引人的话题,我抱着默默学习的心态来关注KY”。
(图片来自于@原图君)
而在KY“打假”的当天夜里,她在手机那端心潮起伏:明目张胆冒名顶替的人,是倪夕菲!自己的“女神”竟然是典型的 selfdiagonosed psychopath!她心中有种信念几乎要坍塌:“有一种某明星因吸毒被朝阳群众举报的既视感”。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随之而来,她却是出离的愤怒。实际上,作为美本2021年的申请者,江雪明也将把作为公众号主创的身份与经历写进文书,却不会像“优秀到发光”的女神一样造假。“她收到了MHC的offer”,江雪明非常难过:“这可是另外一个妹子的梦想院校呢”。
她亲眼看见妹子如何努力刷裱花,刷活动,不停地DIY改文书。如今回忆起来,眼中都是心疼:“你知道吗?她每天凌晨一点钟才睡觉,有一阵子昵称也改成了MHC云云,可是,这一点都不可笑”,很骄傲地,“她拿到了ED的offer”。
江雪明为妹子开心,就更无法理解倪夕菲等人能入读同一所学校的行为:“申请本该公平,但有人凭借不诚信,靠着虚假但看似厉害的申请材料夺去他人申请梦校的机会”。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她内心很矛盾:中国学生申请过程中的诚信问题被多次提及,如今这事再闹大,对下届申请的学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否无辜牵连?可是如果倪夕菲没有向国外大学澄清,学校没有处理此事,那对广大学生而言,谈何公平?江雪明坚持,倪夕菲要自新的前提是改过:“我比较倾向,一定要向她申请的所有美国大学递交事实陈述,如果有撤回offer 的决定,也不为过。她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话家长
花了几万块为孩子的软实力镀金
“可是,我觉得没什么收获”
相比履历造假,履历镀金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吴卓越是一位准留学生的家长。就在去年夏天,他交了几万块钱,给儿子报了一个去马尔代夫的社会实践项目。
(图片来自全景网)
回忆起这个项目,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花这笔钱,是因为留学中介那边说,孩子考试成绩、学校背景都不是特别优秀,想脱颖而出上好学校,还得在软实力上下功夫”。
为了孩子出国研究多年的他,几乎成了半个留学专家,可此时也有些迷糊了。
他回忆起来,大概是2008年,同事说认识的孩子出国了,那孩子的学校、成绩也不突出,可是,中介热心地帮他做了全套的学历包装,包括指导学生给学校老师、主任、校长送礼,换毕业证,修改成绩单、学籍、档案等。
“那会儿的中介挺没底线的。没学历的也帮忙挂个民办大学,当时国外学校对这些东西的要求也没那么明确,所以很多人都办,也都能出去”。
(图片来自全球时尚)
可是这几年到如今,造假很少听说了,随着“软实力”越来越受重视,这方面的“加工”也越来越多。
游学、志愿者、券商实习、基金公司实习、美国州政府实习、跨国支教等实践项目多了起来,“说是能让孩子成长、独立,开阔视野”,写进文书也是亮点。
“孩子想申请的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责任感,去马尔代夫这个项目就是希望能对口加分”。说到这,吴卓越微微皱眉:“可是,我觉得没什么收获”。
“中介组织着拼团去的,一共十来个人”,他的孩子去了半个月。
可实际上,做志愿者,就是在海滩上拣垃圾;做海龟保护,其实就是把海龟放生,给它们刷洗池子。“孩子说,都是很简单的一些工作,其他时间就是玩”。
几万块掏出去,换一个这样的活动,他语气里有些不满:“含金量真的不高。我跟中介那边反映了,可是,要求退款什么的倒也不至于,只要真能有用就行”。
对话留学专家
软实力项目含金量普遍不高
“相比硬实力造假,软实力造假的影响倒不是特别大”
留学专家Albert 提出:“不光是志愿者活动,包括现在很多大公司的社会实践、游学项目等,也都是短期的”,况且,“这种实习的岗位,也是比较初级的,就难以接触比较核心,或者能提升他实力背景的一些工作内容。”
对学生有没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或者是有真正的能力培养、视野开阔的帮助,他也觉得作用不是特别大,“因为时间真的太短了。基本没有真正能提升学生的那种机会”。
“反正国外学校认这个东西,所以现在社会实践很火”,他坦承,正如那位家长反映的,这一块,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可是实习实践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或者,没有大家想象的、看起来那么高。
“可是,这种项目也能基本保证学生的实践体验,因为留学公司也是服务方,这种项目都是他们和第三方各作,如果项目有问题,就很难继续下去”,而说到其中的收获大小,“也有学生说值得。这与合作方提供的机会有关,也跟学生自己的实践态度有关。”
(图片来自新商报)
实践证明、实践心得,这或许是学生参与这些项目的物化结果之一。对此,Albert无奈地笑了:“就这张实践证明,有些人是通过留学公司的项目获取,有些像倪夕菲假冒KY主创这样捏造,甚至更有人啥都不干,也能凭关系拿一张。”其实,早在2014年,美国中文网就报道,成批涌入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让美国各大院校的招生委员会感到头疼: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材料都存在造假问题(一般包括个人陈述、简历、推荐信,可能还会有写作样本)——千篇一律的文书和动过手脚的成绩单。
(图片来自英汉互译)
一位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说,“我每次读到一封新的申请文书时,都会觉得似乎刚刚读过”,因为,如果将申请者的名字替换一下,这些申请文书的内容简直并无太大差别。”
(图片来自鲸媒体)
除了学生本身的意愿驱使,更有留学公司助“一臂之力”:去年,新东方已经曝出了“造假风波”,据8名新东方员工以及17名狄邦教育前员工爆料,这两家教育机构参与了大学申请造假,包括为学生撰写申请文书、教师推荐信。已经对中国留学生履历造假警觉起来的高校,更愈发严格了审查制度。Albert听美国一所高校的招生办公室的中国实习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他参与了2011级录取初选分类工作。期间,主导工作的教授突然问自己:中国是不是有个很有名、非常受人认可的小雨伞作文比赛,得到否定答案后,教授把那个写着该比赛获奖履历的满分学生直接pass。
(图片来自搜狐自媒体医学科普)
另外,有的大学甚至已经和中国一些高校建立直接联系,可以查到学生的档案和成绩单。可是,Albert认为,相比较硬实力造假,软实力造假的影响倒不是特别大。“真正的学历造假、成绩单造假会影响学生未来的信誉。一旦被查出来,他或许以后再也去不了这个国家,更别说申请当地大学。”可是,“拿倪夕菲这件事来说,这个身份在她的留学申请与奖学金获取中大概发挥了多大作用不好估量。”
因为,录取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在硬性条件,比如,托福,gre等成绩相当的情况下,软实力或许可以决定录取委员会的判断,“可是每所学校的判断流程、标准不同,身份造假的效果或许可大可小。”至于处理结果,就更加不能预测。可是,如她一样。杜撰材料去留学的你,在余生还将杜撰多么成功的人生呢?毕竟,骨感的现实只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