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为何频频受冤?华裔科学家起诉FBI制造间谍冤案:“华人格外可疑”
美媒称,2015年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坦普尔大学一位物理教授的指控,相当于尴尬地承认FBI特工和检察官误解了一项复杂的技术,他们曾指控这名教授非法将该技术提供给了中国。
据美国《纽约时报》5月11日报道,现在,郗小星教授说这并不是一个无心的错误。他在10日提交的联邦诉状中,指控领头的那名FBI特工伪造关键证据,无视正在调查一名无辜者的再三警告。
报道称,该诉讼是对美国政府打击间谍行动的一个大胆反击,包括郗小星案在内的一系列广众瞩目的错案发生,已经破坏了这个行动。
“他们用纳税人的钱来抓间谍。然后抓到像我这样的人,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郗小星在接受采访时说。
郗小星的律师说,FBI利用从一家联邦监听法院那里获得的命令,把郗小星当作潜在间谍进行调查。在2015年5月某日刚刚天亮,特工就冲进了郗小星在费城郊区的住宅,逮捕了他。
检察官最终没能拿出间谍指控的证据。他们声称郗小星把一种敏感的实验室设备、俗称“暖手器”的设计图提供给了中国的研究人员。这种加热器在超导研究中很有用,郗小星签署的保密协议就包括它。
因为一些知名物理学家作证,作为案件核心的那份设计图并非“暖手器”,这个案子几个月后就进行不下去了。他们出示了郗小星之前发明的一个设备,表示他将其作为正常学术合作的一部分分享给了中国的研究人员。
他的律师说,司法部撤销了这项指控,并把所有的证据还给了他。而让特工怀疑和相信他是间谍的基本证据从未公开过。
郗小星的诉状称,FBI特工安德鲁·豪根从一开始就知道那是什么的设计图。郗小星的律师说,“暖手器”的一个发明者告诉过豪根,他误解了设计图。
郗小星的律师之一戴维·鲁多夫斯基说:“这就像把微波炉和烤面包机进行比较差不多。它们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但它们都可以加热食物。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政府没弄懂科学。”
FBI的发言人拒绝对这起诉讼置评。对于大多数与工作有关的诉讼,联邦特工不会遭受惩罚,豪根可以用这个理由要求驳回这项诉讼。郗小星起诉称自己的宪法权利遭到侵犯。最高法院曾经表示,可以用这个理由起诉像警察和FBI这样的政府雇员。
美媒称,2015年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坦普尔大学一位物理教授的指控,相当于尴尬地承认FBI特工和检察官误解了一项复杂的技术,他们曾指控这名教授非法将该技术提供给了中国。
据美国《纽约时报》5月11日报道,现在,郗小星教授说这并不是一个无心的错误。他在10日提交的联邦诉状中,指控领头的那名FBI特工伪造关键证据,无视正在调查一名无辜者的再三警告。
报道称,该诉讼是对美国政府打击间谍行动的一个大胆反击,包括郗小星案在内的一系列广众瞩目的错案发生,已经破坏了这个行动。
“他们用纳税人的钱来抓间谍。然后抓到像我这样的人,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郗小星在接受采访时说。
郗小星的律师说,FBI利用从一家联邦监听法院那里获得的命令,把郗小星当作潜在间谍进行调查。在2015年5月某日刚刚天亮,特工就冲进了郗小星在费城郊区的住宅,逮捕了他。
检察官最终没能拿出间谍指控的证据。他们声称郗小星把一种敏感的实验室设备、俗称“暖手器”的设计图提供给了中国的研究人员。这种加热器在超导研究中很有用,郗小星签署的保密协议就包括它。
因为一些知名物理学家作证,作为案件核心的那份设计图并非“暖手器”,这个案子几个月后就进行不下去了。他们出示了郗小星之前发明的一个设备,表示他将其作为正常学术合作的一部分分享给了中国的研究人员。
他的律师说,司法部撤销了这项指控,并把所有的证据还给了他。而让特工怀疑和相信他是间谍的基本证据从未公开过。
郗小星的诉状称,FBI特工安德鲁·豪根从一开始就知道那是什么的设计图。郗小星的律师说,“暖手器”的一个发明者告诉过豪根,他误解了设计图。
郗小星的律师之一戴维·鲁多夫斯基说:“这就像把微波炉和烤面包机进行比较差不多。它们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但它们都可以加热食物。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政府没弄懂科学。”
FBI的发言人拒绝对这起诉讼置评。对于大多数与工作有关的诉讼,联邦特工不会遭受惩罚,豪根可以用这个理由要求驳回这项诉讼。郗小星起诉称自己的宪法权利遭到侵犯。最高法院曾经表示,可以用这个理由起诉像警察和FBI这样的政府雇员。
坦普尔大学的华裔物理教授郗小星在宾夕法尼亚的家中。
【延伸阅读】FBI频频制造“中国间谍”冤案 美媒:操之过急
据2015年9月17日的报道,美媒曾称,中国间谍在窃取美国政府机密和商业机密方面取得了成功,这令美国感觉被中国间谍包围了,并于日前加紧了搜寻中国间谍的活动。但在最近的至少两起案件中,联邦调查局(FBI)探员和联邦检察官似乎都操之过急了。
据美国《纽约时报》9月15日文章称,11日,检察官撤销了今年5月对时任坦普尔大学物理系主任的郗小星的通信欺诈指控。他当时被控向中国提供秘密技术,可能面临数十年监禁。
检察官说,郗小星向中国提供了一种用于超导研究的名为“袖珍加热器”的设备的设计图。在辩护律师称政府在解读证据方面的严重错误后,罪名就不成立了。调查结果证明,加入美国籍的郗小星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科学家提供的是与加热器无关的信息。
报道称,在政府犯下这个令人尴尬的错误之前数月,俄亥俄州的联邦检察官还曾撤销对另一名美籍华裔专业人士——美国国家气象局雇员陈霞芬——的指控。她此前同样被怀疑是一名中国间谍。陈霞芬被控犯有多项重罪,包括非法下载关于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她是在一名同事报告称她曾向中国水利部官员发送电邮后遇到麻烦的。
该电邮是陈霞芬对一位中国官员所提问题的回复,这名官员曾在北京的一次会议期间向她询问美国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方式。陈霞芬提供给他的信息是无害和对公众公开的。
据报道,中国被怀疑是美国人事管理局数据遭窃事件背后的主使。此外,专利技术遭窃也对美国经济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司法部把涉华间谍案作为当务之急也就几乎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报道称,对郗小星和陈霞芬的指控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受到了精神创伤,并且对他们的职业声誉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他们都没有得到政府方面的解释或道歉,而这两样东西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15日,郗小星(右)和陈霞芬就检察官撤销指控一事在华盛顿举行了记者会。
【延伸阅读】美国华裔作家讲述移民文化:吃美国食物变不成“美国人”
据2017年4月15日的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13日刊登华裔移民作家莉萨(Lisa Ko)的《“白人的”饮食对华裔移民孩子意味着什么?》一文,文章记述了丽萨对于西餐和美国文化的思考,文章摘编如下:
叔叔在新泽西唯一一家像样的中国餐馆内隔着桌子指着我说道,“莉萨喜欢汉堡,对吧?”
我回答是或者不是都无关紧要,我是这个家族中出生在美国的第一个成员,所以这个决定老早就有人替我做了,他们料想我会背弃中国饮食而喜好美国食品——而我后来的确这样。
我的父母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人移民,他们并没有被同化。当我和兄弟姐妹们央求着要吃大力水手炸鸡而非咸鱼时,父亲会摇着头说:“你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1986年,我10岁,我们家正奔跑在成为十足的美国人的快车道上,我们的早餐是一大块微波加热的“萨拉-李牌”冷冻磅蛋糕,还有撕掉斯塑料包装后的玉米粒、土豆泥和奶油朱古力块,零食是用微波炉加热法式面包披萨,我们会吃薯片,还有直接从罐子取出的柠檬茶粉。
在《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允许更多非欧洲人移民到美国之前,我的父母经历了战争和独裁统治。因为在童年尝尽艰辛,他们出于过度补偿的心理——同时伴随一种负罪感——任由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被鼓励同化,却也因此被指责。
由于父母是在曾为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出生和长大,所以他们对美国食物和文化并不陌生。我母亲很会做饭,但能负担得起和享用美国方便食品,即美式富足,是能让我们感觉自己跻身中产阶级的方式。
对他们来说,“美国的”往往等同于“白人的”,但我的白人朋友们吃的根本不是电视广告中的食物。他们在家里吃无糖苹果酱、烤鸡胸肉和芹菜。偶尔才会从真正的饼干罐里拿一块燕麦饼干。在我的中学食堂里,其他孩子吃花生果酱三明治和苹果的时候,我在尽情享用塞满了美国干酪的热狗。遇到餐厅菜单上有中餐的时候,端上来的往往是一份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湿乎乎的面条状东西。
我的白人朋友家里甚至没有有线电视,但我父母说服了安装有线电视的人,频道全都免费。那是伊朗门事件曝光的年份,是“挑战者”号爆炸和菲律宾发生“人民力量”革命的年份,但是在当时的黄金时段,播出的是《科斯比秀》、《家族风云》和《锦绣豪门》,还有整天不断的游戏节目。
詹姆斯·鲍德温曾经写道,美国媒体的“主旨不是带来困扰,而是安抚”。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会帮助维持一种天真的幻想,它可以掩盖我们国家的暴力。希玛曼达·恩戈齐· 阿迪奇提到过美国的“对慰藉的迷恋”;朱诺·迪亚斯说我们一心追求“令人安慰的叙述”,要维持美国例外论抚慰人心的神话,就必须保持其慰藉和天真的属性,不管它有多么虚假。
或许我的童年也是如此,毕竟,我的家人拥有在表面上置身于政治之外的条件,可以试图将自己从精神和地理上与里根年代造成的破坏拉开距离。
通过调高电视的音量,大吃特吃Velveeta奶酪和Steak-umms牛肉切片,我们在竭力掩盖自己的恐惧、对留在菲律宾的亲戚们的内疚感,以及我们的经济隐忧和内心的不确定性。还有什么比这种绝望的拒绝更“美国”的?我们不需要证明我们是“美国人”,我们早就是了。
最终,我大吃特吃的有着鲜艳喜气包装的东西,破坏了我的健康,令我出现食物过敏和慢性自身免疫问题。如今,吃一小块披萨或一小把Doritos玉米片,就会让我出数周的荨麻疹。我时常羡慕那些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人,尽管我羡慕的可能只是1986年的天真,一种从未真正存在过的天真,是羡慕我以前那样直奔商场美食广场上卖汉堡的摊位,多加奶酪,加洋葱圈,就着一杯奶昔一起吃下,或者是吃一份微波一热就可食用的方便晚餐,尽管这种食物吃的时候永远不像它盒子上亮眼的包装图看起来那么美味。
美国属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我的朋友洛丽过去经常在我们家吃午饭,她要求我母亲做Spam午餐肉汤面、Spam午餐肉米饭,或加大块Spam午餐肉的卡夫芝士通心粉。但后来她不愿意再吃这种东西,“我妈妈说Spam让人倒胃口。”
洛丽回家之后,我母亲翻着白眼说,“美国人一直都吃热狗,热狗跟Spam是一样的东西。”我父亲也说:“Spam是美国食品。”
这话有几分真。在各个战时占领期,美国军队曾把Spam带到关岛、韩国、日本和菲律宾去,它们成了世界上食用Spam最多的一些地方。在菲律宾,吃Spam没什么好丢人的,但我们家把这种美国食品又带回了美国,现在我们被告知,这种东西不能吃。
有关移民的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叙事描绘了两种文化通过食物相融合的美好景象,就好比我母亲会往我们的感恩节火鸡里塞糯米。但是在现实中,同化来得更暴烈,历史更复杂,文化则没有那么截然不同。我曾大口吞下在我眼中属于美国常态的食物,但我依然不被看作真正的美国人。或许根本就没有美国常态这种东西,或许美国常态本身只是一种表演。
【延伸阅读】新西兰华裔女子代言当地广告遭歧视 网上亲述不平获支持
据2017年3月20日的报道,港媒称,近日一间信用卡公司在新西兰推出广告,找来在当地经营美食车的华裔女子做主角。岂料广告推出后,有人竟在网上留言批评为何找来亚裔人士演出新西兰的广告,广告女主角随即在网上发文反击。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3月20日报道,广告女主角是26岁的迪恩娜‧杨(音),她是新加坡华人后代,在新西兰出生。年前她买入一辆旧巴士,翻新后用以经营牛奶及曲奇吧,被信用卡公司选中为手机付款服务代言人。但广告出街后,有网民称:“亚裔竟然出现在新西兰的广告上,愿主保佑我们!”
迪恩娜留言反击,发文详述自己历年来在新西兰遇到的种族歧视,包括经常在街上被人以粗言辱骂叫她滚,又或是刻意以奇怪口音,模仿华人口音以普通话调侃,她对此亦已经习以为常。另有大批网民表态支持迪恩娜,信用卡公司也有回应事件,表达对她的支持。
【延伸阅读】港媒:加拿大华裔教授遭殴打 曾高声呼救无人理会
据2017年3月6日的报道,港媒称,加拿大温哥华日前发生一宗针对华人的袭击事件,有路人拍下当时情形,并把片段交给警方缉拿凶徒。被袭的华裔大学教授称,当时曾高声求救但无人理会。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3月6日报道,遇袭的是卑诗大学(UBC)社会公义学院教授徐雷伊(音)。他指2日下午坐巴士下车时,一名白人男子从后猛推他。他觉得对方来意不善,于是拿出手机拍摄对方容貌。岂料该男子竟把他的手机打落在地,并拳打他的脸令他跌倒地上。徐雷伊欲爬起身时,男子向他连环挥拳。期间有不少途人经过,但无人理会他的求救。
报道称,行凶男子事后过马路离去,一名途人上前问徐雷伊情况如何,但不肯为他当证人。幸好另一名路过的司机拍下事发经过,并愿意提供片段作为证据。当地警方表示,找到涉案男子是迟早的事,呼吁他先联络警方,解释当时发生何事。徐雷伊事后受访,称自己在多伦多出生,首次在街头遇袭,不排除对方动机是针对他的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