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自叹不如:中国量子通信技术将动摇美国军事霸主地位
据日本《BUSINESS INSIDER》报道,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连续取得重大突破,或将撼动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
图为“墨子号”发射升空。
美国权威学术刊物《SCIENCE》6月16日号刊载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坚持不懈地在量子通信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2016年8月16日,中国使用“长征二号”火箭发射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该卫星在经过了4个月的在轨实验后向地面释放了处于“量子纠缠”状态下的“光子对”,并被位于于中国青海和云南省的地面站成功接收。这个由中国物理学家潘建伟率领的团队进行的实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科学家透露,量子通信的原理是运用了“量子纠缠”这一“波”的特殊性质,当发信者使用光子对信息进行加密后,接收者必须获取或是通过与发射者“配对纠缠”的光子才能破译并获取发者者加载的信息。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可有效保证各类海基、陆基、空基、天基目标和设施的通信安全。而且,这种通信方式理论上说不可能被第三者监控,因为一旦监控者试图感知这些量子的状态,同时就将改变这些量子的状态,从而被发射者所警觉。
文章称,此前美国一直通过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全世界的通信进行监听和破解,但中国一旦完成自主的量子通信体系,美国的这一优势就将彻底丧失。美国《华尔街日报》也于6月15日刊文就中国这一技术优势对美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和太空领域构成的挑战表示出了“深切的忧虑”。
量子通信此前在商业上曾经被用于光纤通信,但由于光纤通信中信息损失和噪音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没能实现大规模应用。而通过卫星技术可以实现数千公里级的量子通信,在很长时间里,由于关联技术尚未成熟,量子通信一直只能局限在100公里的尺度上,但潘建伟小组首次取得在1200公里尺度上的成功,标志着量子通信的技术窗口已经打开。据潘建伟本人透露,他的下一个目标7400公里上的量子通信。
图为6月15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
外媒也对潘建伟的个人情况十分关注,据报道,潘建伟年仅47岁,中国浙江东阳市人,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在澳大利亚取得博士学位后选择了返回母校工作,现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201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被英国权威科学杂志《NATURE》评为年度十大科学家。
日本《BUSINESS INSIDER》网站还报道,日本早在1990年就开始了量子通信的基础性研究,于2000年左右进入实用化阶段,主要的研发机构包括NEC、三菱电机、NTT等机构和企业,但从现在来年,日本的量子通信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