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吐槽中国没有优秀现代文学作品 真相却扎心了(组图)
近日,日本论坛上有一个帖子引起网友讨论。题主发问: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人口,却没什么著名的作家?并且还补充道,他说的是现代。
日本网友显然也很茫然,只有些许人提到鲁迅和金庸。
有些网友虽然知道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过也叫不出名字来。
(听说有人得了诺贝尔奖,不过我不记得名字了)
对这样的言论,中国网友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击了……
尚不提鲁迅、张爱玲等这些如雷贯耳的中国现代文学巨擘,即使将范围缩小到现当代文学,这位日本网友口中所言也并非事实。
截止到2013年最后一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有五分之三的获奖者来自中国。这一奖项主要对由英语写就的、或是翻译成英语的优秀亚洲文学进行肯定。
但是,由于接触到的作品数量少,许多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一些误会。
英国《旁观者》杂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外市场对中国文学的偏见——“西方出版社和读者希望看到他们想象中的中国样子,如果这些作品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便意味着没有市场”。
《解密》的作者麦家也曾表示,其实中国有很多好作品,值得西方读者花时间来读,只是他们不愿意去读。
(麦家)
而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日本似乎和西方一样,抱有不少偏见。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为什么日本网友说“中国没有著名作家”是“井底之蛙”的看法~
截至今年2月,麦家的《解密》已被翻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33个语种。今年5月,阿拉伯语版的《解密》在中东地区首发,成为当地的畅销书。
(阿拉伯语版的《解密》)
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中国图书在西班牙语国家和阿拉伯语国家非常受欢迎。在阿根廷、智利等国,通过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出版商合作,中国文学作品可以成功实现推广;而在阿布扎比,不仅仅是中国文学,与历史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书籍也非常受欢迎。
在英语国家,中国文学遭遇到的阻碍则要大得多。
不过,中国文学作品也正努力打入受众面更广的英语世界。
据亚马逊资料显示,自2014年底在中国设立专门团队负责寻找和发现优秀中文作品以来,短短一年就已经组织翻译并出版了7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且收到较好反响。
科幻类作品无疑最为抢眼。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曾用“中国如何成为全球科幻文学的产生地”作为标题,探讨以刘慈欣、郝景芳等为领军人物的中国科幻文学生态圈。
(刘慈欣)
(郝景芳(中))
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这是第一部翻译作品获得这一奖项,而《三体》也在全球成为畅销书。2016年,80后女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也获得“雨果奖”。
另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来自网络文学。这些在国内读者眼中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作品受到海外读者的热捧。新加坡《海峡时报》文章称,致力于将中国功夫奇幻小说翻译为英文的“武侠世界”网站,日均访客量达到24万多人次,日浏览量达到300万页。
(“武侠世界”网站)
好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非常重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科幻作家刘慈欣都曾表示,他们的成功,有译者的一份功劳。而翻译文学作品是一个既庞大又细致的活儿,翻译过程中,选用的每一个词都会影响到阅读时的感受。
另外,中国文学太具有自己的特色了,外国人往往很难一下子理解。和莫言的小说比起来,中国的一些科幻小说和犯罪文学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不过,在评论家群体中,莫言的作品就备受赞誉。
(莫言)
不过,有些外国人就能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美丽之处,并且还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2007年,有一名外国人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创建了一个名为“纸托邦”的网站,专门进行中国文学的交流,偶尔会贴出一些翻译的短章。当他们发现不少外国人都通过这一网站对中文文学进行了解之后,便致力将其打造成向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学的窗口。
(纸托邦)
他们会在网站上进行翻译,作品既包括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当代文学作品。
目前,“纸托邦”已经成为一个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重要平台。
是金子总会发光。未来,中国文学一定会受到更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