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版“袁隆平”培育超强小麦品种:要让世界横扫饥饿!
粮食产量问题是世界的公认难题。光合作用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所在,农作物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进行转换。对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有重大发现!
一粒小麦的高规格待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特聘教授Graham Farquhar AO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小麦农作物为人类作出的突出贡献。
Farquhar教授所在的生物物理学研究小组对小麦农作物进行研究,对其细胞、生长环境等条件进行研究,选出最优良的小麦品种。
这些小麦品种可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可以有效应对世界粮食短缺等情况。从1980年开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该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计算模型,用于计算小麦作物的水含量。
Farquhar教授这项开创性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光合分子相互作用的方程式在35年前就已经创建。这里面的诸多要素比如植物对光的吸收强度、从水中所转化的糖分含量以及吸收二氧化碳含量等等,都涵盖其中。这些发现,至今仍应用于农业与环境科学等领域中,意义重大。
成立于1960年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科学院,主要致力于水源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并对干旱大陆地区农作物种植进行研究。
后来环境生物学教授Ralph Slatyer加入研究所,指导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目的是要发现碳之间的增长量,这是植物生长及水含量的基础所在。
到了1990年,生物研究学院(RSB)开展基因工程项目研究,这项研究Farquhar教授于十几年前就已做了相关的定论,可以说是走在了科学的前沿。
RSB的研究永不停止
RSB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对农作物产量的研究。对于已退休的 Howard Bradbury AM教授来说,食物对疾病的控制研究是他退休后所感兴趣的工作之一。
Bradbury教授用三十年的时间对非洲地区的konzo疾病进行研究。在这些地区,木薯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但木薯中含有大量有毒氰化物,加上当地人营养不良等影响,很容易感染konzo病毒,导致运动神经元瘫痪,在妇女和儿童中这种病比较常见。
Howard Bradbury AM教授用一个简单的方法。他将木薯与水混合,在太阳下暴晒,这样可以消灭大量氰化物。通过这个办法,刚果民主共和国的16个村庄约10000多人避免了疾病,为人类做出了宝贵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