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挖的坑中国人填上了!花10年造深坑酒店,被称世界建筑奇迹
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这件事,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上海畲山世贸深坑酒店,终于露出了真容
起初,蛋蛋姐看到这个,有望成为世界人工坑内海拔最低的酒店时,和大多数小伙伴的反应是一样的,什么?坑?深坑?万一遇上强台风、暴雨天,发生洪涝、河水倒灌,或者再来个火灾、地震什么的,怎么办??这样的酒店谁敢住啊?
然而仔细调查后我发现,我们低估了中国建筑队的实力,为了应付各种难题,他们在建造过程中,早就展开了无穷的想象力,其中竟有近一半工程,都是新发明的“黑科技”
而深坑酒店“反向施工”的建造难度,不仅在国内是首例,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被称作“世界建筑奇迹”
图:深坑酒店概念图,一不小心就灌满水的节奏
但是讲真,蛋蛋姐一开始也好奇,把坑填上再盖房子不是更容易?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这是因为,其实这个坑,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坑,它是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遗留下来的采石场,他们曾经用这里的石头建起了无数碉堡,用于军事防守,也就是说这个人工废矿坑,其实是二战遗址
图:畲山深坑
因此2006年,世茂集团决定投资6亿元,在保留深坑原本样貌的前提下,在坑底建一座,举世无双的五星级酒店,势必要将大地的伤疤变为花朵,项目由中建八局负责建筑施工,而酒店设计师则是传说中的,“疯子”设计师,马丁约克曼
说到这位英国设计师,就很有意思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那些根本住不了人的,犄角旮旯里设计房子,比如波斯湾人工岛上的,七星级迪拜帆船酒店,就是他参与设计的,因此当他看到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坑,内心无疑是激动的,同时更坚信,这绝对是个无与伦比的伟大机会
他说:“我觉得人必须得有点疯狂,才能做到让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图:央视纪录片《中国建设者》,设计师马丁约克曼
而马丁的这个设计,可谓是惊天动地,也是真正的给建筑队“挖了坑”,而接下任务前来“填坑”的,就是中建八局,这一填,他们填了八年
虽然蛋蛋姐并不是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但也知道,房子一般都是自下而上建造的,在平地上干活怎么都好说,而这次是造“深坑酒店”,也就是要从平地往深坑里造,自上而下建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真能做出来,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然而在正式开工前,建筑队就碰到了一个大难题,工人们根本无法快速走到坑底,入不了坑就开不了工,开不了工则意味着这个项目,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或许你会说搭个梯子啊,这点工程师们也想到了,但搭好的栈道承重力有限,为了安全每次只能走12人,直接导致几百名工人,在短时间内无法入坑,而架设升降电梯也需要,在垂直的附着物上进行,坑底岩壁不仅凹凸不平还向外倾斜,根本行不通
图:搭好的栈道
眼看“神话”就要沦为“笑话”了,工地上常见的塔吊却给了大家灵感,但利用塔吊运输工人的想法,实在太过大胆
为此,团队中唯一的90后谢高华,足足测算了一两个礼拜,最后设计出4座轿厢,每次可运输32人往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这样的创新设计,也为“反向施工”的深坑酒店开了个好头,就连负责测算的小谢也说:“我觉得有一种创造历史的感觉。”
可运完了人,他们发现,更难的是输送混凝土,传统运送混凝土的方式是,依靠塔吊完成,但深坑酒店所需的7万多方混凝土,如果用这种方法,差不多要10年才能完工,远超规定的3年期限
于是这群年轻人又想出了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一溜到底”,也就是说,架一个垂直管道,像水管出水一样,直接把混凝土倒进去,然而结果是,混凝土整个,分。崩。离。析。了。
图:“一溜到底”垂直运输管道
这是因为,当混凝土从77米高的地面垂直下落时,速度确实挺快的,但快到几毫米的钢板直接被砸出了坑,相当于子弹出膛的速度了,这可给在场的工程师们都吓了一跳,而石子和砂浆在下落过程中也已经完全分离,也就是说此时的混凝土不再是混凝土,反而成了一堆废物,既然不能太快,那减速总行了吧,他们又将垂直管道改成了,“之”字形,可这次,混凝土却因为过于缓冲,在拐弯处堵成了一坨,清理管道工人,每次都要清整整一夜
怎么改都不成,工程又进入了瓶颈期,但就像副总工程师王桂玲说的:“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项目如果没有突破的话,会觉得很遗憾。”
其实进展到这个阶段,这栋深坑酒店在每个工程师心里,早就不是一个建筑物那么简单了,它的成败不止关乎自己的工作,更关乎国家荣誉,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决定重新计算混凝土参数,直到算出合适的为止,在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后,他们终于得出了一套,为“一溜到底”量身打造的完美配比
但既然是举世无双的建筑难题,就不可能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因为岩壁凹凸不平,酒店房间也全部是C字形,酒店的230根巨型承重梁,多数都是弯曲的,所以灌注混凝土时很可能密度不均,这就牵涉到每根柱子的监测问题了
图:酒店设计图纸,整个呈弯曲状态
传统的笨方法是,用榔头一个个的敲,用声音的虚实来辨别,可这对于深坑酒店这样的大工程来说,实在太笨拙了,一个个敲完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在科学技术都已经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负责监测的工程师危鼎就曾说:
“我觉得非常难过,因为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日新月异到这种程度了,需要我们技术人员来把它更新,来把它用更规范的方法替代掉。”
虽然老方法凑合也能用,但面对人类建筑工程学上的一次奇迹,几乎每位工程师都不愿草草了事,要做就做到极致,带着这样的探索精神,他们发现,原本用于军事侦察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测量混凝土密度时,竟然能派上大用场,于是经过上百次的艰难推算,一年后他们终于又得出了所需的参数
而此时的深坑酒店已经有了基本的全貌,就差一座“空中花园”来封顶了,但这座8000多平方米,等同于一个足球场大的花园,却只有一个支撑点,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就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定,可是坑底的岩石常年被水浸泡,早就软化了,根本没什么硬度
图:长期被水浸泡的岩石
无法作为酒店强有力的支撑,于是工程师们又开始了他们的测试,试图发现一种极为坚硬的岩石,在经历了无数测试和失败后,他们发现了一种名叫安山岩的石头,这种石头的硬度,可以抵抗百年内最高地震挤压力,而用这种石头包裹起来的地基,可以抵御50年一遇的地质灾害!
眼看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今年4月,深坑酒店的主体结构终于迎来封顶,而距离项目成立的那一天起,已经过去10年了
图:露出真容的深坑酒店
当年还是“小鲜肉”的90后的小谢,也被风霜雨雪打造成了,神似70后的“老腊肉”,连孩子都有了
看着中建八局的工程师们,如西天取经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大难题,看着自己笔下“疯狂”的建筑设计图,一点点变为真实,设计师马丁也忍不住感慨
“中国设计师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人惊叹,从我设计初稿的那天开始,我从来没有一刻怀疑过,这个建筑最终将被完美建成,事实也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时央视纪录片《中国建设者》,采访建筑总指挥沈健时,他脸上挂着纯朴又自豪的微笑,但眉宇间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采访时他说:
“工程进展到这个阶段,我心里的压力还不能完全放下,后面的工作就像绣花一样,要越来越细,越来越精雕细琢,就是一个艺术品,怎么把它雕琢起来。”
蛋蛋姐觉得,这样一个世界级建筑难题,我们的工程师花费10年时间让它成型,真的很不容易,毕竟人的一生也没有几个10年
而据说项目刚刚诞生时,很多建筑师都退却了,他们根本没有胆量承受如此大的风险,是如今这群人迎难而上,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建筑奇迹”
从最初一潭死水的深坑
到如今已经有了全貌的酒店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做了就用心做下去,哪怕中途历经无数的艰难和困惑,正是这样的信念,才使得中国成为了如今世界着名的,“基建狂魔”
而更令蛋蛋姐感动的,不仅是这座世界独一无二的房子,能够在中国建成,还有这群中国建筑师们,他们的年龄普遍都很年轻
起初这些年轻工程师,天马行空的创意,在总指挥沈健眼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起初听到“一溜到底”这个想法的时候,觉得不行
可就因为他们敢想敢干,工程中有近一半技术都是新发明,全部技术都申请了国家专利
对此沈健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年轻了一点,但是年轻也有好处,他没有经验的束缚。”
想当初90后,曾被称作“垮掉的一代”,比起怀抱希望,人们更多的是质疑这个群体,能否撑得起这个时代,而今时今日中国的种种优秀成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当他们研制出一个又一个新发明,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崭露头角时,他们的能力和野心也得到了证明
英国路透社曾说:“中国90后兼具雄心壮志和务实的双重优秀品质,世界属于这一代人。”
图:路透社报道
而在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也曾有人提问,“中国90后的未来是怎样的?”同样是美国网友回答说:“他们这一代的未来可以说是非常乐观了。”
过去人们总说中国是一个只会制造,却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可蛋蛋姐觉得,正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路上从未停止过,才从“别的国家有的东西我们都能造”到“不仅造的好价钱还更便宜”,到如今“别人发明不出来的东西最终被我们创造”
而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实现“崛起”,正是印证了梁启超的那段老话: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信他日,无论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还是世界仅有的五星级酒店,我们都可以满怀自信地和其他国家说:你们有的,我们也有。你们没有的,我们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