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再挑中美新技术革命 中国制造2025的另一战场
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式宣布,该系统正式具备全球定位能力,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而北斗系统正是被美国所忌惮的“中国制造2025”中的一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自主研发的重要科技项目,目前的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系统的全面投入商用,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彻底脱离美国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依赖。迄今为止,全球有4个导航系统具备为全球服务的能力,分别为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和中国北斗。而在北斗卫星系统成熟之前,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一直依赖于美国的GPS系统。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国务院的《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中受到该战略政策支持的项目之一。2017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了《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图》,提到在2025年底前,中国将建成主要包括北斗系统、自主星基ADS-B系统、自主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机载设备的制造、测试与适航审定等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并形成相关标准。而今天北斗系统的成熟显然是这个计划中的一步。
同样,这一突破也和“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很大联系。中国北斗系统从2012年开始向亚洲客户提供服务,而此次全球投入使用后,这一服务将最先进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国家,中国离“太空丝路”的畅想似乎更近了一步。事实上,“北斗系统”已经借助中共“一带一路”的推进进入亚洲以致北冰洋的格陵兰。
据悉,北斗卫星的组网在2018年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卫星和火箭发射量。一年发射高达10次火箭和18个卫星,超过俄罗斯“格洛纳斯”一年发射9个卫星的最快记录。显然,中国在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的威胁下,并没停止技术研发的脚步,反而加快了突破的速度。
毫无疑问,美国在卫星定位上仍旧处在主导地位,GPS精准到公分级的定位系统仍然是全球领先。但是,北斗卫星系统已经拥有了短报文和位置报告的特色服务,这是其他三个卫星系统不具备的,在精准度上也在努力提升。相比较来讲,伽利略卫星系统深受英国脱欧影响,在核心技术上失去英国的加入之后可能遇到掣肘;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则多年没有卫星发射,二者的发展速度和北斗相比趋缓。
有评论人士称,到2030年,中国将在太空领域研制方面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太空领域中美大比拼正式开始。2018年中国航天器的发射次数达到38次,较去年18次增长了一倍有余, 而美国预计的航天发射次数将达到35次,这是中国在该数据上首次超过美国。未来在航天领域的全球博弈,中美可能才是最终的主角。
不仅是航天科技领域,在其他可能成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核心科技领域,中国可能也会逐渐成为美国唯一的对手。
12月28日,中国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华为公司正式开始合作,开始构建中国第一个基于5G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并预计在2019年的两会之前完成5G媒体应用实验室的测试,而此前3个月的5G传输测试均获成功。
华为公司在5G技术上已经处在可以和美国并肩竞争的位置,特别是2016年在5G技术国际标准化会议上以极化码(Polar)赢得eMBB场景上的信令信道编码方案,5G技术的基础编码上美国高通的LDPC码平分天下,这证明了华为在5G技术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而曾经能够和美国竞争在欧盟则在5G技术上的话语权大大降低。
另外在全球最受瞩目的人工智能领域,虽然美国通常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导者,但中国也可能成为美国主要的竞争者。
在美国波士顿咨询(BCG)12月5日最新发布的《AI差距,领导力造就不凡》报告中,85%的中国公司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活跃参与组织者,在调查的7个国家中领先,深入展示了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领导者。
美国高盛曾在2017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中表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决心在未来几年打造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智能经济体,特别是以BAT为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推手。
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 不可否认,在人才储备、原理和算法能力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和美国有巨大差距,但是中国期望进步的动力巨大,在其他的重要科技领域寻求突破也是如此。比如北斗卫星系统的自主研发,就是在1996年台海危机中意识到对GPS导航的依赖性之后,开始加紧推进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科技公司中兴在今年4月被美国处罚几乎陷入瘫痪,12月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被捕,这也只会让中国在研发核心技术上更加快脚步。人类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很可能成为中美的一场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