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经贫困的寨子,如今“隐居”了16个千万富翁,原因竟是……
2018年,李珍的目标是买一辆100万的豪车。
“宝马,还是奔驰,现在还没想好,也有可能是路虎。”2月7日下午,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这名44岁的苗家妇女谈起自己今年的计划,表情从容淡定,没有丝毫压力。
▲靠农家乐发家的李珍
很难想象,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这个苗寨,在1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等,还是典型的西部贫困村寨。该村有1778户5668人,99.5%的人口为苗族。
后来的一场旅游大会,彻底改变这个小山村的走向。
村寨里的低调富豪:
名下至少三家店,穿着打扮没什么特别
2月7日,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气温零下1℃。
▲西江千户苗寨
在“阿浓苗家”农家乐,几名工人正在装扮房间。一名穿黑色羽绒服,头戴一朵花的中年女人走了进来。这身打扮,跟当地苗家妇女没有什么区别,服务员都热情地向她打招呼。
她就是李珍,这家店的老板,是公认的苗寨富豪之一,甚至有人说她是村里的千万富翁。
现在,李珍名下至少有3家店,但她对此却十分低调,称这几年是赚了一点钱,但不像外面的人传得那样有钱,“你看,我连100万的车都开不起”,李珍说。
在西江千户苗寨,有很多和李珍一样低调的隐形“土豪”。
53岁的村民杨丽华告诉红星新闻,近几年,苗寨里有钱的人多了起来,很多人都买了奔驰宝马等豪车。
杨丽华说,生活在这里的人和其它地方的农村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穿着打扮看起来也不那么洋气,但一个细节是,村里妇女所用的化妆品都不便宜。杨丽华称,自己用的化妆品一套1000多元,不过,这个价位并不是最高的,因为村里已有人用2000多元一套的化妆品了。
▲夜幕下的农家屋
这两年,苗寨里的隐形富豪们又开始选择到城里买房,“到雷山县城买房的没有到州府凯里的多”,杨丽华说,她在凯里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2月5日刚搬新家,但她说自己还是喜欢农村,城里的新房让给了儿子住。
做农家乐起家的李珍,也在邻县买了一块地皮准备搞开发。
“今年的目标,就是买100万的车”,李珍说,对这个目标并不感到有多大压力,必须现实。
一次旅游大会带来的机遇:
贷款20万建农家乐第一年就全还清
西江千户苗寨,距离雷山县城36公里,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里的木质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独具一格。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在这里,可以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的漫长历史与发展,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等均名扬四海。
不过,10年前,千户苗寨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像西部众多的民族贫困村一样,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这里山高水陡,人多地少,交通不便,仅有一条泥土小路通往县城。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吃饭靠种地,收入靠打工。
李珍并不是千户苗寨的人,因一次“赌婚”,她嫁到了这里。
李珍回忆,在她20岁的一次酒桌上,她跟来自西江千户苗寨的一名年轻男子喝酒,“大家都喝高了,然后我就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碗酒喝了,我就跟你走。”
没曾想到,他端起大碗一饮而尽,当晚,她就跟他来到千户苗寨。但让李珍没想到的是,这个地方实在太穷了,连单独供他们结婚的房间都没有,“实在没办法,婆婆就腾出自己住的房间给我们当婚房”,李珍说。
两人有了小孩后,就出门打工。
那些年,辗转广东东莞、南海、上海等城市,经过打工磨练,李珍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创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视野开阔了,知识也丰富了。2006年,西江千户苗寨逐渐被外界认识,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李珍和丈夫回到老家,和朋友开了苗寨里第一家农家乐,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加上千户苗寨旅游条件落后,那时到西江旅游的游客寥寥无几。
直到2008年9月,第三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举办,李珍经过深思熟虑,到信用社贷款20万元,加上自己的打工积蓄,建了新房,以自己的苗名阿浓为名开了一家吃住一体的农家乐。
10年过去了,李珍还记得,当初的农家乐并不大,只有84个床位,可同时接待容纳200人就餐。
李珍充分把苗家特色饮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长桌宴文化,以及浓郁的苗族文化结合,食客不仅能吃到苗家美食,还能观赏优美动听的苗家歌舞,加上旅客的逐日增加,阿浓苗家农家乐几乎天天爆满,原本计划8年期的贷款,第一年就全部还完了。
在李珍的带领下,开农家乐和客栈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从中尝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红利。
▲农家屋一撇
现在,村里的人都富裕起来了,就算不做生意,只简单地把房子租出去,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杨丽华说,20个平方的房子,现在一年的租金也接近30万,“有的人家有三四套房子,一年租金就高达近百万,所以你说大家有没有钱。”杨丽华说。
另外,大家都还争着想盖房子,但为了控制房子数量的增长,西江千户苗寨成立了房屋建筑保护委员会,由建房者写申请,通过入户调查、评审、开会等系列程序后决定是否同意。
西江景区管理局规划股余大礼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每年申请建房的人确实很多,2017年就有200多户申请,但批准的只有30户。
现象级的10年巨变背后:
村民找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
10年发展,西江千户苗寨让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更主要的是更好地传承了民族文化。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正华说,当初决定开发西江千户苗寨,村民和一些文化人士确实有疑虑,他们担心一旦开发,他们的民族文化会遭到破坏。其实,村民们还有另一层担忧,怕土地被征占后,旅游发展不起来,以后的生活没了保障。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政府组建开发公司,并让村民参与“分红”,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拿出18%,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
这个保护费家家都有,主要根据房屋老旧情况和日常保护情况,以及对环境卫生的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然后每年分上下半年向村民发放,仅2016年,平均每户村民就领到1.7万元。因此,大家都乐意保护房屋,尤其是上了百年的木屋。
▲在西江千户苗寨有很多像这样的百年老屋
雷山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西江千户苗寨在2000年左右盛行外出打工,唱苗歌的人越来越少,吹芦笙的人越来越少,跳苗族舞蹈的人越来越少。而在旅游发展起来后,西江有了一种新现象,说苗语的人越来越多,学唱苗歌的人越来越多,学吹芦笙的人越来越多,坚持跳自己民族的芦笙舞、锦鸡舞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现象的转变,一句话,就是村民找到了文化的价值,对自己的文化有了自信。”
▲苗家女为游客敬上一碗高山流水酒
这种方式被外界称为西江现象或西江模式。
难能可贵的是,大伙都没坐着等“分红”,用村民杨丽华的原话,就是大家都在不停地展现自己的文化,就连七老八十的长老,也被请到景区大门口,为远方来客敬上一杯香甜可口的米酒;年经男女则吹芦笙,跳苗族舞蹈,到农家乐表演,一天也有几百元的收入。
▲当地村民表演锦鸡舞
李正华说,西江千户苗寨犹如一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美少女,在2008年被那次旅发大会发现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想来看一看这位美少女。每年一到旅游高峰期,到这儿的旅客车辆在调速路口都要排好几公里的长队。
红星新闻从雷山县官方提供的一份数据看到,2007年,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15000元。年纯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人家有16户,100万元以上的有28户,50万到100万元的有68户,10万到50万元的有150多户,5到10万元的近1000户。目前,扎根在西江苗寨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1300多户;西江苗寨还直接带动了临近村寨2000余人的就业。
2月2日,雷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和在公开场合表示,通过旅游开发,西江苗寨游客量从2008年的77.73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64亿元。
临近春节,西江千户苗寨早已被浓浓的年味裹住了。村民开始忙着杀年猪、做腊肉、酿年酒。西江景区也忙了起来,正热火朝天地筹备春节富有苗味的特色活动:祈福仪式、迎亲和送亲、新年打花脸、手工苗族技艺展示、大年篝火迎新春、原生态歌舞表演、打糍粑比赛等。
▲西江村民抬着信物去喝喜酒
可以想见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隐形“土豪”,在旅游业的不断带动下,将会越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