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澳洲华人大叔靠刷盘子,刷出十几套房!坦言:我其实不太懂投资!(图)
年过花甲,在墨尔本坐拥十几套物业,酷爱古董收藏,藏品数量达到4000件以上。
这样的生活在旁人看来应该是一个久经商场,并且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的大老板的晚年生活吧~
可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却称自己是“澳洲农民工”,因为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全都是自己早些年刷盘子刷出来的。
这位大叔名叫汪云飞。1990年他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在过去的20年中刷盘子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主业,甚至到了今天,他也依旧保持每周到餐馆刷盘子工作个十几个小时。
我们认识汪大叔还是通过一个叫做《陈静日记》的纪录片,里面专门介绍了他二十几年前来澳奋斗并买下十套物业的传奇故事。
当时的报纸▲
所有人听到这样的故事第一反应是惊讶,紧接着就会觉得难以置信,毕竟在传统的观念里刷盘子这件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百万富翁甚至是千万富翁扯上关系的。
可是汪大叔就是做到了。
Flemington Racecourse的第一位华人员工
1990年,汪大叔只身来到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是靠体力劳动谋生。
最早,机缘巧合中他进入了赫赫有名的Flemington Racecourse工作,成为了一名马夫。于是,他也成为了全马场唯一的一名华人员工。
澳大利亚记者在马场为汪大叔拍摄的照片▲
在那时赛马这项运动对于华人来说还很神秘,于是汪大叔依靠自己在马场工作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便拿起笔将自己的在马场工作的见闻写了出来。
在当时的华人报纸上连载刊登了《揭开跑马场神秘的面纱——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跑马场的亲身经历》,大受欢迎。
甚至还有当时的澳媒报道了汪大叔用中文记录马场生活的事情 ▲
后来从马场出来,大叔就开始进入餐馆洗碗。但是究竟刷盘子怎样可以刷出十套房,相信这也是所有人都最想知道的事。
在餐馆工作,“我的还款能力很强”
那时候汪大叔工作的是一家法国餐厅,位于当时的Melbourne Central四楼,在墨尔本的招牌数一数二。大叔平日里一边洗碗一边还帮报社写专访,渐渐地有了一点积蓄。
汪大叔在报社发表的所有文章▲
1999年,汪大叔贷款买下了自己在Yarra Ville的第一套房子。他说,当时他的还款能力还不错。
他在餐馆打工,整体薪水还不错,平常吃饭也都是在餐厅解决,其他生活用品基本上不需要多少开销,剩下的钱就可以用来还房贷。再加上没过多久,汪大叔的爱人从国内来澳洲团聚时也带来了一部分积蓄,所以第一套房子的钱很快就还清了。
有了第一套房子的基础,薪水稳定的汪大叔紧接着就买了第二套房子。然后第三套、第四套…
他说自己当时并不懂什么投资,只是觉得既然自己有能力那就再多买一套。于是,在1999年到2001年之间,汪大叔先后买下了五套房产。
后来就如同大家所猜测的一样,大叔的房屋增值和房屋租赁的收益很高,他也渐渐的走上了地产投资的道路。
从“澳洲农民工”到“博物馆式的收藏家”
早在国内的时候,汪大叔对艺术就很感兴趣,音乐、书法、绘画等等都略通一二。来到澳洲之后的他接触到了全世界各国的艺术品,平时碰到真心喜欢的他就会买上几件。
在汪大叔家里参观,几乎每个角落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藏品,藏品总数近5000件,几乎达到了一个小型博物馆的规模。而汪大叔的收藏从书籍、字画、各类摆件甚至到雕塑、家具全都囊括在内,他笑称自己是“博物馆式的收藏”。
“这个是1880年的法国青铜器,人物的眼神现在看起来还是活灵活现的…”汪大叔介绍起自己的各式藏品如数家珍。他现在每周还会不定时的去古董店和各类集市“淘宝”。
藏品越收越多,以至于现在的家已经满满当当快要摆不下了。
不过,现在的汪大叔还是离不开刷碗,这个工作他做习惯了,和同事相处又很愉快,所以每周还是要去工作几天,权当锻炼身体。
汪大叔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他开玩笑说:像我这样,在澳洲做刷碗的工作在国内看来还不是一个澳洲的“农民工”,但是从一个“澳洲农民工”的角度来看我现在培养的这些兴趣爱好也还算不错了吧。
小编结语:
其实,汪大叔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致富秘诀,他现在的生活全都是靠当时自己的一双手,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洗出来的。
这其实是大部分澳洲人的生财之道:没有捷径,靠的就是勤劳;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和汪大叔接触下来,小编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现状的满足。
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只要依靠诚实劳动获得报酬就值得尊敬,就回有回报。
当年的大叔做到了,谁说现在的我们就不可能了呢?他的成功,每一个在澳洲的华人都可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