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猴子和鱼缝在一起做出来的美人鱼,欺骗了全世界半个世纪
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有个非常着名的心理学论证,他指出:
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用四字成语表达就是“从众心理”。你可不要简单的看待这个心理学现象,由于其放之四海而皆准又可以去引导人们盲目跟从的特性,所以当有些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就不断利用人们的心理漏洞,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近的比如说下周回国贾跃亭,远的像庞氏骗局查尔斯。当然如今这个理论几乎被所有传销、营销、中介等群体拿来实战了。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还有个名字叫做“巴纳姆效应”,为的就是纪念第一个将这种骗术发扬光大的美国传奇马戏之王—P.T. 巴纳姆,是前不久”狼叔”休·杰克曼主演的歌舞传记电影《马戏之王》中的主角原型,我们今天的文章就是要说这个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狼叔的《马戏之王》,作为一部不弱于《爱乐之城》的歌舞剧,至少在听觉上是极大享受,其主题曲《This is me》摘下了第75届金球奖上获得最佳原创歌曲的桂冠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足见该剧音乐的功力。当然,和所有的传纪类电影一样,《马戏之王》毋庸置疑对巴纳姆这个人进行了深度的美化。在现实世界中,巴纳姆的名声非常差,并且他用尽各种奸诈的诡计和利用人们从众心理赚得盆满钵满;而在电影里面,他是一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好丈夫,是一位出身贫寒,为了给两个可爱女儿更好的将来拼劲全力的好爸爸……
1810年7月5日巴纳姆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裁缝家庭,他15岁便辍学在自家的裁缝店里打下手。到了17岁的时候利用祖父的遗产开了一家自己的杂货铺,并兼具卖彩票,到了19岁又开了一家报社。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他发现报纸上的煽动内容能够对普通民众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正是“巴纳姆效应”。
19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博彩业常有庄家携款潜逃的事件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于是美国政府一纸禁令把所有的彩票店都关闭了。而开着杂货铺的巴纳姆也想到自己应该去大城市发展,来到了当时的大都市纽约,并在这里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他的第一次出名在是他25岁的时候,当时还在做杂货员的他听到有人在讨论一位叫做希斯的黑人老妇,据说是华盛顿的奶妈。作为美国开国之父,华盛顿私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国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现在出现了一位最了解华盛顿的人,巴纳姆瞬间就意识到了她的商业价值。于是他用所有积蓄买断了这位老妇人成为自己的演员,并到处宣传说自己找了华盛顿的奶妈,其所兜售的门票使得巴纳姆掘到了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巴纳姆决定再搞一次轰动事件,他搞来了一头叫做“江豹“的大象,并声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还找来一些残疾的小孩骑着大象表演,并雇佣助手围观,造成火爆的假象。就这样,成千上万不明真相的人又给巴纳姆贡献了巨额的门票。
从活人到动物,但凡一切可以“猎奇”的东西都成为了巴纳姆赚钱的工具,而其中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其实反而是他的宣传团队,他的这支团队负责为巴纳姆制造各种噱头,并利用报纸将人们的从众心理发挥到极致,而赚足眼球和金钱的他于1841年买下了位于纽约市百老汇和安街的一座废弃博物馆,终于有了自己的马戏团大本营。
而巴纳姆其中最为轰动的就是他将一个上半身用猴子下半身用鱼尾缝合在一起的拼凑物搬到了纽约,并让自己的助手假扮一位来自英国的自然学家—格里芬博士。一切准备妥当以后,他开始在报纸上登出独家消息,称一位来自英国的自然学家有意要展示当今世上唯一的人鱼标本。当纽约有三家报纸共同报道这个新闻的时候,除了纽约,整个世界的人民都通过各种媒介知道了这件事情,巴纳姆这次真的数钱都数到手抽筋了。
事业蒸蒸日上的巴纳姆一边去找来了大胡子女人、连体双胞胎、侏儒(着名的“拇指将军”汤姆)等各种奇异人士为自己的博物馆增添话题,一边又远赴重洋去叫来了有“瑞典夜莺”之称的珍妮·林德,宣称自己将为她打造轰动全美的巡回演唱会。而此时的巴纳姆由于越来越响亮的名声,已经成为了诸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贵族上层人士的座上宾。
如果说那个时候有迪士尼乐园的话,那么巴纳姆的博物馆就是纽约的迪士尼,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和拥有巨额财物,在这之后,他又于1865年当选为康涅狄格州州议员,开始由商界转入政坛。不过令人惊奇的事,他从政之后居然撰写了教人识破骗局的《世界上的骗子》和《奋斗和胜利》两本书,来揭露自己的一生。并与1875年入选成为入桥港市市长。
1891年,巴纳姆在留下一生传奇之后去世,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马戏团在他去世后16年就被以40万美金的价格卖掉了。
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当时巴纳姆所借用的就是各种“虚假宣传”和“猎奇噱头”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了最成功的商人,这招直到现代依旧被列为宣传界的最有效法门。我们可以说他是个骗子,但又何尝不是我们人性最基本的缺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