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母同时出动 贸易战外衣下的美国战略焦虑
从最初的“贸易不公平”、“不允许中国占便宜”到现在宣称“打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要减少1,000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降低贸易壁垒”,美国开始逐步具体化两国的纷争。
在《美国提交易筹码 中美贸易战升级战略冲突降温》一文中多维新闻已经指出,当美国将此次贸易战定义为具体的贸易赤字以及购买某种美国产品的问题时,基本上说明中美之间的问题仍然是贸易摩擦,战的成分已经大大降低 。但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美国打响这场贸易纠纷的初衷并不简单。
贸易战只是借口
稍有经济学常识就应该明白贸易赤字问题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的,贸易顺差也好逆差也罢是过去数十年市场选择的结果,是由美国整体经济政策、经济结构来决定的。 谈到占美国的便宜,美国盟友绝对是大头。虽然中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但是中美贸易额在彼此对外贸易中的分量并没有压倒性的存在。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亦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反击只占美国GDP的0.3%,双方讨论的也只是两个经济体中最多1%的事情。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美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8,896.4亿美元,其中,出口15,467.3亿美元,进口23,429.1亿美元,贸易逆差7,961.7亿美元。特朗普所言要降低中美贸易逆差1,000亿美元事实上只占据美国对外逆差的一部分20%。美国的盟友德国和周边国家墨西哥、加拿大带给美国的贸易逆差高达80%。
看似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实际上是美国在针对中国做文章。最典型的就是钢铝关税。美国公布轰轰烈烈的“惩罚性”钢铝关税计划后,却发布了一批“临时豁免名单”,包含阿根廷、澳洲、巴西、墨西哥、欧盟成员国以及韩国。中国连同俄罗斯一起被排除在外。
除了贸易问题,在中国尤为在意的台湾问题上,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美台旅行法案解禁美台官员互访是前所未有动摇两国关系根基的严重事件。美国在南海的动作同样比奥巴马时代更加凶险。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军舰接连进行了数十次的闯南海行动。
贸易战的同时,3月25日,美国太平洋司令发布消息称,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离开中东,向东而行。随后3月27日,英国媒体率先公布了一组照片。照片显示,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率40余艘战舰在南海举行大练兵,并且空中还有战斗、轰炸机编队,场面燃爆,堪称史上最强中国海军舰队。中美两国航母同时出动,甚至将会在南海“相遇”。南海仲裁案后美国再一次站在了南海争端的最前沿。
贸易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能够打的对华牌,特朗普全部拿到了手里一齐出击。显然不能用贸易纠纷来概括中美目前的纠纷现状。
美国的不自信和焦虑
特朗普2017年末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宣称“美国已经进入竞争的新时代”,美国第一次使用“rivals”(对手)形容中俄,比过去“competitiors”(竞争者)更进一步,并且强调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包括美国的利益、经济和价值观。
而现在美国的对华动作是基于上述判断做出的对华行动。 战略上,在中东,困于阿富汗伊拉克的同时,美国在叙利亚遭遇俄罗斯的强势出击,战略上相当被动。在欧洲,美欧关系裂缝进一步凸显,双方在贸易政策、全球反恐、难民等问题上很难协调统一立场。在亚太,中国逐步站稳脚跟,南海周边国家中菲律宾甚至已经倒向中国。
在全球经济问题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投行,扛起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旗。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下降,且美国的经济总规模正在面临中国的快速追赶,各方普遍预计以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25年至2032年之间超越美国。
在美国自身遇到一些困难、中国加速崛起之际,美国已经开始不适应。当中美实力对比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临界点时,美国对中国产生了更强的焦虑感。
特朗普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写明要恢复“美国保护核心国家利益的战略自信”。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公开强调“战略自信”是不多见的,其背后隐含的其实是在战略上变得不那么自信了。
毋庸置疑,美国对华战略正在经历大辩论、大反思和重要调整阶段。过去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应以接触加遏制为主,现在美国的对华定位已经是全面竞争对手。
虽然贸易战的结局是双输,但是从中国越来越成为美国内政的关键词以及特朗普居高不下的支持率就能看出,美国社会弥漫着对华不信任和危机感。
在中期选举来临之际,特朗普再次祭出对华强硬手段,这和大选时一样,是提振支持率的不二法宝。 中美本轮贸易战可能会以最后的谈判宣告终结,但是贸易摩擦、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乃至朝鲜问题,将会越多越多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手段,成为时不时就要拿出来打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