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花费上百亿只为看两眼,老外为何对天朝大熊猫如此偏爱?(组图)
作为全世界吸粉能力最强的超级大V,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其实已经存在了近800万年。
在我们中国古代,民间把它称之为“貘”,甚至“食铁兽”。传说这种怪兽跑到山下,能把城门上的钉子吃得干干净净。
在其漫长的存在历史中,我们可爱的大熊猫一直都过着默默、低调的“Underground”生活,直到一个外国人的出现。
法国神父发现大熊猫
1869年,那是一个春天。
一个法国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他叫阿尔曼·戴维。他除了是一位传教士,还是一位动植物学家。
戴维当时在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当神父。 有一天,他在返回教堂的途中,一个热情好客的地主邀请他到其家里做客喝茶,接着他就被其家里挂着的一张奇特的“黑白熊”的皮吸引住了。
专家就是专家,显然,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物种”!
他估计这种动物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立马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
两周后,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黑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 戴维只好把它做成标本,于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就这样产生了。
之后,它被戴维送到了法国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一送,不得了了。 外国人从来没见过这种“戴着墨镜”的动物,轰动了世界不说,大熊猫的“疯狂吸粉”之路也彻底拉开了序幕。
为熊猫,罗斯福儿子远渡中国
这只熊猫标本,在全世界瞬间掀起了一股疯狂的“熊猫热”。
外国探险家、动物学家纷纷远渡重洋,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一批又一批。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图捕捉到一只活的大熊猫。
这些人之中,甚至包括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和次子科密特·罗斯福。
但是,他们都失败了。
几十年的时间,很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拥有了大熊猫的标本。但是,他们始终没能如愿拥有一只活的大熊猫。
直到1936年,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的到来。
第一只熊猫活体出关,震惊全美
露丝的新婚丈夫威廉,是一个狂热的熊猫粉。结婚才两周,就奔赴中国寻找大熊猫。
然而,刚到上海……就病死了。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悲伤故事。但是,伤心欲绝的露丝却决心完成丈夫的遗志。
两个月后,她启程来到了中国。
露丝的“寻找熊猫之队”,只有两个人,她和一个25岁的美籍华人杨廷昆。
他们两人从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达成都,然后进入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寻觅大熊猫的踪迹。11月9日,他们穿越一片冷箭竹林时,忽然听到一阵啼叫声,随着声音他们来到一个树洞边,发现洞里面有一只双眼还没睁开的的小动物。
这就是西方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体,露丝以为这只不到3磅的小家伙是雌性,便用杨廷昆妻子的名字给它取名叫“苏琳”。
为了把这只熊猫带出中国,她采取了行贿的办法。
把“苏琳”装在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证上登记“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20美元”,然后成功登上了到美国的“麦金莱总统号”,把“苏琳”带进了西方世界,带到了美国。
熊猫苏琳出国轰动世界,吸粉无数
露丝跟苏琳还在太平洋上航行的时候,越洋电报早已把消息传遍了美国。
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惊喜万分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为苏琳安排了最豪华的套房,召开隆重的欢迎晚会。
之后,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就连露丝本人,也被称为了“熊猫夫人”。
曾经为寻找大熊猫到过三次中国的罗斯福的儿子西奥多,在见到苏琳时十分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
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芝加哥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了苏琳。第一天,游客就超过了4万,破了该动物园的最高记录。人们潮水般的涌向这里,苏琳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报纸的新闻,甚至连著名的作家海伦.凯勒都是其“死忠粉”。
苏琳的到来,使大熊猫从博物馆走进了西方大众,一时间成为了全世界最当红的动物明星。
外面世界对熊猫的疯狂追捧,最终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于是“熊猫外交”应运而生,之后的几十年,屡试不爽。
熊猫外交,见证中国从弱到强
欧美人对熊猫的狂热追捧,被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所察觉。
于是政府也赶紧采取措施,于1930年代后期采取了禁捕禁运措施,从1940年之后,外国人就不能再自由地将熊猫带出中国了。
一度曾在国际社会显现出商业价值的熊猫,在国家权力下,被从经济活动的流通链中分离了出来。
其间,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负责国民政府对美国的宣传。鉴于美国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她于1941年11月宣布向美国赠送熊猫。其目的就是为了抗战需要,以期获得美国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这是备受西方社会宠爱的熊猫,首次被作为代表中国的动物赠送给外国。
这一系列的活动,当时称之为“国际宣传”,用现在话说就是“公共外交”,并收到了非常好的国际效果。于是在这之后,赠送熊猫,也就成为了中国政府在面对重要外交局面时推出的文化活动。
这就是“熊猫外交”,之后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沿用了这一传统。
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份的熊猫国礼在1957年送给了前苏联。之后,随着中美关系的破冰,中国相继向美国(1972年)、日本(1972年)、法国(1973年)、英国(1974年)、西德(1974年)、墨西哥(1975年)和西班牙(1978年)赠送了大熊猫。
这一阶段的“熊猫外交”主要是受到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这期间,温顺、驯良的熊猫,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中国跟西方剑拔弩张的年代里,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简直就是担任了破冰船的角色。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野外大熊猫数量锐减,并且国家的日益强盛,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举动,同时启用了“熊猫租借”方案——在对方支付租金的情况下向外国动物园租借大熊猫。
为求熊猫,外国屡签“不平等条约”
曾经有人在网上问: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
然后很多网友都脑洞大开的提到了“大熊猫”,并举例我们的大熊猫是怎样逼迫帝国主义列强“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的。
首先,要想租借我们的国宝,每年需向中国支付100万美元租金,租期一般是10年,到期可以选择是否续约。
同时也不是想租就能租,要排队,还要跟我们国家签订其他贸易协议。
比如说,荷兰为了租我们的国宝,排了十五年的队,人家还排得很开心。
苏格兰为了租我们的熊猫,跟我国签了270亿元的协议。
法国更是被迷得失去了心智,直接把提取核能原料的氧化铀都双手奉上。
比利时,虽然没有核原料,但为了成功租借我们的大熊猫,不仅签了贸易协议,其南北两派还打了一架,为的就是争熊猫之后的住所。
截止2018年,我们已经跟日本、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比利时、泰国、印尼、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签下了这种“大熊猫不平等条约”。
看完这篇文章,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外国朋友有多么的喜爱我们的熊猫。
长期以来,熊猫都是我国的象征,它代表着可爱与和平。同在一个星球,我们也希望各国人民之间,能够继续以熊猫为媒介,互敬互爱。友谊长存。
这样,熊猫才有机会,去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喜欢它的粉丝,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