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厉警告澳大利亚:政治短视可能造成经济后果
本周,中国向澳大利亚发出了强烈信号:放弃双边关系中的不正确立场,不然的话,或将在贸易中导致不可预测的问题。澳大利亚反华路线得到美国的支持,美方利用其制约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专家认为。中美关系在恶化,意味着,中国与美国的盟国关系也将恶化。
该信号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向堪培拉发出的。5月22日,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根廷首都部长会晤期间与澳大利亚同行毕晓普见了面。后者任外长后,还未访问过北京。很多观察家认为,这与双边关系自去年变冷有关。王毅对毕晓普说道,堪培拉应摘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有色眼镜”,以便使和自己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回到正确轨道上。澳大利亚外长强调,不久前当地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并不代表政府的观点。
看来,毕晓普的声明并不那么令人信服。一些西方媒体强调王毅外长本次会晤时照片上的严峻脸色。他们认为,这体现的是中国对与澳大利亚现状的评价。此外,部长在会晤后第二天再次向堪培拉发出了信号。《环球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强调指出,从年初开始,澳大利亚已多次向中国表示友好,试图安慰双边关系,但并没有结果。也许,中国需要对澳大利亚道别一段时间。
该报指出,澳大利亚总理今年没有必要出访中国,访问可在几年后成行。报纸建议从澳大利亚减少64.5亿美元的进口额,让其后背“出冷汗”。去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为764.5亿美元。如果将进口缩减100亿美元,那么将出现大的震动。
与此同时,《环球时报》并不认为,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打压会损害中国的贸易利益。比如,对中国来说,替代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比较复杂,但从美国进口葡萄酒和牛肉,替代澳大利亚的同类产品,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针对中国媒体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指出,不久前,澳大利亚一大型葡萄酒企业在中国海关遭遇麻烦。这引起澳大利亚一些出口商的担忧。要知道,他们的商业利益取决于能否进入中国市场。
澳大利亚商界将体验与中国政治关系变冷的后果。专家阿列克谢·费宁科这样指出,“商界当然想与中国发展关系,更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但这里存在战略选择问题。”
他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美国1951年签署的《澳新美安全条约》框架下的主要盟国。2010年,美国人对其进行了重启。另一方面,克林顿执政时期,曾有过利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抗中国的想法,且该想法推进顺利。中国在澳大利亚大量投资,意图消减澳大利亚对华盛顿的依赖。”
阿列克谢·费宁科对中国媒体建议舒缓与澳大利亚关系的想法进行了评论。他指出,“对中国来说将是严重的,因为澳大利亚有很多中国需购买的稀有金属和铀矿。中国人可以不买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但没有黄金、铀、镍和钴,中国将很难应对。”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出口和进口总额中,中国分别约占1/3和1/5。澳大利亚储蓄银行行长菲利普·罗威(Philip Lowe)就政治对抗影响双边贸易问题指出,“澳大利亚遭遇的最大经济风险是中国国内局势出现某种问题。”法新社对其周三在悉尼的演讲进行了报道。
这位银行家解释说,中国国内债务的增长,对澳大利亚构成严重的经济威胁。这个问题,首先是在中国国内公司和银行间存在的。对外经方面,“坏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看来,这位银行家只是对与华关系走衰这个可能的趋势做提前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