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态度“聆听”北京 美防长的傲慢对中国有用吗(组图)
曾在本月指责中国“讹诈和恐吓”南海国家的美国防长马蒂斯,在访华之际几乎彻底改变了之间的态度,表示要“聆听”北京,并且“不预设观点”,令外界大呼反常。
美国防长马蒂斯(James Mattis)的访华时机可谓是相当敏感,毕竟在此之前以他为首的美国国防部已经挑动了中美关系之间的一系列问题。而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之后,美国防长的第一次访华。相信经历近期的一番波动之后,在很多国防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中美之间都有的可聊。
首先是南海问题。趁着6月的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华会,美国在这个夏天再次大肆炒作“航行自由”和“南海军事化”的问题。马蒂斯先是毫无预兆地以“南海军事化”为理由,取消了对中国参加2018年环太平洋军演的邀请。接着短短几日之后,就派两艘军舰驶入驶入西沙群岛12海里以内,并在中建岛、永兴岛附近实施机动演习。
6月初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马蒂斯再次大谈“印太战略”,并且列举了该战略的四大原则,重在加强和美国盟友的军事联盟。他还扬言中国对南海岛礁的建设,从长远来看要“承担严重后果”,十分耸人听闻。
当然还有更为敏感的台湾问题。就在6月12日,重盼所归的“特金会”当天,美国在台协会(AIT)内湖新址正式启用。这被认为是今年的《台湾旅行法》生效之后,美台关系继续升温的一大表现。
马蒂斯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中表示,要给台湾提供必要的防卫设施,维持自我防卫。而6月1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2019年国防授权法草案,美国国会建议美军应适度参加台湾军演。同时,美国媒体曝出美军正在考虑派遣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一时间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的挑动而异常紧张。
而恐怕马蒂斯这一行最想谈的,还是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的局势在美朝首脑的历史性会晤之后,看似已经“云淡风轻”,但是朝鲜如何推进无核化,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具体细节以及如何构建半岛和平稳定机制,仍然还都需要答案。在“特金会”前后的种种风波以及金正恩在短时间内三次访华的态势来看,中国在这些谈判中的力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外界已经把“特金会”的结果总结为“中国的胜利”的舆论背景之下。有分析称,在朝鲜问题上获取中国的进一步支持是马蒂斯此次访华的真正重点。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本来就是一场交换意见的会谈,本就需要互相了解和倾听,马蒂斯又为什么要强调“不预设观点”的“聆听”呢?换句话说,如果美方对中方的态度从来都有充分的聆听和理解,那么马蒂斯绝不会这样强调自己的态度。“聆听”北京的背后,揭示了美国对中国在很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都缺乏起码的认识。无论是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还是朝鲜半岛,美国对中国的挑衅都有一部分原因源自这种无知和傲慢。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在近期不断在贸易、南海和台海问题上试探中国底线的原因。
又或许,美国对中国只有选择性的“聆听”,在惯常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加以威胁指责,而当需要中国支持时则偶尔“聆听”中国的立场和战略,顾及一些中国的利益,就像马蒂斯如今因为朝鲜问题表示要“聆听”北京一样。除了美国的强权和傲慢,这种态度并没有其他的解释。
但是回顾这一系列事件,马蒂斯对中美关系的搅动,似乎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作用。南海问题上,所谓“印太战略”似乎并没有像美国预想的一样让印度总理莫迪( Narendra Modi)心动。莫迪在香格里拉对话上的表态,反而和马蒂斯大相径庭。纵观南海相关国家的态度,也并未因为美国的挑动而起多大的波澜。
而在台湾,越来越多人已经看透了美国如何把台湾当作对华交易的砝码,而美国的跳动不仅没有给台湾民众带来好处,陆台关系的恶化反而让台当局的国际空间更加紧缩。
朝鲜问题上,中国对于无核化的态度没有改变,半岛局势正在按照中国早就设计的剧本一步步演变,之前的经验已经证明美国的施压并没有多大效果。
实际上,马蒂斯此番访华,无论是“聆听”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傲慢,都对中美之间的博弈起不到重要作用。所以,“聆听”也好,傲慢也罢,马蒂斯此次访华并不会使中国改变对美国的战略,更不会对以上的问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