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黑人男友就活该:由清华非洲学生骗中国女友600万引发的荡妇羞辱(组图)
据新京报网报道,在北京创业的胡女士通过网络与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喀麦隆人“卫力”相识并发展为情侣关系。卫力自称是清华大学博士、牛津大学硕士,在法国出生、长大。胡女士与卫力相恋后,表示愿意资助卫力的求学费用。两人的转账记录显示,不到两年交往期间,胡女士向这位非洲男友转账总计750余万元。
直到发现被骗时,胡女士才知道,这些钱款被卫力转入其喀麦隆怀孕女友的账户。日前,北京市三中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卫力有期徒刑14年、驱逐出境。
感情诈骗屡见不鲜,但因为这个所谓“清华留学生”与非洲人的身份,不难想象,它引发的舆论争议比一般情况大多了。
不少人质疑这位留学生似乎与清华大学学生该有的品行相差甚远。它又指向了近几年经常受到批评的问题:中国高校为了“与国际接轨”,是否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准入规则太过宽松?外国留学生是不是更容易在中国高校受到优待?
广州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非洲人聚集地,非籍流动人口目前已高达20多万。(图源:多维新闻网)
中非恋情普遍不被中国人看好,原因千奇百怪(图源:VCG)
问题还没得到解答,又和另一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化成了对这位受害女士的攻击——有人在互联网上留言,认为涉案女子“活该”。
“她被诈骗害了也不值得同情,因为她找了个黑人男友就活该这样”。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荡妇羞辱”(slut shaming)。
在一段跨种族恋情里,女方总要比男方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比如在一些“黄白配”里,华人女生会被贴上崇洋或者拜金的“标签”——倘若“黄”得一方是男人,那么就被赞“为国争光”。
“黄白配”还算是“被歧视链”的顶端,最不被看好的是“黄黑配”。在广州,这样的跨国恋情不但不被祝福,而且通常也不会幸福。香港(专题)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麦高登(Gordon Mathews)在广州研究那群近年来颇受中外媒体关注的非洲“倒爷”——“低端全球化”(low-end globalization)的说法自此而来。他的学生杨玚发现了一个名为“非洲丽人”(African Beauty)的 QQ 群,中国太太们在这里交流育儿经和各种烦心事。
2010年8月,一个中国太太求助,她的丈夫在一年前被遣返回拉各斯,此后再无音讯,先前留下她的尼日利亚电话号码是空号。
2010 还是非洲人逐梦广州的“黄金时代”,谁都想来广州冒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许多人兴冲冲地宣誓结婚,一时间也有不少悲伤故事。丽人群里另一位中国太太留言,称自己已经对这些故事有了“免疫力”,早已没了同情心。
在全球化背景下,“南南流动”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境联系日渐增多。当前国际形势要求中非双方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中非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中非双方在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等有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人认为,广州的中非跨国婚恋不失为中非合作和友好交流的一个生动的、直观的、带有情感诉求的体现。
执手容易偕老难,这个问题本是所有婚姻都要面对的哲学命题。不过,中非婚恋伴侣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中方家庭排斥问题,使得中非婚恋关系的建立如履薄冰。
维也纳大学社会语言学教授亚当斯·博多莫(Adams Bodomo)预测,100年内,中非混血儿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些巧克力肤色的中国人会有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城市里要求属于自己的公民权利。
但在这之前,这些“巧克力”要有一颗强大心脏,去面对那些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