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3日 13.9°C-15.7°C
澳元 : 人民币=4.6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P2P爆雷潮如此凶猛,6月80家,7月已破100家,大平台也纷纷“倒下”,为什么?

2018-07-27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P2P网贷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溃退。

在监管整治与宏观经济去杠杆的双层作用下,P2P平台迎来了又一次暴雷潮。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在6月,停业及问题P2P平台的数量达到80家,而截至7月25日,当月的问题平台已经突破了100家。

相比此前几次行业的周期性阵痛,一些交易额与知名度都位列前茅的平台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倒下。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同样深陷其中。而对平台投资者来说,他们的财富与信心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01

P2P爆雷潮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谈及非法集资时称。伴随着这番话在社交媒体上的大范围传播,P2P行业也迎来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相比贯穿2016年上半年由监管部门引导的大规模清退潮,6月开始的新一轮危机正在为这个脆弱的行业施加史无前例的重击。

在毫无征兆的动荡中,一些上市系平台、甚至是正在筹备上市的平台也身处其中——在发布清盘公告的前一周,利民网刚刚高调宣布启动纳斯达克IPO计划。另一家平台投之家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正式立案调查的前一个月,也曾宣布了一笔4.09亿元的B轮融资。

P2P集体崩盘并非首次出现。在2015年底,以e租宝为代表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出现后,监管部门在2016年开展了针对P2P行业的大规模整治行动,以限额、存管为代表的监管政策也在随后密集公布。之后,行业便迎来了一轮洗牌。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当年2月到8月间,问题平台的数量逐月递增,直到10月才逐渐稳定。

今年开始的新一轮危机则没有任何先兆——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在6月,停业及问题P2P平台的数量由5月的10家猛增至80家,行业风险随后愈演愈烈,截至7月25日,当月的问题平台已经突破了100家。

“2016年停业平台以中小型平台为主,跑路和倒闭的比较多。但今年这次雷潮里很多都是相对知名度比较高、交易额很大的大平台,而且问题集中在提现困难上。”一位P2P网贷行业从业者称。

爆雷潮下,监管部门则纷纷开始应对危机。7月19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了《加强业务合规性的风险提示函》,再次叫停“理财计划类”产品,并表示,对已不具备继续营运条件、拟退出市场的机构,协会督促其制定清退方案。随后,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的互联网金融协会相继发布了类似声明。

但恐慌情绪依然在飞速蔓延,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也开始大幅增加。一些头部公司不得不开始面对流动性压力,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网贷成交量总计为1289.77亿元,环比下降3.13%;与去年同期的2454.91亿元相比,同比减少了47.5%,几近腰斩。

02

流动性收紧与合规压力

“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收紧应该是这一轮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在金融去杠杆,M2增速开始放缓之后,P2P行业的贷款余额、新增投资人增速也在下滑。一些违规进行期限错配的平台,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上述从业者称。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整个网贷行业从去年十月便开始下滑,同时,投资人群体的人均投资额从6万元滑落至4万元左右,这导致了P2P资金端的供血不足。而同一时间,行业的待偿余额则在进一步增加,两年间,这一指标从5400亿元翻了一倍增长至目前的1.3万亿元。

“这一轮资产端出问题的应该大部分是企业贷款,包括之前还没有消化完的大额融资,还有一些企业的过桥贷款,这部分企业应该是在去杠杆过程中最难受的。”上述从业者称。他表示,对于一些上市系平台来说,他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是依靠旗下平台来自融,伴随金融业去杠杆,这些平台在动荡中最先倒下。

同时,监管收紧和网贷备案延期令P2P行业集体承压。在去年底发布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中,明确提出了整改验收及后续备案登记工作大限在2018年6月。但到今年6月,备案并没有如期而至。

“4月的时候,备案被延期,并且没有公布后续的时间表,使得市场预期监管会继续加码,平台在合规压力下不得不加速退出。”网贷之家研究中心总监于百程称。按照57号文原本规定,2018年4月会出现首批备案名单,但最终被推迟。

网贷备案延期到何时的不明朗也令P2P行业“坐立不安”。6月14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明确表示网贷备案年内无法完成。这对于众多P2P平台而言,是个重大打击。

而在整改期间,监管部门责令P2P平台不得扩大规模,并逐渐化解存量业务,这也给大多数P2P平台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大量的平台呼吁备案尽快落地,但其中大部分平台并未达到备案的合规要求。

“事实上很多平台在去年就应该清盘退出,但年底的备案通知让一些人改变了策略,他们的想法是竭尽全力撑到六月底,顺利拿到备案,之后无论是继续做业务还是把公司卖掉,都有退路。”该负责人称,(对备案时间的)误判最终演变成崩盘,“等真正发现备案完成不了的时候,内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按照他的说法,去年现金贷的繁荣也给了不少P2P平台扭转局势的希望,但随后针对互联网小贷的强有力监管又制造了新的问题。

“从现在来看,去年年底应该是P2P平台清盘退出的最佳时机,当时大家手里都有钱,完全有能力控制住风险。”上述负责人说。一些平台开始“主动”清盘,以掩盖内部深重的危机。与之对应,另一些平台则拿出成本更高的营销措施,加速寻找接盘侠。

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上指出,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而据新京报报道,多位行业人士透露,监管方或将于7-8月间落实180余条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据接近监管方人士透露,具体细则为187条。但也有一些声音称,网贷备案在今年落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03

利好头部玩家

“从目前看,引发爆雷潮的因素还没有明显缓解。按目前态势任其发展,行业有硬着陆的趋势。”于百程表示。当下,整个行业的危机依然在以每天两家爆雷的速度持续蔓延,恐慌情绪也正影响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在美股上市的几家P2P平台近期股价都出现了下滑,其中,信而富今年的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60%。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称,P2P平台风险的爆发,很有可能只是信用风险升温中的一例。(详细请看后文相关阅读)他们称,P2P的平均借款期限都很短,大多在1年以内,在信用收紧、经济承压的环境下,P2P网贷整体上更早地面临到期偿付的问题,因而也就率先出现了大面积的违约。

面对小微企业与农户的小型农商行已经出现了风险的前兆,海通证券在研报中称,尽管2017年以来商业银行整体的不良率波动不大,但农商行不良率持续走高;2018年一季度末已经抬高至3.26%。今年以来,多家农商行信用等级被下调、不良率飙升,甚至个别农商行不良率飙升至20%以上。

 “照现在的情况看,现金贷是最优质的资产。”上述负责人称。尽管现金贷利率被去年年底的新规锁死,但较短的周期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让它成了当下最适合P2P的资产,“从我们的情况看,现在是缺资金,借款人的需求满足不了。”

尽管行业驶向了如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主流观点依然看好P2P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手握大量用户的头部平台来说。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称,P2P平台爆雷潮并不意味着P2P商业模式的终结。相反,未来P2P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行业合规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能够幸存的P2P平台将会是极少数。

但短时间内,无论是平台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都不可避免的为监管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困扰。此前的报道称,鉴于监管的高压,已经多次传出上市消息的陆金所IPO计划被迫搁浅。

根据央行在下一阶段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议上披露的数据,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以来,一共已有5074家从业机构退出。网贷之家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8年6月,目前仍在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为1836家。但按照行业普遍预计,在政策与整治行动继续推进的情况下,只有10%的平台能够最终幸存。(详细请看相关阅读)


04

相关阅读

1)中金:P2P关停潮将持续2-3年,最后或只剩下10%

中金公司在其最新报告中称,近期中国P2P网贷平台关停数量增加,预计P2P退潮或仍将持续2-3年。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基础上,再考虑运营成本的攀升,3年后正常运转平台预计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平台数量的10%左右。

报告预计,新一轮对P2P的监管细则及现场检查即将开启,或在2019年6月前完成进一步的整改验收。其后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或进行牌照发放监管,而不仅仅是备案。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前100家平台合计贷款余额占所有P2P平台的70%,成交量占所有平台成交量的75%,预计未来集中度仍将持续提升,行业或迎来良性发展。

不过,中金认为行业龙头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1)短期盈利能力受到影响;2)中期面临平台定位难题;3)长期或受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下沉的冲击。

2)P2P爆雷潮可能只是信用风险升温的第一步

海通宏观姜超、杜佳、李金柳在《从P2P“爆雷”看违约风险》一文中指出,P2P平台风险爆发其实只是信用风险升温中的一例,今年以来现金贷、大规模质押股票融资的上市股东等也问题频出。未来值得警惕的是,居民和企业债务短期化的特征,又可能进一步加剧风险的暴露。

2013年以来我国P2P行业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机构数量和成交量不断翻倍,2014年初P2P运营平台数量只有657家,贷款余额只有不到309亿,但到了18年6月底,P2P运营平台数量有1836家,贷款余额接近1.32万亿规模。

网贷行业爆发式增长背后,是监管空白下的扩张冲动。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诞生之初,监管较松,可以绕过监管吸收资金,还可以不受区域限制放贷,且行业进入门槛非常低,这也造成平台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后行业风险暴露埋下引线。

监管推进成爆雷导火索。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合规问题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自2016年开始监管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去年底57号文给出的6月整改大限。合规要求下,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持续减少,平台运营成本增加,且不少坏账问题在违规资产的清偿处置中提前暴露,加剧了平台的流动性紧张。此外,近期平台违约事件频发,逐渐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恐慌,投资者挤兑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风险上升。

违约风险走到了哪一步?首先,P2P网贷违约固然有监管加强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与当前的整体宏观环境有关。18年监管对影子银行加强规范,非标融资被限,整体信用偏紧,社融存量增速新低。一方面P2P投资资金退潮,管理不善、资金链脆弱的平台首当其冲,而庞氏骗局的故事也无法继续。另一方面融资增速无法保证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必然带来债务违约。而P2P背后的主体,往往资质较差、信贷资源获取能力较弱,必然最先受到影响,兑付发生困难。

其次,P2P平台风险爆发,可能只是信用风险升温的第一步。今年除了P2P,现金贷、大规模质押股票融资的上市股东、大肆依靠负债扩张规模的企业等也问题频出。近期部分地区农商行不断爆出坏账激增,农商行主要面对小微企业、农户等,目标客户抗风险能力差,也容易产生不良贷款。17年以来尽管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波动不大,但农商行不良率18年一季度末已经抬高至3.26%,甚至个别农商行不良率升至20%。

最后,值得警惕的是,居民和企业债务短期化,又可能进一步加剧风险的暴露。居民方面,17年以来月均新增居民短贷超过1600亿元,是16年的三倍多。虽然当前居民债务仍相对健康,居民短期贷款、信用卡贷款只是扩张很快,但逾期不严重,但未来短期债务的潜在偿付压力仍不应忽视。

企业方面,17年以来企业信用债融资也呈现短期化。18年上半年短融和超短融发行额在信用债中的发行占比分别显著攀升至51%和44%,新发信用债平均期限缩短、企业短期有息债务占比上升,对企业债务及资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企业更加频繁地面临偿债压力,兑付风险进一步积累,甚至可能“短债长用”,导致流动性脆弱,进一步增加违约风险。

关键词: P2P凶猛平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