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们的“风光”与焦虑:“我以为我拿到PR,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本文转载自聚澳传媒公众号,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人们说“宁可在澳洲吃土,也不要回国辛苦。”
人们说“宁可在澳洲放羊,也不要闯国内的职场。”
人们说“宁可要澳洲的绿卡,也不要北京户口。”
在很多人心里,如果澳洲是“天堂”,那么PR就是通往天堂的通行证。
一年又一年,多少人为了PR起早贪黑,披星戴月;
一日复一日,多少人为了PR耗尽了青春,费尽了心机。
而梦想成真的那天,多少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人们说,“我是PR了,再也不用愁了。”回国的时候腰板挺起来了,说话底气也足了,出手也阔绰了……
苦苦熬了这么多年,PR们终于在人前可以“无限风光”,
可是渐渐的,PR们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人前的“无限风光”
每次回国的时候,PR们总是大家的焦点。“从国外回来的”,人们总是这样介绍,之后总是会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最终“从国外回来的”几个字,就成为了一种身份。
PR们回国的时候,总是风光无限。有绿卡,有车,有房,甚至是独栋小别墅。工资高,物价低,出门不用挤,环境好,天气特别蓝……
PR们回国的时候,有的安排给父母买房买车,给亲朋好友送去从澳洲来的礼物,给晚辈们发红包。跟朋友们一起出去聚会的时候,总是抢着去付钱。
PR们在回国的时候,酒桌上总是被人夸赞,总是被人吹捧。酒桌上聊起来,以前那些比自己发展的好的朋友、亲戚,现在都不如自己了。
亲戚朋友们羡慕着,夸赞着,PR们的自尊心暂时得到了满足。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在这一刻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回报。
可是,突然有人问,“澳洲是不是遍地都是黄金?”
“你赚钱一定很容易吧?”
“你一定很幸福吧?”
PR们沉默了……
澳洲,真的是黄金满地吗?
来澳洲,真的没有后悔过吗?
在澳洲有车有房的生活,真的那么幸福吗?
“我以为我拿到PR,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在澳洲,生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澳洲的高福利、高工资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人维持生存。
但是,建立生活,却是另一回事。一个澳洲的永居身份,大概可以保证你生存的不错,但是不能保证你有生活。
生活是和周围的人建立联系;生活是周末跟老朋友出去喝两杯;生活是可以经常去看望父母;生活是营造归属感,生活是在维持基本生存需求之后的质量。
在澳洲,生活有时候却很难……
多想每天推门叫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对很多PR来说,生活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澳洲,父母却在国内,经常一年只能和父母团聚一两次。
很多PR的父母们年纪都越来越大了,都需要人照顾,可是很多PR都有稳定的工作,不能够经常请假回去。逢年过节,也只能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
可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屏幕上父母布满皱纹的脸,多少人都想能给爸妈一个拥抱呢?多少人都想给能亲手给父母做一顿饭啊?多少人,都想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在身边陪着他们呢?
这分隔在大洋两头的亲情,想要弥补得太多太多,而能够做的却太少太少。
“家门口的糖炒栗子还在吗?”
习惯了国内的喧闹,澳洲的宁静偶尔会让人觉得孤独。在澳洲区域,大批大批的商店从太阳落山就开始关门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PR们只能自己消磨掉一个又一个夜晚。
窗外是黑漆漆的一片,夜的寂静在这种时候,也许比噪音更会折磨他们的耳朵。
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老朋友们,现在在干些什么呢?
南京东路上该热闹起来了吧?
秦淮河的夜景一定还是那么美吧?
家门口的糖炒栗子还在吗?
孤独,深深地纠缠着PR们……
“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澳洲的生活很轻松吧?”
这取决于有没有孩子。中国的家长们习惯要给孩子最好的。很多PR自愿加班,甚至有两份工作,都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私校。
一年几万澳币的私校费用,再加上很多补习班、兴趣班的费用,让“没有压力”的PR们的生活压力一下子变大。水费、电费、车贷、房贷、日用品等等生活成本连年走高。
为了孩子,PR们必须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聚澳结语
多少人以为拿到PR就是成功,而PR们自己却知道,拿到PR不过是在澳洲建立新生活的第一步。
一路走来的辛酸,和未来的千辛万苦,都只有自己去扛,自己去闯。
生活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