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他作为难民来到澳洲,想不到60年后他竟成为了全澳华人的骄傲...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都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官方生日。
在这一天,将会有一千多名对澳大利亚做出杰出贡献,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被授予女王荣誉勋章。
获颁最高荣誉AC勋章的华裔科学家
对于越南籍华裔汤华燊来说,今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他被授予了最高荣誉——
澳洲同伴勋章(AC)
这是自1975年至今,仅有的第三名华裔澳大利亚人获得该勋章。
其余两位分别是已故的著名心脏外科医生张任谦 (Victor Chang)和著名儿科医生余森美(John Yu)。
张任谦,澳洲著名华裔心脏外科医生,享年55岁惨遭人枪杀
余森美,出生于中国南京,澳洲著名华裔儿科医生,2001年被授予澳洲一等功勋章
在拿起勋章的那一刻,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早年间年仅二十多岁的他只身乘坐渔船,漂流四天三夜逃离越南,在马来西亚一小岛上的难民营住了五个半月,才作为越南难民来到这片土地。
在这四十年间,他历经逃难与排挤。
荣获诺贝尔奖提名,却又在一朝内被裁员。
也许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如同名字一般,注定不平凡。
但是此刻的他却心中满怀感激,他淡淡的说到:
“我对澳大利亚价值观最大的体会便是宽容,如果1979年澳洲政府没有接受越南那些船民或者难民,就没有如今的我。
我鼓励更多的新移民来到澳洲,主动学习澳洲文化,多和当地人接触,积极投入澳大利亚社会。”
五两黄金上了偷渡船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一声啼哭,汤华燊作为家中的第十个男孩,降临在越南西贡的一个贫困华裔家庭。
出生在战乱的时代,孩童时期的他,就从未享受过平凡快乐的人生。
童年时代的汤华燊
1975年,南越政权被共越推翻,新政府掌握了政权,那时的越南华裔人心彷徨,无缘无助。
他们失去了财产和自由,甚至被看作三等公民对待。
及至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
越南华人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越南政府的暴力逼迫,
也就在这一年。
1979年4月4日这一天。
年仅二十多岁的汤华燊拿着哥哥给他的五两黄金,
在偷渡船上买了个船位,
毅然决然逃离了这片土地。
在当时的越南难民潮中,
每天都有无数的逃亡者葬身大海,
若是被巡逻的海军拘捕,
还会受到遣返送监的处罚。
汤华燊并不懂游泳,
一旦掉入海中,
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的他,内心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他终于要逃离这个令他失望又恐惧的地方,茫然的是未来又将去向何方。
黑暗中似乎有一双手,在引领着汤华燊顽强前行。
“那是一个黑暗的夜晚,我登上了一艘长19米,宽3.5米的渔船。
这艘渔船的容量大约可以载160人,
但是组织者为了多赚钱,
不断地收人上船,
最终一共载了409人。
人们像沙丁鱼一般挤在小船甲板下的船舱。我们被警告不能出声,以免引起海军的注意。”汤华燊回忆到
他们乘坐的船只从越南Rach Gia出发,前往目的地马来西亚。
就在茫茫大海上漂浮的四天三夜中,
他们遭遇了三批海盗的洗劫,
不堪一击的渔船在遭到海盗船的冲撞后,
船舱进水险些沉船。
“经过一整夜的努力,我们用水桶往外泼水,小船才得以继续前行。”
4月7日黎明时分
远处的海岛闪出微微金光
我这才知道
我的逃往之旅就要结束了
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就要到来了!
随后,所有逃亡的人员被送往了马来西亚比东岛的一个难民营。
汤华燊在这里度过了近半年的难民生涯后,才终于在1979年10月17日获得了澳洲政府的接纳,踏足美丽的澳洲土地——布里斯班。
当时的澳洲很包容
在1979年,汤华燊抵达澳大利亚后,他和其他难民一起住在布里斯班的瓦克尔旅舍(Wacol Hostel)。
在这里,他和绝大多数新难民一样,每天学习英文,熟悉当地文化。
也就在这时,汤华燊遇到了除了他人生的启蒙老师朱范玉山教授
汤华燊的化学启蒙老师—
留美化学博士朱范玉山教授
后的第二位贵人——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理学院奠基人、后成为该校副校长的格斯·古斯里教授(Gus Guthrie)。
1979年汤华燊抵达澳大利亚第一个月留影
由于越南的大学文凭在当时并不被澳大利亚学界认可,Guthrie教授则专门为汤华燊破例,不仅给了他许多研究上的指导,而且对他积极鼓励。
还安排他去读荣誉学士学位。
“在当时的大学里看不出有种族歧视”汤华燊回忆到。
“Guthrie教授当时实验室里需要一位研究员,就把我聘去做了他的兼职,一周工作29个小时,给我的薪水刚好和我在工厂工作的一样,我也很乐意接受。”
正是因为有这位老师
才有我的今天
已经有了许多成就的汤华燊仍然不忘恩师。
荣获诺贝尔奖提名却在一朝被裁员
在格里菲斯拿到化学博士学位后,汤华燊便加入了澳大利亚国家科研机构 --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投入其博导之一伊佐·里扎多(Ezio Rizzardo)的研究团队。
并与其他两位化学家发现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得三人在2014年荣获诺贝尔奖提名。
汤华燊作为澳大利亚著名华裔化学家,也被票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并且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很多企业工业中。
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IBM、欧莱雅、杜邦都在运用这项技术。
甚至连我们正在使用的澳大利亚塑制钞票也采用了这一高分子聚合技术。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已经从事科研三十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130多篇论文,申请或获得授权专利达到25项的汤华燊,
竟然在获得诺奖提名一个月后
被CSIRO裁员了?!
这在当时的华人圈,引起了一阵哗然。
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还会打开
“我那时候只有一两天心里很不舒服而已,但是我抱着一扇门关了另外以扇还会打开的心态”。
事实证明,乐观的他没有料错。
另一扇大门,的确打开了。
澳洲多家大学得知这名获诺奖提名的科学家被裁员后,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而汤华燊选择了Monash大学出任化学院特聘杰出教授。
如今的他
走出了终日埋首的实验室
步入大学课堂
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莘莘学子
经历过难民逃亡,也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
如今60余岁的汤华燊感激澳洲的包容,作为一名华裔移民,他凭借5两黄金来到这片土地。
却用乐观与坚持谱写了一曲“五两拨千金”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