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暗示诱导犯罪? 滴滴之罪在于性暗示吗(组图)
一场滴滴奸杀案,让中国舆论圈再次陷入了“狂欢”。在这个消费注意力的时代,博眼球和蹭热点成为遇到此事的不二法门。而让大家主要关注点似乎并已不是滴滴这家中国出行领域的独角兽,而是“奸杀”这个充满着性幻想的词。
于是,人们看到滴滴车主微信聊天群内露骨的聊天内容截图,新闻媒体和公众号中也看到不少以此为噱头的文字。另外,也有一些媒体关注到此前滴滴的广告,以此来谴责滴滴的万恶之“淫”,如“十分钟换一辈子”“当你打开车门,焦躁一秒变娇羞”等。同时还看到了专访三年前时任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的对话,并纷纷将她提到的“非常sexy场景”这句话转载引用。
滴滴再次发生此事件,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承受着巨大压力,网络中声讨柳青之人也不乏少数,同时,也有人在网络中发生表示对柳青的支持(图源:Getty)
滴滴之恶如果仅仅纠结于此,那么没有滴滴,还会有其他平台去实现这种现实中的恶。因为任何一个商家的产品,在国家层面政策和制度设计,在推出后都会带有其附加负效应,只有乌托邦者才会相信会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方法。这里当然不是在为滴滴辩护,只是就如一位网友在某评论区提到的那样,关键在于社会出了什么问题。还有网友质疑,“在没有滴滴顺风车或者快车之前,黑车的出事事故率谁都不知道。”
北京时间8月27日,温州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被杀案凶手钟元已被依法批捕。在此之前,其16岁的女朋友李晴也现身,李晴表示曾见过钟元在网上搜索“强奸杀人会怎样”,并透漏钟元因赌博欠下巨额赌债(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事实上谁也不会忘记,在没有滴滴前,出租车垄断和黑车横行的岁月,几公里路程要百元以上的天价都是一句话的事情,生命安全更无从谈起。很多网友对此非常认同,这些人表示,并不能一棒子把滴滴打死。中共党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甚至保证:“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人都会是平安的,我们需要有应对极端情况的常识,但不要让那些极端事情给我们生活拉出很长的阴影。”
人们如今气愤的是,距离上一次出事仅仅3个月,而在每一次有负面新闻曝出后,滴滴都会承诺整改,但是频繁的整改过后,滴滴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对于滴滴的种种道歉似乎也快失去容忍,表示:“如果表达变成表演,虚心变成虚晃一枪,道歉就会贬值。广大用户的耐心是有限的,最有诚意的道歉就是不再重蹈覆辙。但愿初心能够真正回归,毕竟,生命经不起辜负!”中国官方通讯社更是言辞激烈:“逝去的生命,岂是道歉和赔偿能够挽回的?对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仅要受道义上的谴责,也应受到法律上的严惩。”
有人指出,这是一种权力的傲慢。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在新浪专刊发文《滴滴之恶,首推垄断》,表达了很多公众都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垄断。文中称 “你可以谴责: 滴滴对司机背景筛查不力;滴滴对客户信息缺乏保护;滴滴对客户投诉缺乏及时响应;滴滴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增长。
但,深挖滴滴之恶,首推垄断。如果说滴滴、快的合并是为了联合起来对抗 Uber,那么滴滴与 Uber 中国业务的合并堪称匪夷所思--这种赤裸裸”以消除竞争为目的“的垄断为何能被纵容?”
文章并将此与百度相关联,“滴滴和百度都属于屡次爆发丑闻,吃一堑不长一智,何也?假如有竞争,我们根本用不着讨伐滴滴和百度,竞争的力量会消灭他们。”还举例称:“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只有支付宝没有微信支付的世界会是怎样的生态?”
微信公众号“杭子牙”则更直白的拿来马克思来“站台”,称“滴滴顺风车作的恶,正应了马克思的惊人洞见”。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谴责早期资本主义的罪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同时讲话题引到更为严重的“官商勾结”层面,称“若再进一步侵蚀到国家与社会的主题管治结构,就会上升成为权贵资本主义……菲律宾和前苏联等,就败在这个方面。”
据说,滴滴终于要面临反垄断审查。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微信公众号“吴淑平”发文《诡异的滴滴:源头竟是英国一家空壳公司,背景太神秘!》,某种程度起底了滴滴,文中称,“借助‘离岸融资实体-离岸壳公司-香港壳公司-境内外商独资企业-境内运营实体’的链条,滴滴搭建起了典型的VIE架构。在这一架构下,滴滴肆意地吮吸着资本,不断兼并、扩张……饥饿的资本,疯狂的操作,嗜血的盛宴!”同时引用两年前媒体采访国内一家在线出行分析机构的分析师的话“太敏感了”。因为分析师试图了解滴滴完整的股东结构,却始终未能完成。当然,答案的揭晓,之有继续等待。
如今,滴滴顺风车已经下架,截至8月28日,北京、天津、南京、广州、深圳、武汉、海口、贵阳、重庆、苏州、兰州等14地参与约谈。并不一定迷信市场,更不相信行政手段能够单方面解决此问题。曾有相关领域人事表示,滴滴之所以做到如此之大,不能否认其对市场风向的观察和市场运作的优良,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滴滴如今的垄断地位,以至于很多其他平台被兼并或者无法进入滴滴的势力范围,就是在某些关键阶段通过某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实现的。
“把它放到美国会怎样?”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评论。这种观点认为,滴滴这种行为如果在美国,会被罚到倾家荡产。惩罚是增加践行罪恶成本的方式,但“滴滴仅仅是帮凶,那个人才是罪魁”,舆论场中同样出现这样的声音,同时又扒出此犯罪分子为“留守儿童”,将话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中。 可以说,滴滴的问题,牵涉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果仅仅是一个性暗示层面去道德评价,就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