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应2000亿关税 贸易战两个舆论场透露的信号(组图)
北京时间9月6日,中国商务部举行例行发布会,发言人高峰再度回应了美国对华拟征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的计划,并重申将视美方行动采取必要的反制。
实际上,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的威胁又来已久,中国也在8月初公布了反制措施,作为对此的回应。
而近期,美国征税征询公众意见已经结束,但美媒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不顾反对仍可能推行关税措施,商务部对此再次做出回应,显然与以往有所不同。
谴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全球产业链,重申中国将不得不对此反制,这些态度在商务部的回应中都可以预见。而发言人高峰的另一番话则意味深长。
他讲道,中方将密切关注加征关税带来的各种影响,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在华经营的中外资企业克服困难。中方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维护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番话显然不只是对美国的警告,而是对中国境内企业和普通民众的一种保证。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升级必然伤及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从两国的舆论的变化中,已经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民意信号。
贸易战开打之初,美国媒体言辞激昂的反对已经渐渐消退 。美国的重商媒体《华尔街日报》、彭博社以及福布斯新闻等等都曾对贸易战口诛笔伐,列举美国农业、制造业可能面临的损失,“贸易战可能使你的XX涨价”成为惯用的标题,可以套用啤酒、汽油、鞋子等等,不胜枚举。
而如今,当9成企业在关税听证会上反对贸易战,舆论的热情却消减了不少。贸易战的恶果仍在不断显现,但特朗普则不为所动,“越挫越勇”继续加征关税。这时美媒改变了态度,纷纷表示“特朗普已经赢了”,似乎只要贸易战停止,特朗普愿意炫耀什么都无所谓,评论人士已经“不想啰嗦” 。
8月底,彭博社刊文称,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如果实行,将会沉重打击中国经济,而这也对美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呼吁两国都妥协,用谈判解决问题。而《新闻周刊》则直接以《特朗普正在赢得贸易战,是时候和中国签协议了》为题刊文,列举中国从商界到学者都反感贸易战中官方的强硬,并且两度写道“中国已愿意妥协,特朗普只需开条件”,让贸易战赶快结束的口吻十分急切。
反观中国,舆论则渐渐从民族情绪转向了安抚民心。7月,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发表“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文章备受关注。在那之前,“哭晕体”“跪求体”等自大文风占据网络,还成为了中美贸易战民间舆论的重要部分,忽略了现实之中中国在许多方面仍旧落后的状况,特别是科技领域的受制于人。
贸易战几轮下来,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降温,而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损失也会显现。关于“消费降级”的焦虑在年轻人中间成为了常态,人们担心日常用品涨价,不敢再投资一路下跌的股市。“中产返贫”,甚至“中产阶级彻底消失”的传言本来就有,在贸易战下这样的声音对中国普通人来讲似乎更加可信。
北京对美发出警告 实际上,所谓的“底层消极情绪”并非是贸易战这一单一事件的产物,中国本就面临产业结构改革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北京,去杠杆化的进程中也避免不了误伤一部分企业和个人。面对自身经济和贸易战的双重挑战,自然会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民意。
中国官方虽然信心不减,但是如何让民众理解中国在贸易战中不变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如何能够安抚在这个过程中受损的企业和个体,将是一个挑战。商务部讲道帮助在华企业“克服困难”,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维护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是希望给社会一颗定心丸。
无论是急不可耐的美媒,还是努力安抚民心的中国舆论,背后都是中美两国在贸易战不得不受损的现实,为什么明知有害还偏要行之,这个问题只能问“始作俑者”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