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女写真第一人 10年拍摄了200个女孩,刷新了西方对中国女孩的认识(视频/组图)
2016年,《女孩们》这组作品在柏林展览,
其中有一张照片,
女孩站在公路上,下半身只穿一条内裤。
一位外国记者看到了,很惊讶——
“中国女孩可以穿成这样站在马路上?”
罗洋,是拍摄这些女孩的摄影师,
她的作品被英国BBC、美国CNN、
德国《明镜》等国际媒体报道,
这些真实的记录,
刷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女孩的认识。
演员春夏
从2007年开始,
罗洋已经为全国各地200多个女孩拍摄照片,
80后、90后、00后,
有普通女孩,也有女明星。
她们真实、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身体,
一代比一代有个性、更开放!
“这十年拍摄的女孩,
虽不能概括成是整个中国女性的生活状态,
但确实是记录了中国一群有趣的、
特立独行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自述罗洋编辑王微辣
我出生在辽宁的一个小镇,老家那边,生活环境比较闭塞。当时有一个电视频道,经常放一些国外、港台的电影和节目,让我看到了外界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小的时候,心就在很远的地方,看电视、电影是我了解外面世界唯一的途径,自然而然就对影像产生了兴趣。
我妈妈也是思想很开放、很活泼、很爱美的人,她会买一些时装画报,我经常看到里面一些时髦的模特穿着好看的衣服,这个应该是对我,对美的追求影响挺深的。
青春期的困惑
大学考到鲁迅美术学院,学平面设计。当时刚刚20几岁,处于青春期的困惑时期。
我向往的世界和现实差距很大。我要从一个小地方走到更大的城市,在最青春、最敏感的时期,只有高考这个唯一的途径;那个年代学艺术,学费也非常非常高。我自己觉得压力很大,蛮痛苦的。
当时问同学借了一台相机,开始拍摄身边的事物,记录生活。其实是我表达内心、自我释放的一个方式。
07年开始,我拍摄了一个系列叫《女孩们》。大学住校嘛,6-8个女生一个宿舍,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拍身边的女孩。
艺术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很独立、很有个性的群体。慢慢地当我接触到更多同龄人,我发现每个人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所以拍摄女孩,初衷是表达我自己的情绪。我从一个裙角,一缕头发的状态,慢慢开始捕捉她们的生活片段。照片呈现出来,有每个人不同的状态,也有我自己的样子。
10年、200个女孩
我把这些照片发布到网络上,后来就有机会拍一些陌生人。到现在大概有十年,拍摄了200多个女孩。
我会去她们家里、她们熟悉的环境,或者一起出去闲逛。在接触中,我可以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
2016年的一次拍摄让我印象很深。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这个叫周岩的女孩。她16岁时全身很严重地烧伤,就像毁容一样。如果没有经历这件事,她会长成一个特别好看的女孩。我当时看了她的一些新闻图片,很担心如果拍不好,会不会对她造成再次伤害。
后来我们第一次见面。她性格很开朗,很坦然,眼睛发着光。虽然全身烧伤,还透露着少女很美好的状态。见到她以后,我才终于安心。
拍摄当天,她趴在一个桌子上,阳光洒到她的身上,她闭着眼睛,非常放松,感觉快要睡着了一样。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她就像一个小天使。
这组照片在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医院也主动联系她,要给她继续治疗。
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拍的照片、因为展示着人的某种美好的东西,而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潜移默化对很多人会有影响。
拍照就像剥洋葱
每次拍摄,我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把一些伪装、不自信的东西剥掉。
我希望尽量捕捉她们的日常状态,自然的、放松的、难过的,甚至发懵的,对我来说都是真实的。那一瞬间她面对我的镜头,就像在面对她们自己,不需要为了谁而笑,或者为了展示给别人看。
罗洋为《大都市》拍摄春夏
罗洋为《VOGUEme》拍摄钟楚曦
一些公众人物,很多时候她们都会有固定的形象,面对镜头也有习惯性的展示。在拍摄中,如果你把这种明星光环一点点拿掉,记录她最真实普通的状态,那出来的照片会非常不一样,她们自己往往也会觉得惊喜。
全国各地的女孩
我之前生活在北京、上海,拍了很多大城市的女孩。去年,我用了大半年时间,去成都、重庆、大理、新疆、西宁等一些城市,边旅行边拍摄,记录在不同地域下,女孩们的生活。
青海玉树,曾经发生过很严重的地震。朋友介绍我认识一个当地的藏族女孩——格莱措毛,她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少数民族非常不一样。
格莱措毛当时在一个小学当义工,教英语;她热爱时尚,梦想是去纽约当一名时装设计师,打扮很时髦。
重庆的这两个女孩,是姐妹双胞胎。她们几乎穿着一样的衣服,站在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刚好是在日落的时候,那种橘黄色的光,照到她们身上。
在这样魔幻的城市背景下,后面就是高楼大厦,但同时又有大江大河,你能看到现代的、传统的中国文化结合。这张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欢。
她会谈恋爱、成为妈妈
有些人,我还会跟踪记录她生活的变化。
我在16年拍了我的朋友王嫣芸,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现她剃了光头,有了新的恋情。
我们就约在她男朋友的工作室,那天阳台充满了光,画面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男朋友帮她剃头的样子。
隔了一年,我们又约了一次拍摄,她意外怀孕,并且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是一个孕妇的形象出现在画面里。
现在她的女儿已经出生了,我还会持续去拍摄她和孩子,记录她生活的改变。
女孩都会谈恋爱啊,或者她身份有转变,我都希望能记录下来。
我发现在拍情侣的时候,当女孩面对她的男朋友,我也会看到很不一样的她,一个更温柔的她。
《女孩们》系列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女孩,但我不会只拍真正二十几岁的人。
我觉得“女孩”并不只是青春期的少女。当她30岁、40岁,甚至年龄更大,结婚或者有了孩子,其实内心还是有很年轻、很少女的一面,她仍然会是女孩。
我不是女权主义
从2016年柏林展览之后,有很多西方媒体关注《女孩们》这个系列,BBC、德国的《明镜》、ARTE TV、CNN。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个有趣的群体。
我觉得西方人并不是很了解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很久之前。当他们看到一群这样的中国女孩,感到很惊讶、很好奇。
很多西方的采访都会问我,是不是女权主义?照片有没有女权意识?
我不是女权主义,对女权也没有什么研究。真实地记录这样一群中国女孩,比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识更重要,更有意义。
80、90、00后
我拍摄的女孩最开始是80后、90后,现在甚至有95后、00后。每代人都非常不同,回顾自己的照片,像是看到整个中国近十年的某种变化。
新一代的中国女孩,她们更加懂得去展示自己的生活,勇敢地展现自己的身体。
在一个天台或在一个很自然的环境,当我们觉得裸体的状态更好,她们就会脱下衣服、去掉束缚,拍摄这样的照片。
人在除掉衣服、除掉很多外在的社会的东西后,她最原始的一面才会真正展现。
女孩最初很单纯,然后她慢慢地长大。有些女孩纹身、剃光头,身体上有伤疤,或者变成一种很社会化的状态,是她慢慢参与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她内心世界的外化。这两种状态,对我来说都很珍贵。
社交媒体对生活的改变,真的特别大。
最开始我们80后那代人,没有那么多网络平台去展示自己,人的生活更加简单、自然。现在的女孩,更懂得包装自己、去社交媒体上呈现自己,包括出现网红、KOL、整容这些现象。
十年前你如果是很个性的打扮,很出格的行为,别人会觉得很奇怪,这个群体也相对比较少、很地下。但是现在很多女孩纹身、剃头、穿得稍微少一点,用社交媒体去展示自己,大家也觉得没什么。
社会越来越开放,对人的自我个性,就更加宽容了。
每一代人都有她们的特质和让我感动的地方。我通过照片去了解她们、记录她们,也许就是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