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爱的玉器,薄如玻璃,轻如浮萍,却在香妃死后下旨永远禁做(组图)
这惊艳世人的玉器,
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痕都斯坦玉器
无数人一定还记得,
曾被《还珠格格》支配的日子,
以至于看到蝴蝶都会想起那句:
香妃娘娘变成蝴蝶飞走了。
即使放到现在,
那个招来蝴蝶的香妃,
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存在。
历史上确有其人,
只不过她的封号是容妃,又称和卓氏。
属于少数民族,来自新疆。
因此也是少有的,
有戎装画像的女子。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或许多数人更熟悉影视形象,
就是《延禧攻略》里的顺嫔,
还有《如懿传》里的容妃,
她们的原型便是和卓氏。
香妃是文人墨客衍生出来的。
乾隆确实对她情有独钟,
甚至因她喜欢上一种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
融合中原文化和西域风情,
风靡一时。
▲图片来源:CCTV-1 我有传家宝
不同于民间传说杜撰:
香妃是战后被送乾隆,
但心有所属,爱国爱家,
誓死不从,
最后被太后赐死。
实际上是她哥协助清廷平乱有功,
她随兄一同入京面圣,
后来被赐封和贵人。
说白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图片来源:《如懿传》
据《清史稿》记载,
和卓氏携礼觐见。
其中的一件玉碗,
便是痕都斯坦玉器的初次登场。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痕都斯坦本为一地名,
在如今的印度北部,
所产玉器华丽细腻,
有着强烈的伊斯兰风格。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隆本身就爱玉如命,
见此等美物自然大喜。
香妃嫁入清廷,
开始了伊斯兰玉器东传中国的历程。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之后各地都向朝廷进贡,
清廷驻外大臣投其所好,
纷纷购买进献。
宫内工匠也开始仿制,
称“西番作”。
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说来奇异,
据记载,和贵人入宫时,
宫内从南方移栽来的荔枝树,
突然结出200多颗荔枝,
被视为天降祥瑞,龙颜大悦。
入宫后第三年,
乾隆册封和贵人为容嫔。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乾隆第四次南巡,
命容嫔随行,一路恩赏。
前后赐佳肴80余种,
多为容嫔故乡口味。
乾隆还将许多痕都斯坦玉器,
赏赐给容嫔,
以缓解其思乡之情。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同于中国玉器的简洁大方,
痕都斯坦玉器以华丽炫彩为主,
搭配繁琐复杂的纹饰,
层峦叠嶂。
▲图片来源:CCTV-1 我有传家宝
后期有的结合中国工艺,
镶嵌上金丝宝石,
更加雍容华贵。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极上品的玉器,
追求薄可透纹,
整体玲珑剔透。
最轻的可以浮在水上,
人称水上漂。
玉器!飘在水上!
这要打磨的多么薄、细、轻!
▲图片来源:CCTV-1 我有传家宝
乾隆甚至将容嫔居住的地方,
完全按照其家乡风格装饰。
容妃居住之处便是宝月楼,
当初乾隆特意为她修建,
也就是如今的新华门所在处。
乾隆曾作《宝月楼诗》:
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
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
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
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乾隆三十三年,
容嫔晋为容妃,
册文称其:
端谨持躬,柔嘉表则。
随后那拉氏皇后,就是如懿,
被废、亡故。
乾隆声称不再立后,
容妃地位与日俱增。
乾隆宴席上,
容妃先升到西桌首位,
后又升到东桌的第二位。
▲图片来源:《如懿传》
乾隆五十三年,容妃离世。
传说他答应容妃:落叶归根,
无奈大清祖训不允。
他最后聚天下能工巧匠,
仿容妃造出以假乱真的“替身”,
千里迢迢护送回祖籍安葬,
连家人验身时都未识破。
真身葬于皇家东陵后妃园。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史书记载:乾隆晚期下旨,
停止制作痕都斯坦玉器,
理由是耗料且使用时易损毁。
可看看皇室平时那些东西:
点翠、剔红、花丝镶嵌,
就知道乾隆决不是担心耗料的人。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也许真正的原因是怕睹物思人吧。
你已经离去,
随你而来的东西再美,
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无论玉器再如何繁杂华丽,
从今以后,也无人像你这般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