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楼盘“降价未遂” ,谁在阻挡房价下跌?
合肥传来一则消息引发热议:当地某楼盘计划降价6000元/平米,然后住房部门领导亲自前往该楼盘调研,随后,房价又回涨几千元/平米。
有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楼市调控迎来新挑战,防止房价大跌比抑制房价上涨更为要紧。
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由过热转向过冷的趋势,九月和十月历来是成交旺季,但今年“金九银十”各地的新盘去化率普遍在30%以下;主要城市二手房成交额方面,9月以来同比、环比双降的局面也多有发生。
楼市下行趋势明显,但成交量的萎缩幅度没有同步到房价上。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70城房价指数,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跌的仅有上海、南京和泉州3个城市,上涨的城市有65个。即使是房价环比出现下跌的城市,其跌幅也不过零点几个百分点。
合肥的消息没有得到证实,迄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要求开发商不得降价。
那么,房价大跌的真正阻力来自哪里?
2014年 杭州某楼盘大幅度降价,售楼处沙盘被砸
01
融资成本上升阻碍房价大跌?
楼市调控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采取了价格管制,但市场实际情况是,开发商备案的预售价格通过审批后,不能涨价,但可以降价。比如北京、深圳的多个限价楼盘在销售过程中的实际价格要低于备案价格。这反映了开发商手中仍拥有受限制的定价权。
那么,开发商为什么不大幅降价以加速开盘去化呢?有观点认为,房企直接融资成本的提高,使得当下推盘预售必须维持一定的高价水平。
首先要认定,房企直接融资的成本确实提高了。以香港市场内房股发行美元债为例,中国恒大近日发行了总规模18亿美元的离岸美元债券,票面利率超过13%,引发了市场对于房企融资成本及流动性风险的关注。
下半年以来,碧桂园、融创中国的美元债融资成本也在上升,比如碧桂园在2018年1月发行的6亿美元债券票面利率是5.13%,而到了9月,碧桂园发行9.75美元债的票面利率达到了8%。
其次也要确认,房企直接融资的规模大幅增长。今年前 9 个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约4689.16 亿元,规模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其主要是中票、ABS和二级市场的公司债。
按照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一般资金结构,自有资金占比普遍在30%以下,剩余70%是通过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的方式投入。融资成本的上升意味着项目开发成本的增加,从而支撑起新房销售价格的高水平。事实是否如此呢?
从 2018 年前 9 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来看,定金及预收款占比约为 33%,自筹资金占比约为 33%,国内贷款占比约为 15%,个人按揭贷款占比约为 14%,利用外资占比接近 0.04%,其他类资金占比4%。这其中,美元债为代表的利用外资占比过低,而规模为4600亿元的信用债,相对于4万亿元规模的定金及预付款来说,也几乎可以忽略。可见,融资成本和信用债规模的上升,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十分有限,对房价的支撑效应也不明显。
02
对利润的追求阻碍房价大跌?
33%的定金和预收款加上14%的个人按揭贷款组成了自有资金,占据了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接近50%。
抛开融资成本上升的微弱影响,对于房企来说,房价为什么不能大跌?
长城证券在行业研报中的一组测算数据显示,以一个典型二线城市项目为例,假设开发项目销售均价为 20000 元/平,其拿地成本为 8000 元/平,其中该项目建安成本占销售均价的比例为 20%,即 4000元/平。假设该项目的融资前投入成本为 13000 元/平(含建安成本及其他营业成本开支),若融资额占总投入成本的比例为 75%(自有资金和融资占比为 1:3),总融资额为 9750元/平。
若将融资利率固定为 7%,房价降 10%和房价升 10%的不同情形分析下,毛利率变化将达 13.61 个百分点;而若将房价保持在20000 元/平,利率降 10%和利率升 10%,毛利率变化仅为 0.48 个百分点。可见销售价格对毛利率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项目的融资成本。
对于追求高周转的房企项目总来说,主动大幅降低预售价格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经营性现金流面临断裂,否则房企不会牺牲利润而换取销售回款。而走到这一步的开发商,其仓促预售的大减价楼盘,很可能在后续开发过程中减配、延期竣工甚至烂尾。
前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日前在演讲中提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大约是25%至30%。在这个基础上,好房企要时刻关注经营现金流为正的演练。
开发商降价推盘的基础建立在项目可接受的利润率之上。房价的成本构成因素里,地价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绝大部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基础和底座。土地成本摆在哪里,没有开发商会做赔本的生意,合肥有关部门调研“开发商大幅降价”的传闻即使属实,也是孤例。
地价筑底,房价坚挺,但大跌的可能性也还是存在的。日前,深圳市规土委出台了“关于已出让未建用地的用途变更和容积率调整的处置办法”,其中提到:可销售人才住房的宅地,其地价按商品房用地市价的30%确定。
这才是房价大跌的真正信号,但目前来看,折价出让专项居住类用地的政策,没有在全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