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关系“火速升温” 北京试图突破美国对华防线(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当地时间11月21日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签署了《中菲联合声明》,表示两国之间将“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还签订了包括联合开发南海石油和天然气的29项备忘录与合作协议,致力于将中菲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事实上,中国与菲律宾曾经因为南海领土冲突,两国摩擦不断。在菲律宾现任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上台后,一改菲律宾过去一面倒亲西方及亲美的外交政策,加强与中国及俄罗斯的外交关系,使中菲关系“火速回暖”。
这种回暖的表象下,使中菲关系的“更上一层楼”,也是中国努力改善与日本关系后的又一外交突破。
中菲关系更进一步
两年前,菲律宾与中国就南海问题对簿公堂,举世瞩目;两年后,习近平盛赞两国关系经过风雨“又见彩虹”。
2014年,菲律宾称中国在菲律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占据己有,并大规模填海造岛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此把中国告上了海牙国际仲裁法院,要求仲裁。2016年7月,仲裁庭判定中国以历史为理由对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称没有法律基础,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赢得仲裁胜利。 但中国断然拒绝海牙法庭的仲裁,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陷入低谷。
当时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Benigno Aquino III)在执行安全上依靠美国,在南海与中国对立的政策选择,使两国关系一直非常紧张。 2016年杜特尔特的上台,刚开始延续两国对抗的状态,一直到海牙仲裁庭做出裁决几个月后,杜特尔特访问北京会晤习近平。北京随后表示要给菲律宾提供总额达240亿美元的一揽子投资和援助。 此后,杜特尔特态度转变,与传统盟友美国“离婚”并开始采取亲华的政治策略,中菲关系开始回暖。
比如,杜特尔特在今年11月15日出席东盟峰会系列会议还敦促美国及其盟友停止在该地区的军事演习。他喊话美国,应该正视“南海已经在中国手中”的现实,制造摩擦只会破坏中国与邻国在解决南海争端上的努力。
而面对杜特尔特的示好态度,中国方面也欣然接受,与菲律宾达成相关合作协议。这次习近平访问菲律宾签订的29个合作协议,是继2016年杜特尔特访华签订的240亿投资项目后,两国再次达成的经济合作大单。
菲律宾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中美角逐亚太的拉拢对象,对中国来说,中菲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塑造一个周边安全与经济合作的模板,推进“一带一路”。鉴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与菲律宾一样,与中国在历史上有着冲突,但对中国有着改善关系发展经贸的诉求。
美国施压下的中国外交突破
众所周知,中国近年来和美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分歧日益明显,而于今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更是将中美矛盾激发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2018年,美国以“不公平贸易”和知识产权窃取等理由发起贸易战,在对华实施关税的同时,还在10月的北美贸易协定(NAFTA)的谈判中祭出“毒丸(poison pill)”条款。
什么是“毒丸条款”?即美国在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签署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取代已经执行了20多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特别规定:美加墨贸易协议中的任何一个签约国如果与其它“非市场经济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则协议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可以在6个月后退出贸易协定。谁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美国眼里,至少是眼下,针对的是中国。
面对美国如此不留余力的打压,中国一方面通过博鳌论坛,进博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开放力度,力求降低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一面开展积极外交。
最明显的动作是近期中国开始拉近与日本的关系。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国领导人不仅一扫此前的冷淡态度热情接待,且在时间安排上,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国媒体的报道也开始趋向积极。
另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安倍签订了50多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一份价值高达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从高规格接待到中日经济合作大单,可以看出,中日的对抗姿态正在成为过去。
中共高层在逐渐突破美国设下的防线,与菲律宾、日本逐步建立合作关系,这也可以传达给其他东南亚国家一个信号,对华政策友好将带来相对的经济利益。
就此次习近平访问菲律宾签署《中菲联合声明》,表示不会因南海问题而影响两国合作的大局,也会给其他东南亚国家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中国不会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威胁,鉴于一些国家与菲律宾一样,在安全事务上依赖美国,而美国一直以来奉行借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争端介入亚太的地区平衡战略。
有分析表示,当中国与周边国家矛盾开始消减时,就会使美国没有足够的理由介入这些地区事务,北京正试图打破美国防线,未来中共高层外交策略更加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