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鼓吹华为鲲鹏920芯片 应当实事求是(组图)
在鲲龙920亮相后,媒体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不过,一些报道是值得商榷的。
有文章声称,鲲鹏920把计算带入多核异构的多样性时代。但是异构计算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超算上,特别是TOP500排名靠前的超算上,大多都是异构计算,即便是服务器CPU,Intel在收购阿尔特拉之后,也拿出了CPU+FPGA的异构计算产品。相比之下,华为鲲鹏920只是一款非常传统的ARM服务器CPU,没有实现片上异构。
铁流猜测,文章声称鲲鹏920把计算带入多核异构的多样性时代,估计想表示鲲鹏920的一些接口能够支持CPU+GPU,CPU+NPU,只不过文宣想表达的鸡血一点,然后宣称过头了。
还有鼓吹鲲龙920性能的,但是标杆的选择有些问题,原文是:
典型主频下,SPECint Benchmark评分超过930,超出业界标杆25%。同时,能效比优于业界标杆30%,此前的纪录保持者是富士通的7纳米A64X,每个芯片最高可达每秒2.7万亿次浮点运算(2.7 teraflops)。
首先,SPEC测试和浮点运算次数根本不是一回事。科学运算看重双精浮点性能,而对PC和服务器而言,SPEC测试更具借鉴意义。像一些专门针对科学运算的CPU,会出现浮点运算性能牛逼,但SPEC测试成绩很一般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芯3B1500。
其次,是对比的参数有问题,文章在把富士通的ARM芯片做对比时,举的例子是富士通ARM芯片的浮点性能,而拿鲲龙920的数据是,用的是定点性能,然后把富士通ARM芯片的浮点性能作为鲲龙920定点性能的标杆......
最后,富士通的那款ARM芯片和鲲龙920应用场景完全不同。富士通那款ARM芯片是超算芯片,计划应用于日本的E级超算,设计思路是类似SW26010的片上微异构的众核方案。而华为的鲲龙920就是服务器CPU,两款芯片根本不是一路货,根本谈不上谁是谁的标杆。
另外,还有把鲲龙920与5G,以及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等概念进行关联的修辞方式。诚然,5G正当风口,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看起来高大上,绑在一起可以大幅增加“逼格”。
只不过,5G其实是商业概念,根本不是技术迭代,全球通信厂商把一大堆零增益、负增益的技术塞进5G标准,整个系统效率基本没有提升,完全靠建设5倍的基站和消耗20倍的带宽提升网速,而且蓝图里的URLLC场景现在的5G技术根本实现不了,mMTC场景2G、4G都能做,把5G和万物互联进行捆绑完全是谎言。
另外,万物感知相关联的是传感器,万物智能相关的是AI芯片,万物互联关联的是各类通信芯片,铁流实在看不出来,一款服务器CPU怎么和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绑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