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你太过分了!!(组图)
刚刚,黄渤主演电影票房突破100亿了。
黄渤,你太过分了!让那些流量小鲜肉们的脸往哪儿放啊……
黄渤,你太过分了!让那些号称大制作大明星阵容却一阵尬演的烂片的脸往哪里放?
黄渤,你太过分了!让那些信奉“颜值就是一切”的明星粉丝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
一个不帅,不嫩,甚至有点痞的“老男人”凭什么力压各种流量小鲜肉,成为票房百亿的男明星?
就像昨天我们在《Angelababy们输给吴京们的时代到来了,这是个好时代》一文中所说的。
一个疯狂奖励有实力肯努力很拼命的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今天,中国电影报道统计了春节档票房战况,表示《疯狂的外星人》助力黄渤成为票房破百亿的演员!
有网友细数了黄渤主演的电影,可以说是部部叫好又卖座。
《寻龙诀》、《一出好戏》、《人在囧途之泰囧》、《无人区》……还有春节正在热映的《疯狂的外星人》。
黄渤可谓是妥妥的票房收割机。
然而,还没有成为百亿之前,黄渤的人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歌厅驻场、跑龙套、北漂……一个历经磨难的演员该吃的苦,黄渤一个也没落下。
如今再回首,那段往事,或许是黄渤此生最宝贵的财富。
图源:豆瓣电影
黄渤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魅力?这位最“丑”的影帝,却实力强大到过分的程度。
说起黄渤,大众对他都是出奇一致的好评——“影帝”“情商高”“接地气”,还有人为他造了个词,夸他“丑帅丑帅”的。
周星驰夸黄渤是“喜剧的王中王”,林志玲也曾公开表示黄渤是她的理想型。在观众眼中,黄渤就是一个拥有超高情商,体面舒服的优秀演员。
但在那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时期,21岁的黄渤也曾狼狈奔波于各个城市,在迷茫中徘徊。
黄渤之所以走到今天,
可以用一句话很好总结:
哪有什么天资聪慧,
只不过不愿向命运低头罢了。
沙宝亮还记得初见黄渤时的印象:
「这哥们唱得不错,跳的也不错,就是长得不太行。」
黄渤喜欢唱歌,白天挤在北京郊区房子里写歌,晚上在各大歌厅跑场,最多的一次,一天赶过 11 场。
做驻唱歌手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黄渤每天需要连唱四首才能拿到钱,还得随时注意台下的反应,观众掌声不够响亮,歌厅就要换人。
有一次,黄渤唱到一半观众不买账,歌厅经理让他走人,黄渤踏下了一个台阶,想着今晚拿不到钱太亏了,第二步还没迈出来,立马开始唱起了歌,重新调动起观众情绪。
每天唱唱歌、跳跳舞,生活有些清苦,他也乐此不疲。
成为歌手,发专辑,是他当时最大的理想。
梦想没有因为遥遥无期而失去光芒。
黄渤的父母都是大学生,父母期待着黄渤能上清华北大。
可他从中学起就筹划着组建乐队,心思全在音乐和唱歌,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学渣,顶尖大学是想都不敢想,「我可能考十次高考,加一起都不够。」
虽然黄渤学习不太行,但参加唱歌比赛却收获颇丰。
中学时期,他参加「龙城杯中学生卡拉OK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认识了高虎。
2000 年,黄渤经高虎的介绍到一个电影剧组《上车,走吧》。
黄渤和高虎
黄渤没接触过电影,到了现场一脸严肃地问导演能拿多少钱。
管虎问他一天唱歌能拿多少钱?
黄渤一脸骄傲地举起四只短短粗粗的手指:400 块。
管虎告诉他,这电影拍完能得 5000 块。
黄渤有些欣喜,于是放下心干活。
黄渤当时一分钟电影没拍过,说着说着台词还自我发挥走出了镜头,甚至还演着演着喊停,管虎一脸茫然地从监视屏后探出脑袋来质疑他,黄渤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演得不够好,需要重新来。管虎气得从座位上跳起来,反复告诉他这地方只能他喊停。
管虎没想到黄渤很快就适应了演戏,「第二天上手就特别快了,到了第三天,真不夸张,感觉他什么都对,什么都会了」。
《上车,走吧》剧照
片子拍完,入围了金鸡奖,黄渤也不清楚金鸡奖是什么,随便借了一套西服穿上走红毯。
他走进礼厅的时候刻意挺了挺身板,手里搓着西服边,扬起了脖子张望。
找到位置坐下来反而更紧张了,后面一望坐着宁静、旁边是巩俐和伍佰。
他坐得笔直,双臂搭在膝盖上,手心的汗又蹭在了西裤上。
有大明星要从他身边过,赶紧猫着腰客气地给他们让路,一心想着千万别丢了朋友面子。
黄渤和管虎
黄渤考北电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前两年考的表演专业,一群人排着队走进去,黄渤一米七冒头的身高在考表演的学生里,站一起就是盆地。
第三年黄渤考了配音专业,班主任徐燕老师看出了她的天赋,坚持他留出了一个名额。
千里马遇上了伯乐,才会跑得更远。
上北电的时候黄渤已经 28 岁了,机会难得,他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同学们面对排练的种种困难,喊苦喊累想打退堂鼓的时候,黄渤作为班长只能不停的给大家加油打气,等到大家排练完都走了,黄渤还留在教室练习。保安大叔举着电筒上楼清人,黄渤偷偷把灯关了,悄悄地躲在教室角落里不出声,等保安走了又借着点儿窗外的光继续练。
毕业期,黄渤得到了班上仅有的两个留校名额之一。
正在这时,一位 27 岁的年轻导演邀请他来演一部戏,片名叫《疯狂的石头》,一个叫黑皮的角色,拍摄地在重庆。
拍摄期和在北京的入职培训时间冲突,黄渤得在「拍戏」还是「留校」中二选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黄渤站在排练室里对着镜子纠结了很长时间。
选择一份普通的稳定的工作还是选择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未来?
这个决定,是黄渤人生路上的一次大转折。
电影《疯狂的石头》剧照
很多人会问那怎样的选择才是对的选择呢?
选择没有正确与否,只是每个选择背后都有需要承担的一切。
30 岁的黄渤裹上行囊,从北到南踏上了前往重庆的火车,奔向未知的未来。
在重庆近 40 度的高温里,黄渤穿着两件长袖戏服,衣服从里湿到外,都可以拧出水来。
还挤在肮脏、潮湿又充斥着异味的下水道里拍摄。
影片最后一幕,刚从下水道里出来的黄渤,一边啃着抢来的面包,一边狂奔在重庆的高架桥上。
这一跑,就跑了二十年。
电影《疯狂的石头》剧照
在多元化发展的影视界,想赚钱不等于想演戏。
赚钱依赖市场,需要流量。表演依赖作品,需要走心。
电影《斗牛》是一个山村故事,他们在拍片,当地的村民就在旁边看,看到晚上八九点就回去了,早上六点钟起来剧组又已经开始拍了。
他在一座山上来回跑了 36 趟,跑废掉了几十双鞋,身上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伤,膝盖疼得不能动弹,一个镜头拍了上百遍,生理和心理已经消耗到了极限。
有一天晚上,黄渤去敲管虎的门,管虎一开门就看见一张愁容满面的脸。
「有话好商量啊,你别拍一半要走啊。」
黄渤指了指手里的酒:「没事儿,就找你喝个酒,今天 30 了。」
直到杀青,黄渤坐在返程的面包车上,才别过脸偷偷地抹了抹眼泪,带着心酸也带着满足。
汗水和泪水会一起流进土里,结出果实。
电影《斗牛》剧照
徐峥评价黄渤是一个总能让导演看到惊喜的演员:
「他想的各种方式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并不会因为改变了一种方式就会觉得这种方式很假。」
2012 年黄渤排话剧《活着》,当天连续排练了五个小时,距离演出还剩十几天。
但导演孟京辉看完之后说,「行,明天早上全部推翻,重新再来」。
所有演员都很郁闷,没精打采的。
第二天黄渤到了排练场照常招呼大家赶紧排练,安抚每个演员的情绪。
正式演出每场都是三个半小时的大体力消耗,中间没有休息,脚底磨出泡也是常态。
袁泉形容他当时是大家的那根弦,只要他在,这根弦就不会断。
电影《活着》话剧
对于观众来说,演员的脸就是荧幕上的那根弦。
闫妮谈到和黄渤演对手戏,「一跟你演戏,我就知道我要走向谐星行列了。」
黄渤不以为然地回应:「我还觉得跟你演戏能往帅哥发展呢。」
黄渤长得不好看,一米七的个头配上个大椭圆脑袋,早年演喜剧,他笑的时候观众也想笑。
在荧幕上好看的皮囊层出不穷之际,黄渤并不觉得长相会是很大的困扰。
在他心中,「帅得不统一」反而也会带来另外一些好的感受,相辅相成地你可以去创造更多类型不同的角色。
缺憾何尝又不是另一种美呢。
电影《无人区》剧照
在电影《亲爱的》黄渤饰演了一位丢失孩子寻找数年的悲情父亲。
进组第一天就是一个大情绪,一开始他很难融入这种悲情的气愤和情绪,怎么试都差了一股撕心裂肺的劲儿。
他对着剧本把剧中孩子的名字换成了自己孩子的名字,念着念着眼眶就开始泛红,情绪一下就有了。
后来和导演一起在看监视屏的时候突然别过脸,他难以忍住自己的情绪,也没法做到像往常一样理智。
他觉得自己演得还是不够好,愧对陈可辛的信任。
直到电影上映后,针对拐卖儿童的法律做了改动,感受到自己所为能稍微推动社会进步,他才减轻了自己的愧疚感。
他坚信,电影的存在不仅仅是讲述这个时代,更能够改变这个时代。
电影《亲爱的》剧照
转型的路上的作品口碑不错,这让黄渤很开心。
但他没有就此止步。
「票房好不代表一切,我需要清醒,对自己的清新,目前状态的清醒,创作角度的清醒,所有你的表现、作品都是跟时代有关系的。它给予你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他只是个体,你会因为这些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来。」
黄渤真正的「巨变」是在《记忆大师》,为自我突破演了个变态,自己爽了,却把观众吓个半死。
黄渤吞食刀片的一场戏,他弯下腰面目狰狞地摸着自己的喉咙,张开嘴流出带血的口水。
这一幕给观众造成了生理不适,整个电影院都对着屏幕干呕。
演员需要传达给观众的无非就是「真」。
电影《记忆大师》剧照
黄渤对于剧本是非常挑剔的,经常有男一号的剧本送到他手里不愿意接,反而会去接有特点、个性的二三号角色。
在他心目中戏好对于演员才是最重要的。
黄渤从不给自己下定义,比如必须拿什么奖,拍多少部戏之类。
他只跟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黄渤一直想要尝试的话题,当人们在一座没有社会束缚的荒岛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剧本出来了,没有导演愿意拍,黄渤又不愿意放弃这项目,他决定自己来。
《一出好戏》上映了,第一次当导演兴奋中带着点不安。
拍摄地在太平洋一个美丽的小岛上,摄影师跟着他看景,找到一块不错的山坡,黄渤点了点头,马上又转向另一座山,又找到一片不错的沙滩,还是会再去看看没看过的沙滩。
地址选了又选,风景看了又看,剪辑剪了一年都没定下终版。
电影《一出好戏》剧照
第一次当导演,黄渤觉得自己很「无能」。
他「发现自己有很多不具备的能力,上一件事还没来得及总结经验,新的事情又来了。」
工作人员在现场给他讲了未来两天的安排:「明天一早飞青岛,中午又飞回来,下午需要见谁,晚上又要见谁,后天一早再飞青岛。」
黄渤低头默不作声地走到一边,捏着腮帮子一直转圈,绕了很久很久,自己消化好了,又接着回来继续拍戏。
黄渤在片场的口头禅就是:「会好的,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
即使如此,他还是热爱创作的工作。
工作带来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变化和不确定,工作不是千篇一律,同样会带给他不确定的惊喜或是沮丧,学会适应和改变自己才能学会创作。
直面生活和工作中的「无能」,不逞强、不骄纵,也不轻易放弃。
黄渤当了影帝、当了歌手、也当了导演,这些好看的身份只是一个符号,他最怀念的仍是当年在「北漂」的日子。
90 年代北京的夏天,黄渤和三五好友光着膀子坐在烧烤摊,一边烤肉一边流汗,几瓶啤酒下肚,什么都忘了。烧烤摊旁边还有老鼠,特别期盼着有城管来,城管过来「咵」炉子一抄,他们把凳子一蹬,「哗」一下站起来全跑了,两个手里正拿着还没付钱的串,一边啃着一边狂奔在北京的夜里。
那时,他是这个城市的人,这个城市也完全属于他。
处于青春之时,它像热锅,我们像蚂蚁,鼓着劲想要逃离。
路过青春之时,它又像断了线的风筝,涂留下一滩无用的白线。
回望青春之时,它只是它原始的、美好的、稚嫩的样子。
电影《杀生》剧照
20 年前,想当歌手的黄渤终于在 2014 年出了一首单曲,以歌手的身份参加了 2018 年春晚。
20 年过去了,黄渤从驻唱歌手到喜剧演员,又到演员,再到导演,最后又成为一名歌手。
40 岁的黄渤成为了 20 岁他想成为的人吗?
「这很难定义」
他认为人一生下来不是为了某一个成就和伟大而活着的,但走了一个精彩的过程,远比某一个成功的结果重要得多。
我们不也一样?只要一直紧紧的攥着初心,努力尝试和改变,终点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信号,而这个过程你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们与理想之间其实只隔了窄窄一条河,很多人都失败了。
因为他们听说有人淹死在河里,还没走到河边,就扭头回去了。
从落魄少年,到百亿票房明星,这一路黄渤咬牙坚持走过来了。
好时代已经来临!
就像我们昨天的文章里写的那样,所有的胜利,本质上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昨天天《流浪地球》用突破20亿票房,今天黄渤破了一百亿票房,很快吴京也会成为百亿票房男明星,还有徐峥,王宝强,这些有演技,历经磨难翻身的男明星的成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一个用心做好事情,勤恳踏实奋斗比依靠炒作更会成功的时代,
一个追求极致的品质比追求流量更容易获得资本和市场青睐的时代,
一个相信努力付出会有相应回报的时代,
一个好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