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激化两党矛盾 紧急状态见证美国改革精神迷失(组图)
截至华盛顿时间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家紧急状态”仍在继续。白宫已虽称“紧急状态旨在沿美墨边境修建一道围墙,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但民主党方面仍不肯买账。
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Charles Schumer)为首的民主党领袖有充分的理由反对特朗普(Donald Trump)。两党之间的矛盾以及特朗普集团的表现足以让民主党人士喊出“特朗普滥用总统职权,违反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立法、拨款和制衡总统的权利”等口号。以至于到19日,已经有以加利福尼亚为首的16个州联署“造反”,对特朗普发起了诉讼。
但问题也由此而来,因为特朗普的“国家紧急状态”带来的一系列最新纷争已经彻底绕开了美国南部边境的“非法移民”问题,正反双方的口号也落在了共和党或民主党阵营的利益之上。
当美国仍以政治层面的缠斗来应对实际问题时,西方制度缺乏改革精神的一面就由此呈现。这较之美国在美苏争霸几十年间积极“改革”,自我演变的局面也显出了相当的反差。在历史并未如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言那样“终结”之际,美国的改革精神就已迷失了。
一场恶斗背后的秘密
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美墨边境的最新近况可能仍在令他焦头烂额。虽然即将前往华盛顿参加“第七轮中美高级别磋商”的中国官员已经启程,这一动向让他稍感振奋。但来自民主党阵营及美国朝野的一片骂声还是很明显的。
这是也理所当然的:因为在民主党阵营口中,特朗普此前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的行为已经是滥用职权的“违宪”行为。而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政府关门”之后的又一轮对峙也因此爆发了。到2月19日,加州等地也组成联盟,发动针对特朗普的诉讼。这种风头很容易让外界重新回想起此前“政府关门”的状态。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争论以及因此造成的“政府关门”本不是新闻。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当政期间,类似局面也曾多次出现过。但特朗普上台之后引发了局势的全面持续恶化。
围绕着医保、移民、外交、税收等问题,特朗普集团不同于共和党建制派,他几乎抹消了前政府留下的绝大多数决定,如废止“奥巴马医保”、退出伊核协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相比之下,绕过国会修建美墨边境隔离墙的行动也成了针对奥巴马时期收容500万“非法移民”的一种对冲。这意味着民主党阵营在考虑特朗普的措施是否合乎逻辑前,有必要为避免人亡政息而斗争。
民主党阵营当下是可以在这一点上压制特朗普一方的。2018年度的中期选举结束之后,特朗普身边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左右为难的现状。
民主党势力在中期选举之后的崛起直接导致了特朗普政权在2019年初面临了“政府关门”的困境。民主党人士对特朗普的不满乃至仇恨使得特朗普当局的任何方案都很难得到落实。这样一来,美国朝野的特殊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
美利坚丢失了改革传统
不过,环顾美国两党政要此番的争吵,外界还是可以发现,双方争论的核心始终是落在权力而非实际问题之上。美国总统与国会,共和与民主两党之间的斗争虽然以“难民”、“国家利益”等语为借口,但双方指责的焦点无非是特朗普为践行本党理念而“滥用权力”罢了。
当美国两党政要为了个人或集团私利置国家利益和民意于不顾,不惜以政府关门将三权分立制度玩弄于股掌之间时,此前曾经显示其先进性的美国民主就丧失了此前锐意改革的精神。
对外界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对苏联、东欧、中国乃至越南展开“和平演变”的美国其实也是改革与演变的行家里手。在美苏对峙期间,美国为应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国内的政治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就有针对的展开过各种“改革”过程。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美国有针对的采取政治体制改革始于1929年大萧条之后,当时美国为阻挡苏联主导的全球工人运动及左翼运动,避免美国被左翼革命推翻,不得不重组了内部治理、统治秩序。
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政府通过“新政”(The New Deal)这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稳定了民心。罗斯福当局还通过制定确保组织工会的《国家劳资关系法案》,建立“公共事业振兴署”等政府机构,颁布《社会安全法》等行为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与政治矛盾,为美国在二战后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第二次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则始于越战前后。美国在这次风波中仍然受苏联主导的全球左翼风潮及民主运动影响,美国国内也出现相当数量的左翼及反政府势力。但美国还是顶住了压力,从1964年到1973年间逐渐依靠《平权法案》、“米兰达权利”建立了包括种族权利、女权、人权在内的一系列意识形态体系,该体系也顺延至今,成为冷战后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
这使得美国在70年代全球冷战的战场失利之际,仍能依靠自我改革顶住苏联冲击,进而抓住苏联产业升级失败的机会,利用意识形态和物质优越感的双重打击,一举赢得冷战。
毕竟,制度是人设计的,他是人类对时下政治议题的回应,是为了解决时代的挑战而构建的。时代终究在变,制度也需要因时而变。
考虑到当前中美对峙的局面,美国或许也有必要看着苏联的尸体,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需要再来一次变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