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毒品盯上2300万学生:吃完妈妈买的”聪明药“,我被送去戒毒了(组图)
小时候,你是否被一个叫「生命一号」的广告洗脑?
“表哥表姐,当年高考,大家送你什么?”
生命一号!
“今年高考,大家送我什么?”
还是生命一号!
最为洗脑的,当然是它宣称的疗效:“补充大脑营养,促进骨骼生长,提高记忆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那些口口声声说能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神药「聪明药」,真的存在吗?
在北京高新戒毒医院,滥用苯丙胺类毒品(摇头丸主要成分)的成瘾者,占据了70%左右。
这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是因「聪明药」滥用成瘾后,接触了药效更猛更强的「摇头丸」等毒品。
图片来源:《新京报》
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成瘾者主要是为了提升高考成绩的青少年,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
这是她姐在《新京报》最新的调查报导中,所看到的最为触目惊心的案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可怕的是,服用「聪明药」成瘾的孩子,不在少数。
备战高考的高三女孩田静(化名),深受其害,无法自拔。
由于学习成绩不温不火,望女成凤的妈妈一时心急,不知从哪搞到了一片片白色的「聪明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急于提升物理成绩的田静,从一开始的每天一片,到两三个月后的每天两片、三片,不断加剧了自己的用药量。
图片来源:《新京报》
表面上,田静上课时没那么容易走神了,注意力也提升了。
可随着第一次服药就出现的的副作用也愈发明显:
失眠、脱发、狂躁不安、抑郁难忍。
那时候的田静并不知道,她服用的「聪明药」,其实叫「利他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种治疗儿童嗜睡症的药物。由于其成瘾性十分强大,被原卫生部划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受到严格的监管。
除了医生开的处方,其他途径,比如普通药店、淘宝是买不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当时田静从妈妈手中接过的「聪明药」,是通过不合法手段获得的。
当妈妈察觉到田静的异常后,才决定停药。可为时已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吃药,田静只能不断寻找药贩子,甚至不惜花近万元,用高出几十倍的价格,去购买「聪明药」。
几年攒下的近万元积蓄全被她砸了进去,还是不够。她开始向父母要钱买药,编造了学校缴费、外出游玩等各种理由,有时要五百,有时要一千。
但没过几天,钱又没了。
虽然从药贩子手中拿到的药丸不是白色的,可这种来历不明的「红色药丸」,成了田静的续命剂,也毁了她一辈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要服药,田静就会“失眠、心悸、脱发,甚至产生幻觉”。
然而停药,田静就会24小时不间断地“头疼、恶心、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让她无数次萌生自杀的念头。
和田静一样出现成瘾症状的大有人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彼时的田静已经被送往戒毒医院长期治疗,那些从药贩子高价买来的红色「聪明药」,其实就是「摇头丸」。
而高考,也成了她一生悔恨,却无法企及的目标。
在中国,有千万个“田静”般的「聪明药」成瘾者存在。
《新京报》的采访案例中,有太多孩子因「聪明药」误入歧途。轻则上瘾成性,重则抑郁轻生。
18岁的刘欣欣,在同学的介绍下,高三开始服用利他林。不到两个月,她因病修学。“(如果)没了利他林,我总感觉自己就要猝死了,只能一个人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转。”
备战美国高考(SAT)的徐杰,因过量服用利他林而导致重度抑郁。他的妈妈心疼地说,“孩子一张嘴,说话已经前言不搭后语了,有点精神错乱的感觉。”
而徐杰的朋友,服药最多的一天能吃10片利他林。(在医学上,即便是有服药需求的病患,通常一天只吃一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
看了这些血淋淋的案例,她姐才意识到:
在中国的学生群体范围中,这种用于治疗多动症、抑郁症、嗜睡症的「处方药」,正打着能帮人提升成绩的「聪明药」旗号,广泛流传,覆水难收。
“我们同学都在吃,上晚自习都有精神了。”
“妈妈你给我弄点聪明药,这次物理成绩下降了。”
“别人都要,为什么我没有?不给我买聪明药,就别怪我成绩不好。”
「聪明药」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那些十四五岁的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跃跃欲试。
「以身试药」的同学,则已经乐此不疲地沉沦其中。
甚至,很多备战高考、考研的学生开始记录服药期的状态,交流心得。
服药第一天
出现强烈的「猝死的感觉」
▼
专注度虽然提高
但出现狂躁症状
身体完全脱离大脑控制
▼
对创造力和智力没有任何帮助
只能强化机械运动
▼
由于聪明药导致的体力透支
第二天即便服药,药效骤减
使用者放空一整天
并出现厌食、四肢乏力、心理状态空虚等问题
▼
有的中学生服药后开挂似地学习了一天,换来的代价是「连续三天锥心般地头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类同学不在少数,有的孩子为了缓解头痛继续服药,不惜吃止疼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殊不知,这种恶性循环,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图片来源于知乎网
甚至有的孩子,明明已经出现不适症状,一边在网络咨询医生,一边自欺欺人。明知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只要吃不死,就继续吃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最极端的服药者,竟然在网络上「公开直播吃聪明药」。
在某弹幕网站上,一名年纪轻轻的up主直播了自己吃「聪明药」后的状态。
一开始,他按照说明书建议的药量服用,只吃了一两片,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
令人想不到的是——
几分钟后,他不顾任何后果,愣是把一整瓶药(估计100片左右)一口气全吃下去了。
几秒之后,服药过量后的他,行为明显开始异常。
一会儿在镜头前手舞足蹈,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一会儿表情扭曲在一起,面目狰狞。
又或者头昏脑涨,脑充血感觉非常强烈。
她姐真的很想给他叫个120,救救孩子!
服药前的他,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可服药后的他,瞬间变了一个人。面色铁青,神情时而呆滞,时而亢奋。
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该直播累计26万的播放量。
不敢想象,那些在弹幕里那些为这种行为拍手叫好的孩子们,有多少会模仿这种行为,拿自己的身体当儿戏。为了提升成绩,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在某些学生心中,「聪明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可是,它的流行完全建立在人性的贪婪之上。
首先,「聪明药」的出现,只是不法分子为了暴利捏造的营销噱头。
吃了药,轻则血压血糖升高,重则心梗猝死,毫无征兆。这些动辄要人命的副作用,远高于带给你的那一丁半点的注意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甚至,它还会引发双向精神障碍,甚至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癫痫等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明可以用更健康的调理方式,却非要让自己丧命,只为提升一点点注意力,这该多么得不偿失,追悔莫及?
其次,聪明药之所以这么流行,也是高压竞争状态下引发的一种群体行为——
同辈压力。
一个同学吃了所谓的「聪明药」,他的同桌知道了也不甘落后。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吃了「聪明药」,整个班级的同学也跟着随大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有人愿意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他人,不管它是否有效,不管它的副作用如何。
“别人吃了没事,那我也可以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重要的,是这种「聪明药」此前在欧美的高校圈子流行,如今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严重警告它所带来的风险性。
在美国,有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过去12个月至少服用过一次认知增强药物。同比增长20%。
他们使用最多的药物是「阿得拉」,其被称为「聪明药鼻祖」。最早被用于多动症治疗。但其成分含有安非他命,具有成瘾作用。成瘾后,突然停用的代价是「精神呆滞 、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
服用阿德拉前后的大脑活跃状态对比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错,吃了「聪明药」的学子们,确实不困了,精力旺盛甚至亢奋了,可然后呢?
从你服药的那一刻起,一片「聪明药」不给力,那就三片、五片,甚至十片、一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不觉中,你成了「聪明药」的奴隶。
最后,因为产生耐药性,你只能不惜代价寻求药效更猛的「隐形毒品」。
药物成瘾后,你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在崩塌。
头疼胃疼就吃止疼片,亢奋失眠就吃安眠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让你的身体和精神遭受「降维打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谁又能想到,一开始孩子们只是想吃一片药,不让自己犯困,上课注意听讲。
可是到最后,在药物无形的吞噬下,孩子们纷纷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做赌注。
而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深渊。
这场无人察觉,却已然风靡在00后群体的「聪明药」,正在无孔不入地蚕食着我们的下一代。
到底谁是始作俑者?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截图来源:《新京报》
当田静从妈妈手上接过那粒白色药片时,妈妈就成为了女儿日后毒品成瘾的推手。
尽管她的初衷是望女成凤,又或者她也只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决定试一试的。
可是,有多少孩子的人生,毁于一念之间的“试一试”?
最可恨的是,在药物监管已经如此严格的情况下,依旧有人见缝插针般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无数潜在受害者仿佛海平面下尚未浮现的巨大冰山,成为他们谋财害命的商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
黑市上的药贩子。
从这些黑商手中流出的「聪明药」,来源只有两种。
一、从国外购买,通过非法手段运到国内,然后源源不断供应到中小学生的书桌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直接卖假药。
如果搞不到「利他林」、「莫达非尼」、「专注达」,那就拿摇头丸、冰毒替代。价格也可以高出几十上百倍,孩子们依旧像疯了一样哄抢,何乐而不为?
昧着良心的药贩子们,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网络平台禁止售卖,那就「挂羊头卖狗肉」。
在某二手平台上,直接搜索药名是搜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接头暗号」。
▼
图片来源:《新京报》
图片来源:《新京报》
他们就像牛虻一样,静悄悄地吸附在祖国的下一代身上。一有机会,就无差别攻击孩子们。
先是一粒药诱惑,上钩了就高价兜售,紧接着,就是贩卖「隐形毒品」了。
为了了解药贩子的销售骗局,她姐深入黑市,佯装成备战高考的学生,向药贩子咨询用药事宜。
首先,药贩子告诉我:“各种强度的药都有,或内外均有现货。”
“不会有副作用,也不会成瘾,很多高中生都从我这拿货!”
同时还“好心”提醒我,“别让老师发现,偷偷地吃。”
为了尽快让我上钩,甚至拿出“单买有点贵,团购有优惠”的戏码。
眼花缭乱的说辞下,你早已看不到一个人的良心。他不会管你是不是尚且年幼的孩子,也不顾你一生只有一次的高考机会,更不会问你有何疾病史,提醒你服药的注意事项。
他当然知道,从他手中买药的孩子们,等待他们的可能只有无尽的深渊。
可他的眼中,只有唯利是图,只有见钱眼开。
就这样,一个利欲熏心的黑心药贩子团体,仿佛无形的天罗地网般,密布在亿万学生之上。更可气的是,一些药贩子竟然可以自诩为《我不是药神》,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招摇撞骗。
真正的药神,是为白血病患者消除病痛,帮助亿万家庭摆脱痛苦。而这群人却将屠刀伸向身体健康、尚且天真纯洁的孩子们。
这TM不是「药神」,是『瘟神』。
如今,成千上万个孩子正在一种急功近利的观念的影响下,挤破头似地吞咽着那一粒粒「聪明药」。
他们还年轻,尚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记了价格。
就在昨晚,#美国中学生滥用聪明药#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全网惊讶的同时,依旧有一群疑似药贩子营造的『聪明药狂欢』。
图片来源:《新京报》
没有人在意后果,更多人疏忽了这条消息最后的警告:
“先是对你有帮助,再去害你。不要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了,否则:
你从这药物中获取了多少好处,将来现实一定会从你身上掠夺多少的报酬。”
这些在欧美流行一时,如今嗤之以鼻的「聪明药」。此刻正如「隐形毒品」般,吸食着我们下一代的血。其衍生出的代价,我想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承受。
欧美学生的药物滥用就是前车之鉴,而我们千万不要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悲剧。
视频来源:Netflix
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样:对孩子,对年轻一代,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抱有绝对的期待和担忧。他们承载着我们尚未完成的理想,他们本应拥有一片灿烂的未来。
就像那句话——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此时此刻,由「聪明药」席卷而来的最新一代「潜在毒品」正在荼毒这我们的孩子,摧毁着他们的未来。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趁这些「聪明药」残害更多孩子之前,奔走相告,及时止损。
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父母知道:无论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女成凤,急功近利驱使下的病急乱投医,只会让无辜的孩子承受这一切代价。
我们有必要保护那些被毁掉、以及尚且安全的下一代!
毕竟,作为守护孩子们的最后一道防线。你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