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嘲笑中国女人“眯眯眼” 当红女模掀“另类港独”争议(组图)
众所周知,创立于1892年的《VOGUE》是时尚类杂志的“老资格”,它号称拥有全球1,800万的忠实读者,世界各地都有它不同语言的版本。近日,香港版的《VOGUE》正式公布了创刊号封面,早前涉嫌辱华的美国模特吉吉·哈迪德(Gigi Hadid)赫然在目,引发了不小争议。
哈迪德曾因取笑亚裔女性“眯眯眼”而遭到亚裔群体的抵制,她还因此错过了 2017 年维密上海大秀。香港版《VOGUE》请一位有过歧视亚裔黑点的模特担任创刊号封面人物,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选择。当然更多人原本以为创刊号会请一位香港本地的时尚女性来拍摄封面,尤其是前期香港版《VOGUE》还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了 5 支由张柏芝、袁澧林、林嘉欣、梁洛施和杨颖拍摄的短片。
哈迪德曾因取笑亚裔“眯眯眼”而被网民批评歧视,但其人气在西方社会依旧不减(图源:VCG)
邀请哈迪德担当创刊号封面模特本身会有争议,但如果就这样安安静静,网友的反感情绪恐怕也不会多强烈。可杂志出版人 Desiree Au的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回应此事时,Desiree Au表示“不认为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选择”、“在香港发生的一切完全独立于世界其它地方”。
有人因此把该言论视为“另类‘港独’”。如果本意是博取关注,香港版《VOGUE》创刊之际在比较敏感话题上的一系列操作倒算是成功了。
无独有偶,美国版《VOGUE》最近也涉嫌“辱华”。3月3日,《VOGUE》在Instagram上分享了女孩Qizhen Gao的一张照片,一时引发网友对西方时尚界刻板印象和文化多元化的讨论。据介绍,Qizhen Gao是一位上海出生、伦敦时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她是午休时间在学校食堂被偶然发掘的。“在搬到伦敦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做模特,”她说。其中一名发现她的摄影师当时正在Anti-Agency(该机构以打破传统审美为荣)当助理,结果证明她很合适做模特。“Anti这个词在某些领域可能是贬义词,但在时尚和模特方面,我认为它挑战了大众审美的标准。”
然而,这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在网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网友的看法主要围绕着这张照片到底“是不是歧视”。不过,从另一面看,近些年,时尚界的确出现了很多有着独特外貌的模特,她们也许不符合大众对模特的一般审美要求,但也引起了人们对审美多元化的关注。人们开始学会接受有“缺陷”的美,认可这些少数群体的存在,尊重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和自信。这不仅给与了这些模特更多机会,也让社会看到了更多包容性和可能性。
早前,时尚界接连发生疑似“辱华”事件。除了“D&G事件”外,欧洲时装品牌ZARA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起因是其近期发布的彩妆广告中,出镜的中国模特脸上有着清晰的雀斑。一些人就此认定ZARA是在刻意丑化中国乃至亚洲女性,涉嫌辱华。
与此前某些陷入风波的品牌广告不同,ZARA并没有受到“一边倒”的抵制。多数人认为,从西方广告的历史来看,有雀斑的模特经常站在广告画面的中心。更重要的是,西方的主流审美不仅不排斥雀斑,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健康之美。有评论认为,美的标准存乎一心、因人而异,很多人习惯了“肤如凝脂,面如白玉”美女样貌,对于雀斑模特提出质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ZARA广告更多是西式审美的延伸,上升不到“辱华”的层面。《中国青年报》也提醒人们:“辱华”概念不应滥用。
评论认为,“对这则广告的敏感,本质上是对真实的敏感。随着那些过度磨皮的美颜照片在网络上泛滥,人们越来越难接受自己没有经历过PS的面孔,也越来越难去欣赏那些真实但存有缺憾的美。有的人能够看到李静雯独特的美,而另一些人却从中解读出了‘辱华’,这种对比,本身便是对我们审美体系的拷问”。
不过,时尚界善用争议来制造话题还真是个“传统”。一方面,设计师需要用话题来保持品牌热度;另一方面,时尚界对“争议”的定义远比一般舆论要宽容,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抗议”和“排斥”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它们也可以是一种“关注”。但问题是,这个曾被许多人认为是“游戏”的时尚行业,已经被证实是最强大的通用语言。必须要小心处理,因为经过互联网放大后,有些言论会“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