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遭人民日报批评,为什么谈到996,互联网大佬们爱煲鸡汤?(组图)
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996工作制最近持续登上热搜,越来越多互联网大佬加入到这场论战之中,电光火石唾沫横飞。
就在社畜们高喊“工作996,生病ICU”打算揭竿而起的时候,马云校长终于出面“主持过道”并试图通过其标志性的“马氏金句”为这场辩论确立最终论调。
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过去十几年,明里暗里的996公司其实很多,别说996了,007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只是在经济下行、裁员四起、调职降薪焦躁不安的环境下,人们对于996的复杂情感被无限放大了。
01大佬眼中的996
先来重温一下马老师这波金句: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从个人成长到家庭责任再到社会责任,马老师从各个侧面说明BAT员工能够996,是自己修来的福报。任何一个社畜看罢都会脸红心跳。
和马云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相比,有些互联网大佬的言辞就显得不是那么体面。
4月4日,一名公开认证的搜狗员工在职业社交平台脉脉上发布了一则爆料帖子,称“搜狗开始统计加班时长裁员了,身边很多同事每天坚持够至少11个小时”。
几天之后搜狗CEO王小川回复这条帖子:不认同公司制度的人,要么适应,要么反馈建议努力帮助公司提升改进。跑出来嚼舌头,算啥?有种就赶快滚”。
搜狗有没有根据加班时长裁人还不得而知,但在996大潮下,想必搜狗也难独善其身。
和王小川的破口大骂相比,刘强东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对自己“兄弟”动刀。
4月3日,京东发布刘强东署名邮件,要求坚决淘汰三类人。
在这封邮件中,刘强东用性价比形容他的兄弟们,对于那些不能拼搏、性价比又低的员工,京东要坚决扫地出门。
在被调侃“京东不会开除一个兄弟”之后,刘强东终于发声并重新定义“兄弟”。
4月12日刘强东则在朋友圈更新了“地板闹钟的故事”,回忆了创业的艰辛。并写道:“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年初,有赞白鸦在年会上公开宣布,公司将实行996工作制,在遭受质疑后白鸦据理力争,“几年后回头看,这次绝对是好事。”和马云们的论调如出一辙。
这次关于996的论战,企业家们史无前例的抱团,他们不在迫于舆论压力而说一些政治正确的话。马云刘强东站在了同一条战线,周鸿祎也用老对手雷军劳模事迹表明“朝九晚五一定发不了财”。企业家个人创业筚路蓝缕的经历成了996最好的注解。
最近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时间越来越短,3年左右就上市敲钟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除了资本因素之外,其中个体的付出不可磨灭,“员工996,老板IPO”是“工作996,生病ICU”的另一个版本。
事实上,996,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应激反应。
从百度指数能够看出,996一词在2014年之后才开始出现在搜索之中。这个时间也正是移动支付、O2O、共享经济,等一系列风口的爆发期,程序员们的工作时间也在被无限拉长。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疯狂加速,任何一个商业机会都伴随着异常激烈的竞争,百团大战、千播大战、移动出行大战…这个过程中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倒下,如今可以云淡风轻谈论996的都是踩着对手尸体走到成功彼岸的王者,那种危机感不可能因为走到了金字塔顶端而消失。
遇上经济下行,对于企业而言,让员工像机器一样满负荷运转,比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保持创新比更难。所有互联网都撸起袖子打算过苦日子的时候,需要一帮能跟得上这个节奏且不喊苦不喊累的员工来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
在快速迭代、不断试错、小步快跑的互联网兵法的确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奇迹,但粗放的发展模式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风口到来时,就想大规模招人,可等到寒冬一来,有些业务线及部门甚至直接砍掉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抛开个人奋斗反思造成996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互联网巨头们应该有的姿态,可惜的是,在这一波探讨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大佬们任何有洞见的观点,所有探讨仅仅从自身企业利益,停留在鸡汤与成功学层面。
正如三表在文章《险恶的马云》中所说:当马云谈起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时,他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天才;当他谈起政治和996时,他依然还是那个80年代毕业的内地老师。这个人对未知世界的改变和对基本常识的认知,一贯是撕裂的。
这一次996论战之后,中国互联网企业或许应该更深层次反思,包括未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生存下去?包括投资方式,像滴滴和ofo,不断砸钱把对手熬死但仍然不能盈利;包括过去盲目扩张,冗余的队伍怎么去精简和转型?包括老板不应该不切实际地承诺......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变得更成熟。
02被异化的996
中国互联网多年的不健康发展传导到员工身上也就诞生了加班文化。
最初,互联网企业员工对996并无太多抱怨与反感。在付出青春与发际线后,早期的互联网从业者基本上都赶上了增长红利带给个人与家庭的好处。
近期的一次大型造富传奇,是一万多人在2014年9月19日同时变成了千万富翁。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身着橙色T恤的阿里人在杭州阿里总部附近街道上颇受欢迎,因为他们就是“行走的人民币”。
一夜暴富由多少个不眠之夜堆积而成只有亲历者才能明白。
可惜的是,996这样的工作制从当初的改变世界一步步沦落为加班补充,随后上位成为互联网企业日常,甚至成为一种强制手段。
高压的环境下,很多企业的996已经开始异化。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高压环境下,京东员工的积极性已经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在过去,每天得在办公室待到晚上9点再下班,周六也要来上班,已经成为默契,但很多时候都是有事没事在办公室耗到晚上9点。现在,京东员工都在抢活儿做,因为生怕自己被周围人视为工作不饱和,那样就会有被优化掉的危险。
由此可见,京东的996是基于恐惧而不是基于对工作的热情,这样的加班文化又有何意义?
996在互联网行业盛行之后,也产生的一种弊病。看到别人在搞996,有些管理者觉得挺好,加班营造一下狼性文化,带动公司氛围,结果无论有事没事,都开始提倡强制996。
全天候科技报道中,一名腾讯员工这样表示:在996的环境下,不仅团队中有人“磨洋工”,而且效率高、提早完成工作的同事,还需要“陪洋工”,即耽误休息,也影响了高效率员工的积极性。
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的996其实就是变相裁员。姚劲波推行2万多员工的996工作制,据员工爆料,“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变相裁员,逼员工辞职”。
员工不排斥996、不排斥奋斗,但员工需要一个996的合理理由。
03互联网造富神话终结
互联网黄金年代,全身心无休止投入工作,还能有股票期权的“胡萝卜”和奋斗十年财务自由的期盼,而现在寒冬当前、空口无凭,公司又能拿出什么换回他们的心甘情愿呢?
过去一年空口无凭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
去年,蘑菇街创业8年终上市,短暂的恭喜声后,是来自老员工和投资业人士的一片愤慨之声——上市之时,蘑菇街员工们才发现自己手里25份期权被合并为1股股票。
估值缩水、倒挂和流血上市已成为近年的普遍现象,造富梦碎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股票已是极少数,更不要提还有大把等待被并购的标的。期权做不成是废纸,能做成的绝大部分也是废纸,比如ofo。
背后是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终结后996却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其中的落差成为996ICU的助推器。
996.ICU引爆舆论之后,这个项目的网站很快就被360、QQ、UC等国产浏览器以“非法信息”、“保障绿色上网”等理由屏蔽。
于是有人调侃:“中国程序员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昨天在 Github 上给反996项目加了星,今天就要加班给360浏览器、QQ浏览器、UC浏览器……更新屏蔽反996项目的网址。
看一看,标榜自由与开放的互联网企业的应对方式竟然也如此简单粗暴。
而996.ICU这个注定无果的反抗,也只能成为程序员的心理慰藉。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互联网996也许是中国学生的宿命的延续,就像中学生在学校外补课一样,年轻人不付出更多的工作时间,怎么能出人头地呢。
努力一把还有机会,不努力就一点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