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500个留学生家长群里潜伏了20个月(组图)
自从出国以后,留学党的一大遗憾就是往往缺少时间来陪伴父母家人,在很多不经意间,我们会忽然发现:
记忆中年轻的他们,仿佛一瞬间就变老了,但唯一不变的,却是他们始终牵挂着我们的心。
我们在异国写paper赶due时,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群里也丝毫没闲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走进那些留学生背后的家长们。
“群规如下,请各位家长共同遵守”
两年前,我假冒家长混进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家长群里,很意外地发现:这个群的群规大概是我见过最严格的。
之所以建群,是为了让这些远在万里的留学生家长,有一个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共细分为8条群规,友爱、团结、平等、尊重是主旋律,不允许任何歧视攻击等言行。
除了明明白白列出来的群规,还有很多隐性的规矩,比如进群第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就是修改自己的群名片。
为了隐藏自己的学生身份,我照着群昵称模版,给自己换了个群名片 “B南京+亮亮妈妈——16工程”。
大概意思是,我是个在南京的妈妈,有个儿子叫亮亮,是16级的工程专业。
仿照爸妈的口吻,我小心翼翼的发了条消息“孩子社团做的视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按照以前在同龄人微信群里的经验,这种文章视频类的分享,大多没有回复。
很意外的是, 竟然有四个家长回复了我的这条消息,还对我“儿子”赞赏有加。
家长们夸我的亮亮是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大男孩”
500位家长,一个对话框
很少在群聊里收过如此正向的消息,对于家长群的热烈反响,我很意外,于是也开始格外地关注起来了。
虽然混在群里已有两年的时间,但之前从来没有认真的看过群里聊天记录,好奇心驱使我翻看曾经的聊天记录,并观察到了以下几类话题。
商业互吹系列
在这个群里,家长们化身为“全民制作人”,把彼此的孩子当成「爱豆」一样Pick,互相称赞着他们哪怕一丁点的进步。
相亲系列
除了互相Pick外,爸爸妈妈们还少不了好好“推销”自己的孩子,为他们的终身大事操操心。
如果你不脱发,恰好会门乐器,比如吹箫拉二胡什么的,在群红娘那里,你很有可能会在群里相亲专栏的C位出道。
看来留学的小伙伴真的是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终身大事有家长群为你操办~
生活琐事系列
除此之外,家长们还会讨论很多很多生活中琐碎的小事。
比如最近美元汇率是不是又涨了,孩子行李箱里要不要再带一床被子,美国能买到合适的烧水壶吗,宿舍空调是不是吵的无法睡觉......
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大一新生的家长还在为给临行的孩子收拾行李而焦急,而大二学生的家长则很快给出各种贴心的“过来人”指导,甚至还有家长会晒出手写的上千字的行李清单和注意事项。
emmm...我仿佛看到五百个家长,站在我的行李箱前,要给我塞芝麻糊。
我想问个事儿系列
更多的时候,家长群像是一个咨询平台。
那些孩子因为不耐烦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或者孩子也在疑惑的问题,都由家长帮着在群聊里寻找答案。
当然,大部分是工作和发展前景的话题:
在群里,任何跟学校相关的事情,都牵动着他们的心,生怕错过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关于“毕业找工作”的人生大事,他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助力一番。
“我常常感觉鞭长莫及”
从高中开始在外上学,每次放假回家,我妈总是好奇我箱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她会希望我把箱子里衣服都穿上给她看看,英文小说翻译给她听,护肤品推荐给她用,她希望能从物件本身来想象我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以此填补我们在彼此生活中的空白。
我爸的方式则更为含蓄,他会站到桌子一旁,看看我正在做的事情,偶尔和我讨论几句学术和人生。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无比新鲜好奇,我们觉得不值得一提的琐事,却让他们牵肠挂肚。
每一个睡不着的夜晚,父母总是在猜测着我们又在图书馆里看些什么样的书,周末又和朋友去吃了哪些美食。
而家长群则是他们了解我的方式。
即使因为距离和时间的原因,我们的关系会变得疏远,但他们仍在努力不让我和家的联系越来越淡。
家长群里分享的常态
群里其他家长亦是如此,他们想要了解孩子们在国外的生活多一点再多一点,确保当孩子们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做家长的亦能清楚状况、帮着出谋划策。
这种惶恐与无奈,大概也是这个群体能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讯息的原因。
而群里最常出现、询问度最高的话题,也是出于安全类的新闻,例如大学所在地发生的暴力、意外事件等等;
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留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家长群中频繁的话题之一,他们心痛那些在边缘上挣扎的孩子们,同时他们也在自我审视,亟切了解如何才能走近孩子们的心理世界。
除了探索做父母的边界、关于教育方式的交流,家长也会谈论社会话题。
而当他们希望获取信息的迫切心理和想要保护孩子的初心遇到一起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误解发生,一些极端的观点也往往会产生。
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大多来自国内的媒体报道,有些信息存在着误导的可能性,部分的父母难免会有些偏激。
而我们从开始留学的第一天起,就暴露在陌生的文化里,自身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建立的世界观在不停地和新事物发生碰撞,我们才开始明白,很多事情没有绝对成立的统一标准,并对一些社会话题有了理性的思考和态度。
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才更应该去跟他们沟通,毕竟我们给予他们的新观念,远比他们从网站上了解得更容易被接纳。
20个月,500位家长,提及“孩子”这个词6021次,数字的背后是不可量化的牵挂和关心。
这些因爱而生的感情,应该更多的与当事人分享,而不是变成家长群里的一句感慨。
整个留学的过程,是一段留学生和家长们的共享经历。
“孩子不在身边,我们家长们只能在这里报团取暖”,这句话也是家长群的真谛。他们一起感慨着和孩子的分别,互相安慰着让彼此宽心,他们彼此称赞着孩子的进步,讨论着学校里的大事小事。
唯有这里让他们觉得 ,自己还没有被孩子所“遗忘”,还没有被孩子的新生活所“抛弃”,即便在孩子的异国生活中 ,不能再是掌舵者,也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旁观者,至少也要是不落后的旁观者。
父母在调整自己,尝试接受一些新鲜的角度和看法,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信息的途径。而对于留学生自己,我们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情绪上的发泄口。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刻意假装自己过得还不错一样,就像是父母也不愿意让我们为他们担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永远有根线在联结,彼此希望对方在地球的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的同时,还能有理解和参与。
我们通过彼此之间更多的交流,彼此之间能多些理解,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毕竟,哪个父母不想坐在家里跟你视频,听女儿叨叨叨叨叨留学日常,听儿子聊最近又喜欢上了哪个漂亮的姑娘。
所以看完这篇文章,给爸爸妈妈打个视频通话吧,他们想你了,我猜你们也是。
写在最后
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只是带着好玩的态度做这期内容,甚至还想过要做“如何变成家长群里最受欢迎的‘家长’”的挑战。我们尝试去找了很多有爆点,有话题的聊天记录,最终却被他们朴素而真切的语言所打动。
所以,我们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直接把家长群聊天记录,整理合并分享给你们。希望这期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丝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