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认为高考工厂灭绝人性该取缔的人:你没穷过,你不懂!(组图)
和往年一样,今年毛坦厂中学的送考车已经载着高考考生提前一天出发了。
不一样的是,毛坦厂今年取消了往年盛大的万人送考仪式。
送考规模也缩减了大半,只有少数的家长站在路边为考生送行,整个过程只有1分多钟。
也许是为了不给考生和家长增添心理压力,送考的大巴车出发时间提前了半小时。
很多家长还没到,考生就已经被送走了。
很多年来,每到这个时候,毛坦中学的万人送考场面就一直占据着6月5日这一天的各大媒体头条。
这样的场面下,有人感慨有人激动万分,也有更多的人为车里那些刻苦学习了九年只为明天这一刻的孩子们加油。
但也有人,对这一刻和毛坦厂中学的存在进行批评和嘲讽:
在这位拥有900多万微博粉丝的“大V”看来,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是对孩子的无情摧残,国家应该坚决取缔类似于毛坦厂这样的学校,不能再扼杀创新了。”
与这位“大V”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刷屏微博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的一则采访。
明天一早,全中国千千万万的高考考生就将站上高考战场,为自己的将来和过去九年的努力交上一份答卷。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展开对这场大考的吐槽,有人说这样的方式“不科学”,不合理,有人又重新提起了素质教育:
“一个模式中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应试教育害人不浅。”
“不得不说,还是美国的教育做得好啊,不只看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学生分数高创新差的现象。”
甚至,每年都有一些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高考应该被废除!
这不,今年就有大V呼吁应该取缔像毛坦厂这样的学校。
中国有很多超级中学和“高考工厂”这样的学校,有名的如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其他大大小小的更是不计其数。
曾有媒体报道,在毛坦厂镇,看不见网吧、游戏厅、咖啡馆、KTV。
据了解,这些都是为了配合学校军事化管理,镇政府禁止了一切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娱乐产业。
这里的学生每天上学要16个小时,几乎没有课外活动,连午饭的时间都很紧迫,
一切都是为了高考。
这种魔幻的现实,对高考的狂热,反映了学生和家长们对于高考,这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的重视。
但是,
不管高考遭到再多的非议和质疑,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中国那些经济发展较差地区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给他们“买素质教育”。
而高考,是他们唯一可以抓住的改写自己命运的机会。
所谓的“高考无用论”,不过是一群“买”得起素质教育的人在说着何不食肉糜的扯淡话而已。
说白了,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在千千万万的高考大军中,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对他们来说,未来只有靠自己的打拼。
努力读书参加高考,就是其中一种。
高考的恢复,不仅仅是恢复了这一场考试,“恢复的是多少代中国人的公平、尊严、梦想...”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而高考的恢复,在这句话中间加上了一句“学子有路”,“国家兴亡,学子有路,匹夫有责。”
白岩松曾经亲自到毛坦厂中学拍摄过节目,从那里回来后,他改变了自己此前对这所高考名校的态度。
毛坦厂中学,不是那些所谓的官家、富家子弟交钱或找关系就能进去,入学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的的学校。
在毛坦厂上学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都是最基层的打工者。
“把学校院墙外的柳树当作神树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
因为富裕的父母们有更多比祭拜更管用的方式。
毛坦厂中学孩子们的背后,都是很普通甚至是卑微的家庭。
他们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几个学生的母亲轮流陪读,因为没有一个家庭能承受长期陪读失去经济来源的压力。
说到毛坦厂著名的万人送考场面,白岩松也感到浑身起鸡皮疙瘩甚至掉眼泪。
“上万人守着大客车,望着孩子们出发去高考,在这样的人群中,寄托的是一个又一个普通家庭的梦想。
还把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是好事,别破坏它。”
中国有句古诗,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是没有尽头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只有以苦作舟,才能越走越远。
所以,如果要问中国学生到底有多辛苦,这句诗或许就是最好的说明吧。
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十年寒窗...
从古至今,中国人仅仅是用来形容学生刻苦学习的成语就数不胜数。
在中国,山东、衡水、黄冈、毛坦厂...这些在外人看来可能只是几个普通的地名,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却足够让他们瑟瑟发抖,也肃然起敬。
等到他们多年后回忆在这些传说一样的学校中的时光时,也有人会热泪盈眶。
若要问中国学生究竟有多辛苦,可能需要一部专著的篇幅,才能彻底说清这个问题。
先来看张照片:
这是一位女生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试卷,堆起来有2.41米高,比亚洲第一巨人的身高还要多出1厘米。
这位女生2011年毕业于传说中的衡水中学,这所中学在当地民间被追捧为“超级中学”和“神一样的学校”。
最终,她顺利考入了香港大学。
上图中这一幕,就是衡水中学的日常之一:拿着书本跑操。
这样的习惯早已成为衡水中学的传统,很多学生即使是去跑操,手中都会拿着一本书,抓住每一个时间间隙争分夺秒学习。
这是一位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章获得者的研究材料,其中大部分是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
这是一名高中生请假两天后,回到教室看到的情景:试卷堆满了桌子。这样的情景在高中校园里十分常见,尤其是在高三教室。
有人曾在看过衡水中学的学生作息时间表后这样感叹:在这里,没有一分钟是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
衡水中学的一天,从5:40开始,22:10分结束。
早上闹钟一响就要立刻起床迅速赶往操场,8分钟的时间内,他们必须做好全部集合前的准备,连伸个懒腰的时间都没有。
在学校的“无死角管理”下,他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时间分配精确到分。
连发呆、吃零食、躺在床上拍肚皮声音太大这样的行为都有可能被纳入违纪记录。
(一个衡中学生分享的衡中生活记忆节选)
直到晚上9点40最后一节自习课结束,紧张的一天仍未暂停。他们仍要继续在教室学习10分钟,9点50准时出教室回到宿舍。
回到宿舍后,10点08必须躺好,10点10必须睡觉。留给他们洗漱和换衣服的时间,依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
把时间利用到极致,或许就是这样一种体验了。
而这样高负荷的付出,换来的是稳居河北省前列的升学率。
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常年稳居河北省第一,该校每年进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平均达百人,进入985、211高校的人数更是超千人。
有人说衡水中学是一所“变态”的学校,但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衡水以及像衡水一样的中国其他地区,这也许真的是学生们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了。
如果用“变态”来形容衡水中学的话,那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可能就是“地狱”。
(图源:知乎)
每毛坦厂万人送考的报道背后,都会出现一些揶揄或嘲笑。
但对于像认真学习改变自己的人来说,这里不是地狱,而是天堂。
和衡水中学不一样的是,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在前一年的高考中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
他们选择来这里复读,希望能通过在这里的历练让自己里梦想的学校近一些。
他们一年要做5000套试卷,只为等来决定他们命运的那一套。
而事实证明,他们中的很多都实现了目标。
对于这些实现了梦想的人来说,衡水和毛坦厂中学就是天堂。
他们在这里流过汗流过泪,吃饭用跑、上厕所用跑、问老师题也用跑。
但是多年后当他们回过头来看,哪怕只是听见当时校园里经常播放的歌曲也会突然泪目。
因为在这里的时候,他们能最近距离地触摸到梦想光环的边缘,能深刻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一步步靠近这个巨大光环。
网上流传有这样一幅漫画:
三个人站在书本上看世界,书堆起来的高度不同,三人所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图源:网络)
有人或许会说,有的人生来就只想看看鸟语花香,享受太平盛世。有的人知道世上的苦难,但无能为力何必徒增烦恼。有的人知道宇宙浩瀚无垠充满未知,但自己只想顾好眼前。
这何尝不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呢?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世上有很多条路,但选择了远方的人,没有知识奠基又将如何抵达呢?
人究竟为什么要读书?这个曾一次次刷爆网络的日剧片段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
(图源:豆瓣)
明天和今后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无限可能,会有很多的未知不断出现。人只要想了解和学习更多,就只能读书。
书中不一定会有每一件事的答案,但一定会有通往答案的路。
读书,不是为了能在考试时考出多少分数。出国留学,也不是为了到国外去把那些外文书念完,上完外国教授们的每一堂课。
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与挑战出现。那些面对不费吹灰之力打败强者的故事,只存在于漫画或电影里。
只要人的好奇心没有终止,还在继续探索与求知,在面对挑战时,就会拥有保持冷静然后想出办法的勇气。
人生而不平等,我们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过着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
更残酷的现实是,出身比别人优越的人可能还比别人努力百倍。
有人可以生来就享受优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人却挤破头皮也进不去重点学校。有人即便是排队都拿不到的东西,有人却能轻易得到。
这就是努力存在的意义。
因为只有在认清了这些差别后的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更接近想要的目标。
《女王的教室》里的这番话看起来很残忍,却又不得不承认说得很真实:“愚蠢懒惰的人将会苦于差别待遇和不公平,聪明努力的人才会享有各种特权度过充实的人生,这就是社会”。
虽然这番话所说的是日本的社会,
但是,
真的只有日本是如此吗?
当“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教育其实是打破阶级固化最好的方式,甚至对一些国家来说,已经是唯一的方式了。
但是如果金钱也能“买来”教育的话,那么阶级流动性就丧失了。所以单凭这一点,我们需要高考。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有小县城学霸是一个国家的幸运。但是现实却是:我们的“寒门贵子”却在逐年减少。
1978年,中国刚恢复高考时,北京大学招收了相当比重的农民出身学生,这一趋势保持到了90年代中期。
(1978-1998年北京大学新生的家庭出身)
但在90年代中后期,很多中国大学开始扩招后,农村家庭出生的学生进入北大的比例却越来越少。
据北大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的统计,2000年以后,北大农村户籍新生的比例大约只在10-15%之间。
清华与斯坦福的五位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考上大学的几率,他们发现在2003年,城市青年上普通大学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8倍;上北大和清华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43倍。
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孩子却越来越难以进入到高等学府。北大2016级3363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仅占16.3%!
在被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2017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一番话值得我们反复深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所以,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却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所以,那些高喊废除高考,取缔高考名校的的人,你们的脑子和良心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