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特朗普开启全球拉锯 利诱论VS威逼策(组图)
当地时间6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大阪举行了80分钟的双边会谈。会后,中国官方发表的声明称,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特朗普(Donald Trump)则在特习会后表示,双方进行了非常好的会晤,成效超出预期,两国(经贸关系)已经“重回正轨”。特朗普表示,双方会继续进行贸易谈判,美方不对此前所说的3,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此次习特会重启了经贸磋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美国暂时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也是不再让贸易战升级的举措。对此,外界也可暂时松一口气。但担忧并未彻底消去,特朗普6月29日在记者会上仍强调“如果我想,仍可以征收关税”,说明他并未彻底放弃关税大棒。
再者,美国这次只是暂时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此前美国对华征税的举措并未取消。按照中国副总理刘鹤的说法,中国的一个要求是美国取消加征的全部关税。
2018年12月的阿根廷G20峰会上,中美也曾给贸易战按下暂停键,如今看来,中美仍是边打边谈。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很大,双方都还没有作出重大妥协的迹象。
中美态度都强硬
其实,中美现在僵持,特朗普出于竞选的需要并不想给外界造成自己让步的印象,而中国也已经多次表示会“奉陪到底”。可以看到,在习特会前,中国官方电视台央视在其王牌栏目《新闻联播》刊播《国际锐评:关税威胁无法解决问题》。评论指出,中美两国元首即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会晤。就在此时,美方一些人再次以加征关税相威胁,进一步施压,试图增加筹码,这种做法既违背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近期通话精神,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
此前5月13日中国官方电视台发表《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之后,中国官方媒体掀起了批评美国的报道潮。此次在习特会的前中国官方媒体发表对美国不满的评论十分意味深长。
而在会见习近平之前美国政要接连发声。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6月27日透露,6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与中国副总理刘鹤通话时,断然拒绝了刘鹤提出的“均衡协议”要求。
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6月27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在美中进行贸易会谈前没有对会谈设置前提条件。 特朗普6月26日在华盛顿表示,他在与习近平会晤时可能达成一个贸易协议,但是如果双方达不成一致,他也做好了对几乎所有剩下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的准备。
中美双方的立场都非常强硬,不是因为不想达成协议,而是因为中美贸易战进入了新阶段,中美双方正在酝酿大动作。如果说前一个阶段的贸易战,中美双方对彼此的诉求已经摸清楚,现在中美双方都在为逼压对方让步积极运筹。
中美贸易战扩大化
中国方面,习近平此次G20的主要任务除了世界经济形势,另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贸易问题。习近平此次演讲的主题“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发言”。据查询,以往习近平在G20峰会上的演讲主题基本都是围绕“世界经济形势”展开,比如2018年的演讲主题是“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习近平凸出“贸易问题”比较少见。
习近平在G20峰会演讲中还提到“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避免因一时短视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些表态都很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在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与诸多领导人的会晤中都提到了开放性经济,捍卫自由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习近平会见安倍时表示,期待峰会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明确声音,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稳定预期和动力。
习近平会见文在寅说,双方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共同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称要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基于相互尊重的公正、可持续的发展和贸易模式,制定更加平衡的国际贸易谈判议程。
更早前,习近平6月访问俄罗斯时与普京谈及了全球战略和贸易问题,并专门出席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在4月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在演讲中称,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3月,习近平访问欧洲,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的四方会谈中称,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习近平在国际外交场合中愈发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将贸易战当成是保护主义同自由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中国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称中国要“成为世界乱象中的中流砥柱”。而习近平与普京会晤后,王毅强调中俄关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中流砥柱。
从美国的盟友日韩欧等到新兴经济体印俄再到G20成员国,中国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合作的伙伴。中国正在发动更为广泛的国际力量来捍卫国际经济秩序。
特朗普构建支持体系
中国在全球正在争取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样,美国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支持体系。
比如,美印贸易战看似轰轰烈烈,6月5日,美国取消印度普惠制贸易地位;随后,印度宣布自6月16日起对从美国进口的28种商品加征高达120%的关税。实际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6月25日至26日访问新德里,称他对美印贸易关系重回正轨持乐观态度。特朗普则在大阪与安倍和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会晤后称美日印将达成伟大贸易协议。
6月12日,蓬佩奥在美印商会主办的印度创意峰会上发表政策演讲,称期待着发掘我们两国人民之间更多合作的可能性。5月,蓬佩奥出席美国保守派智库克莱蒙特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典,发表题为《建国后的外交政策》的公开演讲:美国给予印度战略贸易许可地位(STA-1),放宽对印高科技出口管制;利用通信兼容性与安全协议(COMCASA)强化美印军事纽带。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印度侨民汇款收入就达到700亿美元,而2017年印度外汇储备才3700亿,可见侨民汇款占了印度外储的大头。在美国的印度工程师又是最大的贡献者。印度对与美国的贸易战并不担心,但对于H-1B签证问题却更忧虑。在传出美国将限制印度科技人才到美国工作的H-1B签证的消息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予以否认,是向印度示好。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从5月初访问印度到6月中旬发表美印经贸关系讲话,都凸显了美国对印度的重视。
尽管美印之间有贸易摩擦,但美国的种种动作都是在拉拢印度,而非推开印度。
同样,特朗普对日本汽车关税等不满,但可以看到,特朗普5月单独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6月赴日本参加G20峰会都说明了它对日本的看重。就连原本5月征收的汽车关税,特朗普也推迟到11月再做决定,明显是要给日本等谈判的时间。特朗普日前还被爆料出想要撕毁日美安保条约的消息。不管消息真假,这本身对日本就已经构成了足够的威慑。
中美手法差异
中美的种种动作都是在合纵连横,目的都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目的一样,但手法不一样。 来看看习近平本次G20峰会的演讲,除了像以往那般强调中国要与世界如何发展经济外,他的演讲中公布了5大具体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 、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
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中国进出口博览会再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等场合,北京一直在强调“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是用经济上的利好吸引各方的关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已经是全球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各国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以及红利,它们希望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习近平的种种表态有安抚外界对中美贸易战担忧之意,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外界不论中美贸易战进行得如何,中国依然想要寻求各方的合作。
同时,中国借着各种场合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占据了道德的高地。全球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愈发密切,而各国都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中国的呼声很容易获得外界的共鸣。
特朗普诚然也在拉拢各方,但他惯用的方式还是威逼,不满各国占美国的便宜,就连盟友也不放过。特朗普有多少次抱怨德国和日本等,让默克尔感慨欧洲要靠自己。特朗普有多少次要求盟友承担更多的军事费用,又有多少次强调要盟友自己保护自己。特朗普一味追求“美国优先”让盟友困惑不解,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美国有自己的优势,各国碍于美国强大的影响力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但美国并非它们唯一的选择,美国的做法只会加速各方的逃离。赢得他国信任的不是对抗,而是利益。这也是中美在这场贸易战中展现给外界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