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中国女性被忽悠:毁容、植物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可怕产业(组图)
有人说,赚钱最快的法子,都写在刑法里。
但实际上,现实世界里,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如医美。
金星曾在节目中吐槽:“看脸的时代,单靠原装生存太艰难了。”如今整容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估计,2019年中国的整容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全国医疗整形美容女性目标消费群总数估计为9000万人。
有需求就有市场,各种整形机构、整形APP应运而生。
然而,盘子大了,不守规矩的人就多了……
01、案例触目惊心:轻则毁容,重则丧生
案例一:
2016年1月7日,天津一名29岁女子接受双颚手术,当医生对切开部位进行缝合时,女子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医生为女子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未果,40分钟后致电求救,女子最终因脑部受损成植物人。
案例二:
2017年,18岁的女孩小琴(化名)通过贷款做鼻综合手术,塌陷的地方确实高了不少,但是鼻头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新的凹陷。
在与整形机构多次协商无果后,一气之下,小琴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经过协调后,整形机构只给小琴赔偿了7000元钱。
案例三:
2018年12月,23岁的小丽(化名)花5000元做了“玻尿酸隆鼻”,结果,半张脸肿了,一只眼睛的视力越来越模糊。
小丽急忙去德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说,注射玻尿酸的过程中,如果注射物进入了血管,可能会引起皮肤坏死,甚至导致失明。医院立即对她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保住了眼睛。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2018年共查处案件2700多件。
02、千亿市场的幕后产业链
有句话说:“没有谁比医美APP更努力地成为一个美的布道者。”
目前,医美服务机构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90%的医美机构是民营医院或诊所,“黑诊所”超过6000家,TOP5私立医美机构合计仅占7.2%市场份额。
在整容之前,可以在APP上可以对不同的医院,整容医师们的擅长项目、从业时间、执刀案例等一目了然。
但是,越是繁华,背后的腐坏越多。
7月15日,有媒体曝出医美App新氧进驻商家,涉嫌售卖肉毒杆菌等违禁药品,美丽日记2000元一套,手术前后对比图数百元一套。
数千家医美机构入驻,200多万篇真人整形日记,业务覆盖中国300余座城市……据统计,每20个整容的人,就有3个来自新氧。
人们对整形的需求越大,对整容APP的依赖就越强,早已撑起了千亿市场。
03、暑期医美防踩雷
暑期是整容的高峰期,前段时间就有新闻爆出,“医生一天要进行30多台手术,双眼皮手术已预约到1年后”。
整容虽美,但手术有风险,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1、 小心遇到“黑医美”
巨大的市场背后是资本的争相抢滩。
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数据库收纳的初创医疗美容机构共计有159家。专业医生的缺口也显现,很多非法执业者趁机混水摸鱼。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表明,目前中国合规的医美行业执业者大约有 17000 名左右,但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 150000 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
很多没有正规资质的医生经过几天培训就敢给消费者动刀、打针,火热的医美市场背后是行业的重重乱象。
2、谨防“走私进口药”
很多无资质的整容机构使用的整形药品,其中不乏未经国家批准生产或进口、法律上应认定为假药的药品。
很多人认为,注射整形,不仅能够改变容貌,痛苦和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微整形项目监督管理的缺失,微整形市场所用针剂鱼龙混杂,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3、 虚假宣传,害人不浅
“我要变好看”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心声。
数据显示,14.04%投诉问题聚焦虚假宣传。广告夸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致力于通过医美解决痘痘问题的消费者,却发现一套流程下来,皮肤不仅没有光滑无坑,反而变得更敏感,痘痘也没有痊愈,严重的甚至毁容。
4、注意保护人格权
近年来,涉医疗美容机构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在北大法宝V6司法案例库中,使用“医疗美容”作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19年7月12日,共检索到三千余件民事纠纷案件,案由集中在人格权纠纷,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
因此,在选择医美机构时仍需要倍加谨慎,否则花钱又受罪就得不偿失了。
04、结语
赚了一波块钱,割了一匹韭菜。
资本背后的逐利本质、消费群体的不明真相、无资质人员任意操作,仅仅是医疗美容市场的整体混乱的缩影罢了。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通过整形以及微整形来让自己变得更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由于整形导致的医疗事件在逐年上升。
看脸的时代,毁了一个又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