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2日 16.7°C-18.4°C
澳元 : 人民币=4.6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一国两制认识下改进对港统战工作(组图)

2019-07-31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由于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争议,香港发生了回归22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少数激进示威者更做出了冲击立法会、围堵警察总部、殴打警员等非法暴力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各次示威和冲突中,除了将矛头对准港府、特首林郑月娥和香港警队,还有不少示威者将矛头不当指向北京,受不满情绪影响,部分港人更是将“反中”挂在嘴边,渲染内地对港威胁,造成修例被污名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因为香港社会长期形成的“避难者心理”和“恐共”心理、对内地的偏见和意识形态化认知、对港文宣工作成效不彰、反对派的政治操作、外部力量密集介入推波助澜之外,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是北京治港统战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北京为了促进陆港之间的交流和拉近两地的心理距离,在“一国两制”的原则框架下完成香港人心回归,在治港工作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遗憾的,这次修例风波显示出港人在2014年“占领中环”后对内地不信任的程度有增无减。对于历来将统战视为革命和执政重要法宝的中共来说,这实在是极大的疏失。

在一国两制认识下改进对港统战工作(组图) - 1
长期以来,治港机构只联系了社会一少部分人,未能团结争取多数港人,并且过于偏袒建制、商界等既得利益集团。 (Reuters)

局限于小圈子 意识形态划分泛民

自毛泽东时代起,中共便将统战视为革命和执政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说过,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毛泽东所开创的中共统战思想,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对于社会和时代建立准确认知,精准看到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社会力量结构,二是顺势而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争取最大多数人的支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毛泽东时代的中共成功统战了民主党派,最大化孤立了国民党,为革命成功打下基础;邓小平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也成功统战了知识分子、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侨胞,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具体到香港,正确的统战工作应该是清楚认识到“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各种社会力量结构,在“求大同、存大异”基础上团结香港社会的主流政治力量和民意。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治港机构只联系了社会一少部分人,未能团结争取多数港人,并且过于偏袒建制、商界等既得利益集团,却因为意识形态划线忽略了和占人口多数比例的泛民沟通。

泛民在香港社会的人口结构通过立法会选举就能反映出来。以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果为例,泛民主派在地方选区取得119万票,占比率约55%,而中立派及建制派加起来的票数只有98万,占比率约45%。除了地方选区外,在区议会(第二)界别(即超级区议会)中,泛民主派得票约110万,占比率约58%。应该说,泛民主派代表香港过半的民意并不只发生在近数年,翻查数据,1998年至2016年内的6届立法会选举中,泛民主派的得票占比率一直在55%至60%间。由此可见,泛民主派在香港这20年来,一直是过半港人,甚至是60%港人的民意代表。从鉴于统战工作的精髓——团结最大多数人、孤立少数人——考虑,代表大约60%民意的泛民,无疑是统战工作的重点团结对象。

历史的看,泛民还是“爱国爱港”的重要力量,在80年代便是“民主回归中国”的积极提倡者,以司徒华等为代表的泛民甚至还加入过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后来是因为“六四”事件,才种下了双方矛盾的种子,泛民和北京的嫌隙、裂痕,也沿袭至今。这是令人遗憾的心结,这个钉子早晚有一天应该被拔出。内地在政治看泛民,总是以“反对派”定位,觉得他们是一只和中央与港府作对的“乱港”力量,从香港回归后泛民的表现看,他们也确实是香港政治社会的主要反对力量,街头社会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但香港终究是个实行“一国两制”的地方,长期浸淫在于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体系内的泛民,对内地制度不认同甚至批评,乃至不自量力地想要改变内地的制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泛民缺乏对中央政府的尊重,确实令中央有时候很没面子,对港府的一些政策经常拉布,也拖延了港府施政效率,但这恰恰正是香港贯彻实施了“一国两制”的体现。

既然中央在香港实行的是不同于内地的政治制度,对香港政治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要求,那么治港工作就要包容这种价值冲突和对峙性结构,要努力在沟通中寻找共识。然而,在对立思维的影响下,治港统战工作采取厚此薄彼、亲疏有别的做法,只着重团结建制派,给予各种扶持和优待,甚至予取予求,却忽略、压制泛民主派,将本来应该是香港市民内部的矛盾,推演到敌我矛盾。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建制派中的既得利益阶层,不仅垄断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的利好,扩大香港的贫富差距,而且又不愿承担责任。香港人普遍认为,不少建制派被狭隘的官僚意识主导,过于利益导向,就知道“抽水”。另一方面泛民内部出现分裂,温和泛民的生存空间持续遭到挤压,激进路线占据上风。占中运动以来,香港相继涌现的激进本土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冒起。在这次反修例游行中,激进暴力行为的泛滥,就更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香港泛民有其自身严重问题,他们长期深陷意识形态迷障,忽略香港和国家大局,经常为逞一时之快,情绪化地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拉布而拉布,对“一国”下的中央政府缺乏应有尊重,令香港社会“反中”负面情绪升温,不利陆港两地的关系。例如在高铁“一地两检”问题上,泛民主派一直借题发挥,不负责任地指责法治倒退及“割地”方案;占中及此次反修例游行,他们也是最主要的发动和组织者,因为他们的幼稚与无能,也让两次行动都走向失控。

坦率说,中央也不是不想统战泛民,也投入并花费了很多资源,以及多次向泛民释放了善意和弹性,可泛民不懂事,看不清形势,不了解今天的内地,更不愿意去认知北京政治,他们对内地政治的判断,还停留在1989年“六四”状态。在这一点上,连西方大国都注意到内地变化,但身处内地身边的泛民,却因为意识形态束缚,井底蛙那样把自己锁在香港的狭小视域内。所以说,泛民也需要反躬自省,找回初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真正以香港未来和市民利益为依归,才能和北京在互相体谅中达成共识。如果再这样情绪化地为了反对而反对,就会永远找不到香港和自己的出路,这样既耽误了香港,又耽误了自己。

在一国两制认识下改进对港统战工作(组图) - 2
北京治港付出了很多,却有时反而不当成为出气筒 。(Reuters)

过于偏重商界却忽略市民    

治港统战工作还过于偏重商界,忽略了与市民的联系。在今次修例风波过程中,面对香港社会的普遍疑虑,港府在期初仅剔除了9项商界关心的移交罪行,却对其它疑虑声音置之不理就是很明显的案例。这样偏袒之举,虽然获得商界积极反馈,却引起社会大范围不满。

事实上,商界在香港一直具有超然地位,早在港英政府时期,因为香港的自由港定位,迷信自由主义经济体系,轻忽政府在社会发展、公平正义上的公共责任,就形成了“官商共治”的畸形结构,商界在自由经济体外衣下拥有超然地位,每每能影响到政府决策,并垄断大多数经济发展红利,造成贫富悬殊和阶级分化。

香港回归前后,出于维护“一国两制”和保障香港平稳回归的考虑,商界的既得利益被保留,并占据大部分中央政府惠港红利,导致香港贫富分化继续加重。香港乐施会于2018年公布的《香港不平等报告》中,香港的基尼系数再创45年新高,已经到达“极端贫富悬殊”,成为发达经济体中贫富悬殊最严重地区。英国《经济学人》曾发布调查数据显示,香港已经成为全球裙带资本主义最严重的地方,财富集中度接近80%。可是面对商界的既得利益,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民生问题,港府历来非但不去解决,反而一再偏袒商界。近年来香港社会为解决水深火热的土地和住屋难题进行土地大辩论,有许多声音主张港府全面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大规模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地产商手上的农地,以用于建屋。然而港府依旧以蜻蜓点水的方式应对社会沉疴,继续向商界妥协,只建议收回32公顷土地,其余140公顷却不考虑,实在与港人期望相距甚远。不仅如此,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案里,港府还总是明显地薄待中下阶层,厚待商界等既得利益群体。

这种片面偏袒商界而忽略民众的治港工作,不只是港府所为,中央治港机构也经常涉入其中,只要看看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构成,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这就不仅造成了内地与商界“勾结”的错误观感,也强化了香港的“官商共治”结构和贫富悬殊,使得中央很多惠港政策被劫持,中央付出了很多,最后反而不当成为出气筒。

“低级红”招致反感

除了统战工作对香港社会缺乏认知、局限于小圈子、过于偏袒商界外,北京治港机构的统战工作的另一项不足是认知陈旧、实施手段僵化,常将具有高度智慧和技巧的统战工作变为简单的交朋友、公关,甚至被批评为口号式统战和用钱来统战。

香港回归前后,在北京治港机构的推动下,建制派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政团层面,除了立法会第一大党民建联外,亦有新民党、工联会及工联会等一众建制派政团。在民间团体层面,建制派民间团体亦相继成立,如爱护香港力量、正义联盟及撑警大联盟、帮港出声和各种联谊会同乡会等。这些组织的主要功用,是为了在政治层面落实北京治港政策、支持港府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依法施政,以及在港人生活上宣扬爱国及支持港府讯息,从而希望吸纳更多“爱国爱港”支持者。

但由于多年来,统战工作认知陈旧、实施手段僵化,忽略香港与内地的“两制”差异,造成这些本来就只能代表少数民意的建制派组织,在历次活动中总是弄巧成拙,甚至予人“低级红”的观感。

这就不仅让建制派团体的公信力及形象不断下降,亦让港人对建制派团体的好感大减,甚至连不少真诚怀有“爱国爱港”情怀的人都对这些团体相当不屑。要看到,香港是实行“两制”的高度自治地区,有着与内地迥异的制度、意识形态。在这样的地区,统战工作本该区别于内地,从香港实情出发,简单抄袭内地做法,又如何会有用?

经由这次香港修例风波,北京要反思为何自身对香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释放了大量的政治善意,却未能拉近陆地两地心灵距离。根据香港回归后的数次示威发展,预料香港社会对内地不信任情绪,不会在短时间烟消云散。为免社会未来继续被这股情绪渲染,尽快让陆港双方心灵融合,就必须重新审视“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统战工作,把握住统战精髓,并对现有工作进行一次彻底而全面的革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喜之郎果冻
喜之郎果冻 2019-07-31 回复
什么个屁统战,统战对大陆人民说的。大陆没有一个人要香港独立,也没有一个人要台湾独立,这就足够了。对于控制不了的,不在我们考虑范围内,统战不只是被索取。
ma子淋
ma子淋 2019-07-31 回复
香港政府的内鬼应开除
G_cynThia
G_cynThia 2019-07-31 回复
中央政府能不能硬起来点点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