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路上的再思考
精英考试改革,OC考试改革是这两年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这代表着以往的刷题补习方式可能不管用了,那么在补习的路上家长该何去何从?
很多时候听到家长们抱怨说“澳洲的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周围的孩子都在补习,所以身不由己只能送娃去补习”,因为如果别人补习了而自己的孩子没有,便会本能地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成绩会落后,其实也是在担心社会上的有限资源被别人夺取的一种焦虑心态的放大,这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这样的剧场效应,会让许多家长产生功利的心态,想要孩子在短期内之内得到成绩的显著提高,在这样“市场需求”下,社会就只能被迫运作,越来越多的补习中心打着OC、精英高入学率,以大量刷题的方式,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考题的套路,这种盲目的刷题方式在短期内固然能提成孩子的成绩,正因为短期能看到效果,家长便把这个方式视为秘籍,视为宝典,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沉迷于背公式,题海战术等学习套路为主的形式。
不可否认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刷题,熟悉题型是条捷径,它可以提高学生对题型的敏感度和应试技巧。但是盲目地大量刷题,学生提高的知识做题速度和记忆题型,而忽略了“理解”这个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拿数学为例,如果连最基本的原理都弄不清楚,即便学生能做出很多复杂的题目,就像盖房子一样,最后只会成为外表光鲜,实则内里漏洞百出的Opal tower。现在很多家长被一些光鲜亮丽的题目或者花俏的名目给吸引,忽略了孩子学习过程中最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这底层的扎实基础,上面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堪一击。
为什么OC,精英的考试分数线年年创新高,这是代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吗?还是考试越来越简单?其实都不是,分数屡创新高是因为题型都被摸透了,各大补习社的题库估计比OC,精英自己的题库都要全。表面看来孩子通过大量刷题得到了高分数,欢天喜地地考上课心仪的OC,精英,家长们都很满意,但是这真的是个好事情吗?这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抚心自问,我们需要的是这样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考到了心仪的学校,却除了套路题型之外,而对这些原本应该深刻学习理解的知识点所知无几吗?
正如华人名师Eddie Woo所说的,目前很多补习方式都是在用过时甚至错误的方法,它只能在短期提高孩子一时的成绩,却破坏了孩子潜在学习能力,长期以往,这足以影响他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在高中阶段有不少孩子平时很用功,但是成绩就是平平无奇,有时候更是停滞不前,这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机械式的刷题训练,而非大脑主动思考解题导致的。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不在于他每天刷几小时的题,而在于他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融会贯通。数学不是靠刷题就能提高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的,盲目地采用题海战术,还不如把例题一遍又一遍地吃透直到彻底明白当中原理,这样才可以真正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
前段时间,国内某平台针对“小学奥数利大还是弊大”的题目举办了一场辩论,辩手们都是来者各大名校的超级学霸而且都是目前各个学习和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其中包括了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博士,还有清华北大双学位网红老师等。虽然双方的论点论证各有千秋,各自精彩,但是最后他们都共同阐述了一个观点,教育的路上应该更注重因材施教,摒弃填鸭式的教育。
在看完这个节目之后,作为家长的我非常有感触,学习的过程就像是修练武功,如果你过于注重招式便会忽略你的内功修为,当然内功需要你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却没有太多的展示成果,而练招式便可以很快让你得到成就感,所以很多人选择放弃内功修为,花大量时间在招式上。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花架子的招式虽然打出来非常的好看,也会让你在开始的几年时间比专注内功修为的对手强,但是等对方内功随着年月的增长,扎实了脚步和根基,你便不再是他的对手,毫无招架之力,这就像金庸小说里开始的时候杨康也许能靠出其不意的招式胜过郭靖,但是到了后来杨康怎么也不再是郭靖的对手了。
所以在我看来要应对各种OC,精英考试的改革,不是想着如何复制他们的题型,也不是摸清他们考试的门路,而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从而明白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这样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无惧任何考试,任何变革,因为考试怎么变它也是这些知识点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