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女友数百条辱骂之后,这个波士顿学院亚裔男生选择了跳楼自杀....(组图)
对于在海外高校就读的留学生来说,最盛大的场合莫过于万众瞩目的毕业典礼。
典礼上,不仅院里的老师同学齐上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也会亲临现场,庆祝自己人生旅途的又一里程碑,这样的景象,想想就令人幸福不已。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种美好的经历,在极端的案例中,我们甚至看到有学生在毕业典礼即将开始之时,选择自杀。
而在这个故事当中,引发自杀的罪魁祸首,正是近期引发社会讨论的“语言暴力”....
男生毕业典礼前跳楼自杀
竟因女友“让他去死”?
就在今天早上,一则来自BBC和CBS等媒体的消息,让主页君震惊不已:一名波士顿学院的亚裔学生自杀身亡,其留学生女友被指控“非蓄意杀人罪”。
本以为这是一则情侣间因产生一时纠纷,无从化解而引发的不幸灾难,但是根据媒体所提供的资料,故事真相远比这样的猜想严重许多...
据报道,今年波士顿学院的毕业典礼本来预备在5月20日10点整正式开始,按照计划,22岁的菲律宾裔学生 Alexander Urtula 的父母从新泽西赶到学校,准备一同庆祝这重要的时刻。
然而,Alexander Urtula 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家人焦急的等待最终却换来了噩耗。
在毕业典礼开始前的一个半小时,Alexander Urtula 已从 Roxbury 停车库的楼顶纵身一跃,挥别了这个世界。
而 Alexander 当时的女朋友,21岁的韩国学生 Inyoung You,通过追踪定位知道了男友的位置,而且就站在不远处,眼看着 Alexander 完成了在人间的最后一跃。
据悉,Alexander Urtula 出生于一个菲律宾移民家庭,在 Regis High School 完成高中学业后,开始在波士顿学院攻读生物,对未来的计划是成为一名医生。
而他来自韩国的女朋友 Inyoung You,就读于波士顿学院经济系,本计划在2020年正式毕业。
但恐怖的是,随着警方不断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位女友 Inyoung 在二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言语暴力”,对 Alexander 的死可能负有很大的责任
因此,就在美国当地时间10月28日,马塞诸塞州 Suffolk 郡的地区检察官 Rachael Rollins,以“非蓄意杀人罪”的名义,正式起诉韩国籍的 Inyoung You.
据《华盛顿邮报》,在交往的一年半时间里,Inyoung 频繁地使用言语来对其男友进行控制,在 Alexander 自杀前的两个月里,Inyoung 每天都会给男友发近800条短信,总共加起来是四万七千条“情绪激动”的轰炸式信息。
在这些数量惊人的信息里,警方发现其中有好几百条的内容集中于“你去死吧”“你赶紧自杀”“没了你,这个世界和你爸妈都会更好”等言语上的伤害。
并且,Inyoung 还会通过自残来威胁男友,对其进行攻击,并且在随后,她的言语威胁变得更加激烈、伤人和刻薄,直至Alexander 自杀之日的来临。
据地区检察官 Rollins 表示,这些信息当中体现不出来的“言语虐待”,在 Alexander 的日志里有所记载,甚至有些也曾被双方的同学和家人所注意到。
检察官还强调:“Inyoung 明明意识到自己的虐待让 Alexander 不断抑郁消沉,却还不加收敛,不断地‘鼓励和怂恿’ Alexander 赶紧去死。”
据悉,Inyoung 已经于今年8月离开了波士顿学校,并返回到韩国,即便多家媒体尝试联系她,她也没有针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
地区检察官 Rollins 正在和 Inyoung 的代理律师联系,虽说眼下还不便透露这位律师的姓名,但他们希望 Inyoung 可以主动前往美国接受调查。
如果 Inyoung 表示拒绝的话,美方将启动现有的程序将她抓获,其中一个方案就是,把 Inyoung 从韩国引渡到美国。
眼下,检察官比较确定的是,Inyoung 实施的语言暴力、精神心理上和肢体方面的伤害,对 Alexander 自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定罪,他们也有一定的信心。
因为在2014年时,马塞诸塞州出过一起类似的事件:男生 Conrad Roy 自杀身亡,他当时的女友 Carter 劝其赶紧去死,随后这名女孩被判坐牢15个月。
而且在 Carter 案中,这对年轻情侣的语言交流较为有限,但反观 Alexander 一案,他自杀之前,其韩国女友 Inyoung 完全实施了高强度的语言伤害,因此检察官目前对此案定罪有一定把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因为 Carter 案的出现,马塞诸塞州颁布了 Conrad's Law,对于言语上打击或怂恿其他人去轻生的个体,视情节轻重,最高会判坐5年监牢。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法令对于伤害、怂恿他人去死的言语暴力,是法律层面上的直观约束和惩罚,有这样的案例和法案在前,对 Alexander 自杀案寻求公正,也算是有所助力。
因此,对于这起案件的走向,主页君将会持续关注,并及时为大家更新。
语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它可以取人性命
在本文这起令人扼腕叹息的自杀案里,最引起主页君思考和关注的,恐怕还是贯穿始终的“语言暴力”。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通过辱骂、诋毁、蔑视和嘲笑等种种侮辱性的语言,让他人精神受创,心理上受到侵犯,基本上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
如果说肢体暴力是拳打脚踢的暴行、肉眼可见的淤青,那么语言攻击这种软暴力就像是在人身上狠狠扎了成千上万个小孔,虽然不见血,但是疼起来一样是要人命。
早在2004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就曾在全国范围的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需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其中“语言暴力伤害”以高达81.45%的比例,列居首位。
同学的风言风语,老师的冷言冷语、家长的厉声训斥,都如同一把把尖刀插在灵上,悄然无声地带来了无法治愈的伤口。
其中,语言暴力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主要是因为2015年的菲比·普林斯案件。
据《新闻周刊》报道,因为一场八卦,一个三角恋引起的风波,住在美国麻省南哈德利小镇的15岁爱尔兰裔少女菲比,成了同学们语言攻击的对象。
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高中生小把戏,演变成了辱骂菲比“荡妇”“贱货”“爱尔兰妓女”等字眼的语言攻击,和多次扬言要“痛扁”菲比的集体辱骂活动。
最后,同学们朝菲比脸上扔汽水罐,让她痛哭流涕,确定自己再也无法承受。
于是在被扔汽水罐的当天下午,菲比回到家,给朋友发了条短信 “我没法忍受了”,然后在4点30分,菲比的妹妹发现了她的尸体,而吊在脖子上的正是妹妹圣诞节送菲比的丝巾。
作为人类智慧的美妙创造,当语言的“恶”被滥用,结局往往向失控靠拢,最终覆水难收。
在菲比一案中被起诉的中学生们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停下的迹象,在今年4月,《日本时报》报道了一个日本15岁的初中女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
根据日本电台的调查,这起事件的根源,是学校乒乓球俱乐部的主管老师不停辱骂为威胁要“杀了”这个学生。
据悉,这名老师经常痛骂这群学生都是“蠢猪”,会很凶狠用力地推孩子们的肩膀,并且会把这些孩子们的设备器材直接扔到地上。
或许这名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是过于严厉,但是他可能至今都搞不明白,严格和残忍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当然,即便是抛开残酷的社会新闻,我们在生活中听来的,专属于父母的厉声怒骂,还少吗?
面对成绩不好的孩子,动不动就责备“考这么差,简直让人失望”“你学习不好,将来只能去要饭”,对于孩子不按照自己预期的人生规划,随口甩出一句“把你白养活这么大了,怎么不去一头撞死呢?”
可是,这些垃圾父母永远都不会懂的是,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就像那扎进木板的铁钉一样,哪怕以后再取出来,伤口也永远不会愈合。
事实上,在2010年,由日本熊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脑部发育研究中发现,语言暴力会导致儿童大脑中与语言、记忆有关的部位发育停滞,容量比一般人还要少。
换言之,受损害的不仅是心理和精神,还有大脑的发育。
就这样一次次地,在不同的角色和关系之间,语言暴力这个怪物,不断地作祟,变得愈发强大,最后强大到可以夺取生命。
如何看待语言暴力?
先从抵制开始
但是,最令主页君觉得可惜的是,整个社会对于“语言暴力”的认知不仅处于非常懵懂的状态,反而还会用一些强盗般的逻辑进行曲解和美化。
很多人认为,语言方面的暴力,无非就是别人的冷言冷语,这其实是一种“成长的代价”,不是坏事,要是太玻璃心,连这点承受力都没有,那活该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面对这种论调,主页君只想说:去你的吧。
首先,语言暴力的严重程度被很多人简化,甚至弱化了,比如,很多人都会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冷言冷语”,而不是一种威力够大的精神伤害,但是其实情况恰恰相反。
其次,不要拿别人的“承受能力”来说事儿,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和成长经历千差万别,有人生性敏感,有人神经大条,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可能是濒临崩溃之人的救命稻草,也可能强大之人世界崩塌的源头。
针扎在别人身上痛不痛,这个问题你无法代替别人来回答。
语言暴力的危害比起可视的肢体暴力,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大家往往选择忘记和忽视这一点。
最常见的类比就是,如果对一个人进行疯狂的拳打脚踢,这个人承受不了是毋庸置疑的,完全可以理解的。
可是,如果对一个人进行疯狂的言语攻击,这个人承受不了心里难受,在众人眼里就成了矫情、承受能力差,甚至这个人最后选择了自杀,也只会成为别人的话柄,换不回丝毫的同情和理解。
再者说,语言暴力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大部分都是出于嫉妒、恶意、愤怒、幸灾乐祸等原因,单纯地想以奚落、打击或者控制别人为目的。
这种行为从出发点,到实施手段,到终极目的,都是纯负面的行为,怎么可能会帮助别人成长呢?
最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人想遭受言语的暴力袭击,既然你自己都不想被这样对待,那凭什么你就可以拿语言去攻击别人,然后还想全身而退呢?
因此,面对这种根植于语言的“软暴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抵制。
就像是今天的案件,我们虽然还不确定 Inyoung 对 Alexander 自杀该负的责任具体会达到怎样的程度,但是这样的做法难辞其咎,必须担责。
人们总能意识到语言的魅力,却对它的威力没有什么概念,直到这样的人间惨剧出现时,大家才突然警觉,原来语言的杀伤力这么大,大到可以摧毁生命的意志。
面对这样危险又无处不在的“暗箭”,我们或许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也想明白自己应对的策略。
若是不幸遭遇了语言暴力,比起顾影自怜的不断沉溺,及时地和信任的人去沟通聊天,或者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应该都比默默承受强得多。
但是,想好防护措施,不代表我们就容忍这种行为,因为追根究底,我们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去抵制这种行为,不要去做施暴的人,不要凭着自己的恶意揣测,就贸然言语伤害别人。
生活已足够艰难了,本该互相谅解,保持善良,又何必咄咄逼人、无端制造伤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