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富二代图鉴:孤独、被骂"废物",不想接班...(组图)
提到“国民老公”王思聪,他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如果说过去有多骄傲,现在就有多疲惫,因为涉及9起股权冻结欠下1.5亿,被法院列为执行人,王思聪因此无法乘坐飞机、住星级酒店、出入高级会所...
图片来源网络
回溯到2009年,刚从伦敦大学毕业的王思聪因为不愿意直接进入万达接班,他拿到父亲给他练手的5个亿开始创业。但10年过去,从万众瞩目的富二代网红到如今的“老赖”,这些年,王思聪为各种媒体、财经杂志输入着源源不断的新闻“燃料”。
但无论富二代如何颓丧、不得志,大家都不必为他担忧,毕竟人家还有一个富一代老爹。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对富二代这个群体,存在一个迷思,认为他们奢靡、蛮横、不思进取,但事实上,富二代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大部分都曾在欧美留学。他们对商业和经济的理解,已经远超他们父辈的当年。对家族传承、自身管理、社会责任,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外界所传大相径庭。
当一个人衣食无忧,该如何能找到前进的动力?
当一个人从未受挫,他又如何能经受住风雨?
当一个人没尝试过饥寒交迫,受人歧视的感觉,他又如何有改变命运的欲望?
在美国和中国,有一些人正试图为“王思聪们”——这个特殊群体留下一幅时代的画像,在物质丰盈的背景下,他们如何追寻人生意义、自我存在感的问题,正变得无比突出。
有钱却填不上心里的窟窿
强生集团的第四代继承人Jamie Johnson因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表示怀疑,他找到身边10位与他有类似成长经历的继承人,并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在看到纪录片《生为富人》之前,我们曾以为富二代是天生无忧无虑,每天只管享乐的人生赢家,但许多时候,人们无法看到他们身上各自的痛苦。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富二代从小便生活在极大富裕、满足之中,变得更可能缺失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失意”的抵御能力。
图片来源:纪录片《生为富人》
这些世界范围内极少数的富二代,犹如在为人类做一个实验:我们每个人都有抵御匮乏与贫困的能力,这是从祖先身上继承而来的,但身处巨大财富包围中的人类,又是否能够拥有适应与抵抗的能力呢?
假若缺少了对自身的克制,富二代们便常常容易陷入无法认清自我的困境。
在十位受访嘉宾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部分,是Jamie和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的对谈。这两位同样出生在巨富之家的朋友,访谈内容也非常坦诚。
图片来源:纪录片《生为富人》
从富二代到创二代,彼时年轻的伊万卡还未有如今的辉煌与成就,正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努力成长。
在外人看来,一出生就是超级富二代的伊万卡简直是出生在终点线的姑娘,老爸身价37亿,住在房价通天的曼哈顿大楼顶层,进出都有豪车接送。
殊不知无论是富爸爸还是伊万卡,都曾处在极端的压力和困扰之中。
童年伊万卡和父亲的合影图片来源:Google
在外人看来伊万卡的童年色彩缤纷,但对于幼小的她来说几乎看不到那些物质享受带来的欢愉,内心感到的却更多是沉重的压抑。站在露台上的她,分享了一段父亲深陷极端债务危机时的童年往事:
“有一次父亲和我走在第五大道上,然后看到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坐在特朗普大厦的门口。父亲当时指着那个无家可归的人对我说: “你知道吗?那个家伙的身价比我要高80亿美元。”
伊万卡描述的事情发生在1991年,那也是特朗普商业上最痛苦的一年。时隔一年后,特朗普的第一任妻子,伊万卡的母亲伊万娜,和他正式离婚。
伊万卡的父母图片来源:Google
那一年,伊万卡只有9岁。
在那之后,父母离婚,家族丑闻窜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父亲的现任妻子“登堂入室”……年幼的伊万卡即使在上学路上都要学会躲避狗仔的追逐。
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认为,在这个文化受到涤荡的时代,生活在富贵家庭并非幸事。固然有一些富二代可以向同学炫耀,但真正举足轻重的富二代,有些在小小年龄就需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刻意保持低调,甚至封闭。
成年的伊万卡,在镜头前云淡风轻地谈起童年时的经历图片来源:纪录片《生为富人》
伊万卡说自己从那时起就看透了人性的丑恶,甚至需要刻意跟同学们保持疏远,并保持着一丝警惕和戒备。
当哥哥为了离婚的事和父亲翻脸,几年都不说话,年纪小小的伊万卡则变得越发成熟而理智了起来:如果父母给她最大的财富只有“特朗普”的姓氏,那她就把这个姓氏利用到极致。
图片来源:Google
不好好努力,就要继承家产
近年来,通过股权继承一夜暴富的年轻人已不在少数。
有统计显示,未来十年,近300万家族企业将面临代际传承问题。然而对于二代接不接班这个问题,根据普华永道2018年发布报告,中国内地80%的第二代继承人无意加入其家族企业。
“人们总会问我,会不会接父亲的班,这个问题挺无聊的。”
身兼记者和富二代双重身份的王大骐曾这样说。在他的内心,抗拒父亲、逃离父亲的势力范围,才是王大骐人生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王大骐和他的作品《财富的孩子》图片来源:Google
2012年,王大骐萌生了一个想法:写一本关于“富二代”这个群体的书。他的动因有好几重,其中既有了解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意愿,也因为自身的苦恼。
对于如王大骐一般的富二代们来说,面对家族财富,他们的选择多种多样,但惟独“继承家产”是他们最抗拒的一项。
图片来源:Google
10月27日,通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创始人史万福自愿将其持有的1.09亿公司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及投票权,无偿且不可撤销地转让给自己的女儿——年仅25岁的史梦晓,同时,23岁的儿子史家宝出任公司副董事长。按照11月8日通达股份的收盘价,这部分股权的市值达到了5.91亿元。
但时隔一周之后,11月3日,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的史梦晓却宣布解除了这项协议,理由是史梦晓研究方向为金融学;结合其专业教育背景,认为专业的金融、类金融公司是其刚毕业之际更好的选择方向。
图片来源:Google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经验总结,眼下的许多富裕家族,也未必逃得过这个魔咒。
普华永道的报告分析,二代们拒绝接班的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将要继承的低附加值产业,远远比不上希望从事的银行、投资和科技等行业带来的吸引力。
就这样,交班成了每个企业家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必须回应的一道考题,这是他们无法躲避的痛点。当第一代创业强人已经老去,他们似乎逐渐变成了弱势的一方——乞求子女能接班。
“如果儿子不接班,那么我这一辈子就白干了。”
图片来源:Google
他们迫切想要找到自我价值
如果说等待接班的企业处于不景气周期,富二代们面临的压力显然更加严峻。
从小王大骐就深感父亲光芒的刺目和灼热。王大骐的父亲王志纲是典型的强人:当过学者、记者、电视人,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成为知名的策划人和社会活动家。
王大骐从小接受的,也是狼性教育:
学游泳,是在危险系数最高的水库;小学时,就被要求拿着几十块钱独自在昆明城里玩,夜里10点前不让回来;16岁去美国留学,当其他家长都在机场哭成一片时,王志纲只是对王大骐来了句:“走吧!”然后扭头就走。
图片来源:Google
母亲多次担心孩子就此消失,王志纲却说:“优胜劣汰,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跟战绩辉煌的父辈相比,富二代平凡得没有牛逼故事可吹嘘,野性全无,而活着也没有一件事能让父亲满意,读书不成功,恋爱不靠谱,就连帮父亲打理业务也不到位,唯一的指望也就是物质享受上能玩出花儿来。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否则就如风中飘散的柳絮,可有可无。
几乎在大多数富二代的心目中,父亲都是一座挡在自己面前的大山,高耸入云,难以逾越,相比之下,他们自己就像是一无是处的废柴。
一方面生活在父辈强大的光环之下,同时却也缺乏父爱的陪伴。
图片来源:Google
在王大骐看来,如何面对强大而陌生的父亲,几乎是每个富二代的困境,他在《财富的孩子》中写道:
在男性富二代群体里,父亲往往都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也是一个你需要击败的对象,这有点像俄狄浦斯式的寓言。30岁以前大部分人往往只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至于之后要额外干些什么,他们既没充足的动力,也没足够的勇气和权力去实现。
与那些在父母关切的目光中成长的孩子相比,许多“富二代”,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国外,即便是那些留在国内的孩子,想要像普通家庭一样和父母沟通与相处也十分困难。
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金钱成了他们的保姆。也因为过于危险、代价太大,很多“富二代”都自有主张,但不敢彻底反抗父亲。
配角的悲哀笼罩着他们,一些人甚至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附庸、陪衬。
图片来源:Google
在王大骐书中,有个叫李斌的男孩从小跟父亲很少见面,由于父母关系不佳,他跟着母亲在老家读书,任由父亲在南方打拼。
而父亲缺失后,陪伴他的是柴油版的模型直升飞机和快艇,限量版的吉布森吉他,以及两辆哈雷摩托。未来,他还想在海南置办一艘游艇,希望这些“玩具”能填补心中的那个窟窿。
图片来源:Google
这个强大的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时甚至会成为一个“恐怖”的存在。王大骐曾用生物学的角度去解释他们这群人的境遇:
父亲是群落里最凶猛的雄性,会压制群落里其他的雄性,很不幸,也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宾朋满座的宴席上,父亲曾当面毫不留情地数落王大骐,说他是个“废物”,让他羞辱得泪在眼眶里打转,只能用湿巾挡着眼睛,身体不住地抽动。
而回到王大骐书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李斌,在毕业接班后短短两年里,少年李斌就操起了三个地产的盘,还不到30岁的他,已经在独立操盘三个价值数亿元的地产项目。
但这一切却很少得到父亲的认可,最大的赞美,也仅仅是一句“不错”。
图片来源:Google
在中国,“富二代”这个群体一直是生活在大众想象中的,他们宝马香车,他们左拥右抱,他们出生在罗马,但却更多的,反倒是欲望可以被即刻满足后带来的空虚无聊。
安定的生活和唾手可得的资金优势,成为了这群人的关键障碍,阻碍这些年轻的继承人们找到一个有意义并让人满意的职业生涯。
财富是脆弱的,价值观的稳定继承才会让事业和财富永葆青春,而我们终其一生,其实都在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