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踢碎东亚病夫的招牌 好莱坞又想挂上了(组图)
最近,有一部原定要在大陆上映的电影引起了很大的非议,这部电影叫做《好莱坞往事》。
这部电影之所以会引起争议,是因为一个人尽皆知的明星——李小龙。
在《好莱坞往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
由亚裔演员麦克·毛饰演的李小龙,在片场四处吹嘘自己如何厉害,连拳王阿里都能被他打趴下。
这话被特技演员Cliff听到了,他不屑地一笑,结果被李小龙看到了。
于是李小龙十分生气,就叫Cliff出来决斗,三局两胜。
第一局时,李小龙一个飞踢,将Cliff踢倒在地。但Cliff没有在意,只是笑了笑,重新站了起来。
第二局时,李小龙的招牌飞踢被Cliff躲开,随后被轻松反杀,甩到了一旁的汽车上,险些晕过去。
第三局刚刚开始,就有片场的人站出来,制止了这场斗殴。
如果不是这个人及时出来制止了这场比武,李小龙肯定会被打得满地找牙。
在这短短五分钟的剧情内,李小龙被塑造成了一个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菜鸡。
这个桥段让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极为失望,她说,这一版李小龙被演绎为一个“傲慢、爱吹牛的蠢货”,她感到“很沮丧”。
李香凝几次找这部电影的导演昆汀反映,昆汀也不愿意修改剧本。
对这个桥段不满意的其实并不只有她一个人。
《好莱坞往事》的武术指导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原本的剧本中,李小龙在第三回合也输得很彻底,甚至被“坐在屁股底下”。
当武术指导和布拉德·皮特在看完剧本后,都对这一段剧情极为不满:“这可是李小龙啊!”
正是在演员们的反对下,剧本才被修改成了现在这样,按照原来的剧本拍,李小龙会变成一个滑稽的小丑。
很多在海外看完电影的留学生也表示,在看到李小龙那一段的时候很不舒服,因为《好莱坞往事》里描写了很多好莱坞当年大热的影星,他们都得到了忠实的还原。
唯独是作为中国人的李小龙,被塑造成了一个丑角。
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段时,很多外国人都嗤笑了起来,但是中国留学生一点都笑不出来。
李小龙的好友兼爱徒贾巴尔,看完电影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觉得昆汀对李小龙太不尊重了,因为李小龙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
但是,面对这些质疑,昆汀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李小龙是一个傲慢的人。
在关于李小龙吹嘘自己能打败拳王阿里的这一桥段,昆汀更是表示,这话绝对是李小龙本人说的,他的妻子在为李小龙写的传记中写过。
昆汀还说,这可是我人生中读完的第一本传记。这意思就是,我能记错吗?
但实际上,昆汀真的记错了,李小龙从来没有吹嘘自己能打败阿里,无论昆汀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部电影里的李小龙都不是真实的李小龙。
真正的李小龙,是一个一辈子都在竭力打破外国对中国人偏见的人,无论在戏里戏外,他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1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李小龙是一个整天打打杀杀的莽夫,一身肌肉,还有一张广为流传的“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表情包。
这个形象未必让人讨厌,但绝说不上有多喜欢。
但实际上,1964年,李小龙去好莱坞试镜,在面对镜头时,西装革履的24岁的李小龙是这样的:
和大家想得不一样,李小龙在大学期间学的是戏剧,辅修的是哲学,在镜头前,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阐述自己的武术理念的时候,他是这样的:
在表演中国武术的时候,他是这样的:
在李小龙身上,你可以看到一股中国人特有的儒雅气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完整视频在这里:
不仅是气质上,李小龙的一生,都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李小龙的父亲是粤剧名伶李海泉,1940年,日军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而他的妻子正有孕在身。
为了躲避战火,李海泉举家前往美国避难,在唐人街谋生,在此期间,李小龙出生了。
李小龙刚一出生,有部叫《金门女》的电影正在拍摄,需要一名华人婴儿,李小龙就被抱了去。
严格点说起来,《金门女》算是李小龙的处女作。
李海泉在报纸上看到新闻,说由于日本和英国的对峙,香港岛暂时是安全的,李海泉思前想后,决定回到香港。
回了香港后,李海泉的粤剧事业,很快就一帆风顺。收入丰厚,加上他的妻子何爱瑜出身名门,李家在香港也挤入上层。
李小龙凭借着父亲在演艺界的关系,成为了知名童星。从6岁时,他就开始演戏,等到18岁去美国之前,李小龙就已经演过22部电影了。
少年时期的李小龙很叛逆很淘气,虽然拍戏很积极,但他不喜欢听课,还总是迟到,经过多次退学转校后,才勉强读完初中。
他拍电影时候,也总是出演一些问题少年,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简直是本色出演。
到后来,也演了不少文艺片,比如《雷雨》和《人海孤鸿》等。
除了拍戏,李小龙也是个时尚青年,他喜欢骑摩托车:
也喜欢跳舞,还拿了1958年的香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
除了骑车跳舞,DJ打碟也是一把好手:
唱、跳、rap,一应俱全(大雾)。
李小龙从小身子骨就弱,两条腿更是不一样长短,为了让他锻炼身体,他的父亲李海泉决定让他练太极拳,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修身养性。
李小龙7岁起就开始学习太极。一开始,李小龙十分急躁,学了些皮毛就不想学了。
这还得了?李海泉赶紧请来当时的内拳高手梁子鹏,好好教育这个小兔崽子。
在高手的指点下,李小龙对武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13岁时,李小龙拜叶问为师。
不过,由于李小龙有四分之一的德国血统,他的师兄弟们都有些瞧不上他。
于是,他就在自己家里设了木桩,每天勤学苦练,还练起了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
在一次出海划船的时候,他用手去击打海水,但是海水并没有受到他的影响,而是以柔克刚,适应万物。
这个一贯性子暴躁的少年,在那一刻突然有所感悟:水不正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谛吗?
正是在那个时候,李小龙意识到了:武术不单单是武术,背后还有极高的人生的智慧和自我修养。
1959年,李小龙赴美求学。
1960年,李小龙顺利考入华盛顿大学,大家都觉得,李小龙肯定会选择去学体育什么的。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小龙选择了主修戏剧,辅修哲学、心理学。
他在自己的文章《我为什么喜欢哲学》里写道:
我之所以选择读哲学,这与我同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
我常常问自己:胜利了又怎么样?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要?什么才是荣誉?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
于是,导师协助我选课程的时候,他认为,以我刨根问底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
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
当我告诉我的亲人和朋友,我选择了学习哲学时,他们都大吃一惊。他们都会认为,我会去学体育,因为从童年到初中毕业我唯一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就是中国武术。
事实上,武术和哲学虽看似对立,但我认为,中国武术的理论与哲学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了。每个动作都应该有它的缘由和来龙去脉。中国武术应该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论。我希望能把哲学精神融入武术,所以我坚持学习哲学。
正是因为这样,在华盛顿大学学习的时候,那个年少轻狂的孩子,慢慢蜕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人。
李小龙最喜欢的哲学家,就是笛卡尔。
在好莱坞名扬四海的时候,李小龙也是金句频出,被全世界的粉丝们奉为名言。
“‘无心’并不是没有情感和感觉,而是一种感觉没有阻滞的状态。就像河流一样,水永无停息地流动,不会停止,也不会静止不动。”
不光是哲学,李小龙也很喜欢写诗,或者是把一些古诗词翻译成英文。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管道升《我侬词》Who knows when meeting shall ever be It might be for years or It might be forever Let us then take a lump of clay Wet it, pat it And make an image of you And an image of me Then smash them, crash them And, with a little water Knead them together.——李小龙翻译版
当大四毕业时,李小龙决心进入好莱坞闯荡。
首次试镜时,欧美人只知道空手道、跆拳道,从没有人听过“中国武术”。李小龙说自己会功夫,考官还诧异地问到:“是中国舞蹈吗(Chinese Dance)?”
然而,很快,李小龙凌厉无比的拳脚就让现场的所有人佩服不已:
一代功夫巨星的电影之路,就此开始。
2
在当时,中国人在美国备受歧视,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好莱坞虽然用了李小龙,一直都没有给李小龙一个好角色。
一开始,李小龙得到的是《青峰峡》中“加藤”(Kato)的角色。
尽管李小龙演的是配角,戏份也不多,但他凭借精湛的表演和武打动作,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当时有个叫 Ric Meyers的影评人这样评价:“我相信在美国电视机前的每个小朋友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青蜂侠背后的那个家伙——他能踢能打,移动迅捷,令人印象深刻。”
以至于电视剧拍到后期,导演和编剧不得不做出调整,限制李小龙自由发挥,因为每次他一登场就太抢眼了,把白人主角的风头都抢走了。
拍完《青蜂侠》之后,虽然观众喜欢李小龙,但就因为李小龙是亚裔,依然饱受歧视,后面只能拿到一些客串的小角色。
在1969年的电影《丑闻喋血》中,李小龙也只是扮演一个反派华裔杀手,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他能努力在片场劝说导演修改一些场景,但始终接不到有分量的角色。在好莱坞郁郁不得志好几年之后,李小龙决定回到香港发展。
你们好莱坞看不起我,我就自己证明自己!
1972年,李小龙凭借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直接打破了亚洲票房记录。
在以前的电影里,根本没有功夫这回事,大家都是随便打来打去,没有什么观赏性。
李小龙的出现,直接开创了功夫片这个全新的系列,带起了全球武术热!
片子热播后,NBA球星贾巴尔慕名去找李小龙拜师,甚至专程放下球赛,到李小龙的电影里帮忙客串。
随后,《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接连几部功夫片的票房不仅连破纪录,而且在海外市场也产生巨大影响力。他在电影中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的招牌,说中国人不是病夫的桥段,在那个华人饱受欺凌的年代里,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傲慢的好莱坞在火热的市场面前,不得不低下头开始正视李小龙。好莱坞五大巨头之一的华纳主动找到李小龙,提议中美一起合拍功夫片《龙争虎斗》,在1973年的下半年上映。
拍武打片多年,再加上严苛的格斗训练,李小龙身上已经落下了不少伤病。在拍电影的时候,李小龙有时候会头痛病发,但李小龙依然十分敬业,经常在剧组加班加点研究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龙争虎斗》一上映就在全球爆红,连续四周问鼎北美票房榜冠军,最终创下2.3亿美元全球票房。电影中扮演少林弟子的李小龙不仅拳脚了得,还展现了“十八般武艺”:比如少林寺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巴西柔术,双节棍等绝技。尤其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双截棍,无论前进、滑闪、旋转、跳跃、腾空,还是银蛇环游、金棍护体,都能被李小龙耍得行云流水。
因为李小龙,纽约街头突然多了一群整天挥舞着双截棍的年轻人,他们模仿着李小龙的招牌动作,摆完pose还要来一嗓子李小龙的经典吼声。
《龙争虎斗》上映一年后,因为学李小龙舞双截棍的人太多了,常常爆发街头斗殴,纽约市不得不专门颁布了一项双节棍禁令:不准民众持有、贩卖生产或携带双截棍搭乘交通工具。
一直到2018年,美国布鲁克林联邦法院才解除了这个禁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美国纽约,你可以合法持枪,却不能持有双截棍,就因为李小龙。
然而,市民是禁了双截棍,但美国警察喜欢李小龙的都很多,他们把双截棍当警用器材练了起来。
在电影《龙争虎斗》大火后,李小龙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他准备拍下一部电影《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历程”,没想到这句话在现实中应验了。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拍片时突然陷入昏迷,这一觉睡去,竟再没有醒来,死时年仅32岁,英年早逝。李小龙去世后,附近3万居民自发出来,送别这位传奇功夫巨星。曾拜在李小龙门下的著名功夫影星麦昆,也赶来为李小龙抬棺。
当李小龙猝然离世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1999年《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小龙与英国已故黛安娜王妃、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2000年美国政府发行了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第一位华人。
在格斗界,美国《黑带》杂志也专门推出李小龙逝世30周年纪念专辑,来纪念“李小龙对美国武术界的恒久影响”。
李小龙虽然早早去世了,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在全球有着无数的粉丝。
有不少名人都曾拜李小龙为师,比如空手道冠军乔·刘易斯、NBA球星贾巴尔、菲律宾棍王依诺·山度等等,现年92岁高龄的日本人木村武之,更是连续几十年为李小龙扫墓。
钢铁侠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也是李小龙的忠实粉丝,经常被拍到穿李小龙的纪念体恤。
现在,只要一说到中国人,很多外国人脑子里就会自动联想“中国人人都会功夫”、“一拳就会把我打到墙上扣都扣不出来”,以至于都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这都是因为李小龙。
3
直到李小龙去世多年以后,大家回顾全球电影市场的时候,才发现李小龙的存在是如此的特殊。
在李小龙之前,中国人在电影里都是邪恶、阴险的丑角。
在李小龙之后,好莱坞又延续了自己对中国人的打压和歧视。
这么多年了,经典好莱坞、美剧的套路都是一个范式:
白人男主是负责打boss拯救世界的。
女主要么是一个除了好看什么都没有的花瓶,要么就是在他们眼里“具有异域风情”的性感美女,在自己的国家备受歧视,等着白人男来拯救的小可怜。
不知道满足了多少美国大兵对异国女人桃色幻想的《西贡小姐》
印度裔大概率是一个高智商IT男,专门负责技术。
亚裔男性要么就是么得感情的计算机器:
要么就是负责搞笑,而且故意设置成身材矮小的丑角:
亦或是压抑的小眼睛亚洲处男,神情猥琐,只会跟在白人屁股后面转。
电视剧《china burn》中,亚裔男性“Huang”,他只是碰到了女主胳膊一下,就起了生理反应,一副色中饿鬼的样子。
美剧《行尸走肉》有韩国企业投资,但是其中还是白人拯救世界,花了钱被塞进去的韩国小哥格伦依然瘦瘦小小,没啥战斗力。
而《X战警》中,几个越南亚裔都是贪财好色的主,智商也很低,被女主勾引后轻易杀死。
西方白人牢牢地掌控着话语权,他们根本不给其他族裔机会。
李小龙在美国初期受到好莱坞种种排挤的故事并不是个例,章子怡就曾经这样吐槽过:
“现在很多好莱坞大片用华人演员无非就是为了在中国上映时更好宣传而已,很多角色都是打酱油。”
亚裔演员在好莱坞不仅仅薪酬、选角受到的歧视,是所有族裔中最严重的,但凡有一点深度的角色,宁可给黑人演,也绝对不给华人演。
在好莱坞长期的影响下,“领导者”这个角色被固化在了白人男性身上,让人们形成了严重的刻板印象。
以至于很多受美国影响深的国家在拍电影时,自己都不敢让自己种族的男性当领导者了。
70年代的日本,在荧幕上大火的是硬汉明星,著名的高仓健,一身风衣墨镜的经典形象风靡亚洲。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年轻时,正赶上高仓健的《追捕》上映,硬朗、帅气的高仓健,成了无数女生的梦中情人。
那个时代的日本动漫,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想象力,宇宙星河,机甲,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
但现在,再想在日本影视中看到一个具有硬汉气质的日本人,已经太难太难了。
现在日漫里拯救世界的男主,最常见的形象就是“高中生”、废柴。
看得多了,大家都忍不住吐槽,忙着拯救世界的不是美国白人男,就是日本高中生。
2016年,中外合拍了一部《长城》,结果里面拯救世界的男主,居然还是白人男?
2017年,《战狼2》上映之后,豆瓣不少人直接炸了。
一些人纷纷质疑吴京的主角光环,说他在枪林弹雨中没被打中不合常理,一个人突突一群敌人是在意淫,一星差评!
《第一滴血》中,主角一个白人男,端着机枪一个人干掉几千个越南士兵的时候,没人说主角光环太扯淡了;
《速度与激情》各种灵车漂移,干坦克,打潜艇,怼鱼雷的时候,没人说不符合物理规律。
等到中国人当主角展现硬汉气质、领导者魅力的时候,就有人出来各种挑刺了。
在全世界的价值观里,大家都倾向于崇拜、喜欢有领导力的人。
美国好莱坞不让亚裔负责有领导力的角色也就罢了,我们自己还在精神上被这种观念洗脑,自己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这才是最可怕的。
数十年来,李小龙是打破好莱坞这种偏见和歧视的第一人。
现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好莱坞又在试图把他们对亚裔的偏见,重新加回到我们身上。
李小龙的形象,也被拿出来歪曲。
很多外国人,包括国人都喜欢拿李小龙的国籍说事,说他不是中国人。
但自制始终,李小龙面对媒体的时候,一直都在强调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漫威却创作出了以李小龙为原型的“上气”,让他变成一个杀了自己的父亲,跑去投入西方世界的“带路党”。
作为截拳道的创始人,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拳脚很快,在拍电影的时候动作经常需要慢放,因为正常速度放观众会看不清;
在《死亡游戏》中,李小龙更是能平地起跳,就能踹向2米多高的NBA巨星贾巴尔的头顶。
也可以和空手道世界冠军切磋:
但是,昆汀最近的《好莱坞往事》,还原了那么多好莱坞的明星,却独独让李小龙当一个没有真本事,无比傲慢,还负责搞笑的丑角。
我一直很喜欢昆汀的电影,但我不得不说,这一次,昆汀让我很失望。
如果昆汀不了解李小龙,就这样进行创作,那么作为导演,他是很失职的;如果昆汀了解李小龙,但还要这样创作,那他活该被被自己的演员抗议,被李香凝告。
原本要在10月25日上映的《好莱坞往事》,现在撤档了,不过不是因为李小龙的争议,而是昆汀不同意中国这边要求的剪辑,因为昆汀在电影里经常有血淋淋的暴力美学场面。
但说实话,昆汀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如果上映了,固执的昆汀极有可能把事情变成类似于NBA莫雷的大事,到时候就不是撤档这么简单了。
不过,无论好莱坞怎么打压、曲解华裔,值得欣喜的是,李小龙当初办到的事,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也办到了。
《战狼2》、《红海行动》、《哪吒》、《流浪地球》,等等等等,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里,中国人负责领导者角色,当自己的英雄,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在好莱坞文化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很多东南亚、南美的小国家,电影市场都被好莱坞大片牢牢占据。
只有东亚的中日韩电影市场,还有和好莱坞一争高低的实力,中国现在内地票房前十的电影,只有一部是好莱坞的。
在《上气》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时,有个外国人说,他认为漫威做得很不妥,但是他觉得中国人完全可以更淡定点,因为中国人已经有了《哪吒》,已经有了自己的英雄。
我想他说得没错,正因为我们自己的影视正在逐渐站起来了,在好莱坞再扭曲亚裔形象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一笑置之。
你们总是让亚裔负责猥琐搞笑的丑角,我们不看就是了,我们可以看自己的。
而且,等到哪一天有了机会,中国在全球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把李小龙的故事拿出来好好地拍,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这个儒雅、帅气又能打的李小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