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3人!31岁北大美女博导获世界科研大奖,她的硬核学霸人生才是亮点!(组图)
“做科研并且能出科研成果,一定是首先你对它足够热爱,然后足够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才能真正做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是不分昼夜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昨天,环环发现热搜上出现了一枚美女学霸↓↓
她是北京大学美女博导黄芊芊。
不过人家可不是因为外型上的热搜,而是真本事。
前不久,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IEEE)在举办国际电子器件大会(简称IEDM)期间,该协会主席向黄芊芊颁发了2019 IEEE青年成就奖,以表彰她在“超低功耗微纳电子新原理器件等方面的出色工作”。
这个消息直到昨天才因媒体采访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感叹:“太优秀了,我仿佛是来地球凑数的”“学问好,颜值高,头发还多,简直神仙”……
其实,这已不是黄芊芊第一次走红网络。
去年,她曾与北大其他六位不同时代杰出的“北大新生”——“敦煌女儿”樊锦诗、“开启北大新百年辉煌的校长”许智宏、“从下乡知青到海龟学者”的海闻、“中法文化的摆渡人”董强、“传承儒者之风”的周飞舟、“登上珠峰的北大博士”庄方东,一起亲手写下书信,讲述他们的“北大情缘”,为2019级本科新生送上特别的礼物,让许多网友羡慕不已。
17岁进北大,28岁成为博导,还有数不清的荣誉,在很多人看来,才31岁的黄芊芊这人生简直是开了挂。可实际上,她的成功并非偶然。
拿奖拿到手软的女科学家
对普通人来说,IEDM就是四个英文字母而已。但在国际电气技术领域,它有着特殊的地位。
IEDM始于1955年,在国际半导体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更被外媒誉为“微电子器件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IEDM在举办期间主要报道国际半导体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著名高校、研发机构和英特尔、IBM等企业报告其最新研究成果、技术突破的主要窗口及平台之一。近年来,有关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的许多重大技术突破都是通过IEDM正式发布的。
而黄芊芊获得的IEEE青年成就奖设立于2009年,每年颁发一次,旨在激励、认可及支持在电子器件相关领域取得技术成就的职业生涯早期学者。2019年,全球只有3人获得这个奖项,黄芊芊作为亚洲地区的唯一获奖者,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二位来自中国科研单位的获奖者。
兴奋之余,她表示,这次获奖是对她十多年来科研成果的肯定。
在此之前,黄芊芊也是拿奖拿到手软:曾入选2017年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是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9年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科学家理事会理事,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奖励与荣誉。
努力型学霸
平时我们常说,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黄芊芊就是这样一枚努力型学霸。
她出生于江西,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后来,母亲下岗在家,懂事的黄芊芊学习更加努力,从不让母亲为她操半点心。
在学校,黄芊芊一直是佼佼者。她的高中老师至今都记得,她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每次回答问题都有条不紊。
2006年,17岁的黄芊芊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然而,这才是她学霸史上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大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学霸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本科毕业后,黄芊芊本可以选择前往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深造,但她反复权衡后,决定留在北大继续学习。2015年,她获得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少有的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纯粹的“国产”博士。
2017年,黄芊芊博士后出站,并正式成为北大微纳电子学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必须有祖国!
从第一次迈进实验室至今,这种“两点一线”的日子,黄芊芊已经过了十多年。
大三时,她开始研究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的应用。该领域属于基础学科领域,一旦有所突破,就会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几乎能够开创一个新时代。
为了攻克科研难题,熬夜通宵、睡研究室对黄芊芊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在她看来,这一点也不辛苦,更是“科学家的日常”,“做科研并且能出科研成果,一定是首先你对它足够热爱,然后足够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才能真正做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是不分昼夜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曾经,中国在微纳电子器件领域还很落后,一直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而黄芊芊的工作正是围绕着解决微电子器件领域的世界性科研难题展开。
IEDM平台素来以严格筛选论文质量著称。她从2011年开始就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文章,不断加强来自中国的话语权。
在黄芊芊的个人学术主页上,显示着她近十年间在IEDM、IEDL、IEEE TED等各大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的论文。这些都是她这么多年来辛苦科研的结晶。
在基础学科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像黄芊芊这样能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扎实做基础科学研究和持续前沿创新的科学家其实并不多。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群科学家们的坚持,中国的产业、经济才有了今天的飞跃发展。
高中毕业后,黄芊芊曾回母校和学弟学妹们谈心。当时,她将朱光潜的一句名言送给了后辈们——一个人生活力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黄芊芊深知自己今后的挑战会更多,但她从未有过一丝畏惧。兴趣、执着与使命是支撑她在这一领域深耕不怠的无限动力。
她希望今后能够朝着超低功耗器件及应用的研究方向脚踏实地继续前行,将研究推向极致,做出能够真正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世界的成果。
在黄芊芊的心里,她时刻牢记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必须有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