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疫情随笔一 | 我怀疑病毒还没感染我的身体,但已"侵入"我的脑子...
这段时间基本上一天12小时都被疫情的各种消息缠绕,睁眼就是总理发布会,睡前又是卫生官的采访,信息很多想法很杂,于是想从这篇开始定期简单写个小随笔,简单说说所见所想所感。
COVID-19在澳洲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的开始是澳洲对中国大陆实施旅行禁令之前,那时候我们看新增确诊都是看新闻的态度,哦,又有一例新增了,在哪里哪里。
在戴口罩上,不少人囤不少人买,但是已眼见吧,真正在路上一直坚持戴着的人不多。之后大概中场休息了2周,留学生可以中转回来了,但是韩国、伊朗和意大利等等的情况逐渐不好了,于是下半场开始了。
现在回想起来,下半场的开始并不是突然看到新州/维州确诊数字突然变多,而是厕纸。。。
不知为何厕纸对我产生了一股魔力
关于为什么全世界的人在发生疫情的时候抢厕纸,看了不少段子和谣言。
看过笑完之后还是继续囤厕纸,不说抢吧,在超市有幸能看到厕纸或者说看到跟纸相关的,厨房纸、餐巾纸、纸巾盒,不知道为何脑子里就突然出现一个声音:去吧!去拿吧!
只看到空空的货架的,回到家后第一次认认真真清点家里多少厕纸,心里开始盘算,明天一早或者晚上快关门的时候,是不是要去看看?
于是我来澳洲这么多年第一次早上6点和晚上11点各去了一趟超市,就为了能看上厕纸一眼。
恰巧今天看到一篇澳洲人报的一篇报道,解释全球不分国籍不分人种都在抢厕纸的心理原因,分享给大家看看:
The Psychology of Pandemics的作者Steven Taylor说:我认为,这样的场景在社群媒体流传的戏剧性画面中可能特别显眼,因为抢购现象显而易见,卫生纸包装又与其他商品不同,买到让人觉得有安心感。(哈?)
这位精神病学教授继续说:人们认为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让自己和家人获得安全,因为除了洗手和自我隔离,大家还能做什么?
他还指出另一种心理作用是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就是看到大家都在抢我也不想错过的概念,比如说输了100元比赢了100元更令人难受。
如果我们之后发现需要卫生纸,而在我们有机会买到时没有出手,我们真的会觉得很糟。走过路过都不想错过的感觉。
因此,他认为这是大家锁定厕纸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规避厌恶感受的方式。
经济学家则用零风险偏误(Zero-risk Bias)来解释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可能偏好将相对容易解决的小风险降为零,胜过付出更多代价降低更多大风险。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卫生经济学家Farasat Bokhar说他的想法是人们希望在有限预算下满足掌控欲。(部分也是因为在疫情爆发的当下,我们有种失控感。)我们选择购买一些可以囤积的便宜物品,想着说反正会用到的。
越买越觉得家里缺了东西
上面说【选择】购买【一些】可以囤积的【便宜】物品,那随着四面八方洗脑的加剧,还因为主要超市逐步限制购买行为,反而让我越来越感觉家里好像什么都缺。。。还被不知为何加进了一个囤货群。。。
看到家里还有半袋的米,突然感觉太少了,应该买一点,然而不是才说少吃碳水吗。。。
看到大家都在买意面,默默拿了一袋和一瓶番茄酱,买完后回到家,才想意面到底怎么煮。。。从来做过。。。实际也不爱吃意面。
然后就是缺一切!!!从没感觉家里物质这么匮乏,午餐肉可以买几盒,冷冻蔬菜是不是要备着,饺子各种口味来一盒,罐头吞拿鱼可以存一点,各种肉都进货,什么时候能吃到不知道,反正可以冷藏冻着,一段时间都不会坏,希望日后我不会忘记了曾经有这么一坨肉。
发展到到现在,以前每天下班感觉饿,现在感觉每天下班都想去超市逛一逛,或许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买呢?或许吧,反正看到了就知道了。反正家里有一堆以前从来不会买的东西,不过冰箱真的已经塞不下了。
也可能是一种危机感,感觉现在不买,不知道近段时间有没有机会再买了...不知道这段时间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症状。
个人觉得,特殊时期适当囤货是合理的,在我理解来,这也是总理说的common sense中的其中一种sense,至少这是我们重视COVID-19的其中一种表现,但是一轮轮去扫货和囤货,组团疯狂囤,还有那些野蛮争抢和攻击性的行为,就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点击链接,实时关注你身边疫情动态。留意高危区,在澳华人齐心协力度过疫潮!速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