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家线上“开方” 向澳洲传递战疫“中国经验”(组图)
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其中,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国家卫健委将中医药纳入诊疗方案,到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从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到整建制包方舱、所有方舱医院配备2到3名中医专家……在此次战疫中,中医药又一次大显身手。
当下,面对全球疫情不断升级的关键时刻和严峻预期,分享经验、凝聚合力、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团结应对正在形成强大共识,在此背景下,为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让中医药助力全球抗击疫情行动,4月4日,中国·澳大利亚新冠肺炎治疗视频国际学术交流会举行。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防治方案亮点
“在此次国内抗击疫情中,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整建制承包方舱,每个阶段都发挥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表示。
张伯礼院士介绍说,新冠肺炎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也有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以及肌肉疼痛。冠状病毒主要损害的是肺脏和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伤害,白细胞数量减少,引发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这“一高一低”是整个病理的关键环节。
“第一周是关键拐点,病毒的传染性更强,毒力最强,如果到了7天,没有引起炎性因子的风暴,免疫功能基本平衡,第二周就可以痊愈,这是轻症和普通型,如果一周后出现病情急转直下,就可能会转为重症。第三阶段就是扶正祛邪,康复益气养阴。” 张伯礼分析说。
张伯礼说:“历代中医治疗疫病有丰富的经验, 这次,我们利用几十年中医药现代化积累的经验,采用现代的方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上了临床流调。”
据介绍,此次疫病的症候特点“湿毒疫”,符合传染病的口鼻耳入,湿邪和毒邪的特征明显。主要伤害脾肺,治疗也是以化湿解毒为主。
临床分为5个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调查显示,轻型、普通型占80%,重型、危重型占20%。
张伯礼分析指出,此次新冠与SARS的区别在于,SARS属于温热疫,新冠是湿毒疫。传染性上,新冠更大。毒力上,SARS更大、死亡率更高。临床特征上,SARS是高烧,新冠则为低热。损伤部位上,SARS损伤肺,新冠是肺和免疫系统,新冠对免疫功能损伤要重。肺的损伤结果上,SARS导致肺纤维化,新冠是肺的深部小气道、肺泡的损伤。
“病毒湿邪多变,无症状和复阳的现象证明新冠病毒要狡猾复杂多,不透明得多。” 张伯礼称。
此次,中医药在治疗轻症和重症上作用明显,可以缩短发热咳嗽乏力症状持续的时间,同时改善肺部影像,提升淋巴细胞的数量,降低炎性介质。“更主要的指标是,可以降低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这个意义尤其大。”张伯礼认为。
在重症和危重症救治上是中西医结合,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中医在血氧饱和度不稳定,炎症控制不及不佳,控制病情恶化发展等病理环节上可以发挥作用。为此,组织了12个中西结合的会诊组,对所有重症大巡回。
在恢复期,有些患者特别之前是重症的,两次病毒核酸转阴,肺里炎症有所吸收,但没有完全吸收彻底,肺功能、免疫功能没有得到完全修复的情况下,那么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呼吸锻炼,中药修复,理疗食疗,等方法,就可以帮助让患者完全康复,减少后遗症。
以不变应万变 中医综合治疗形成“方舱经验”
在此次新冠肺炎救治中,江夏方舱医院是第一个全部由中医医院负责的方舱医院,中医药、特色疗法、中医理念都成为了医院的特色,并实现了“三个零”“一个低”(零死亡,零轻转重,零阴转阳,医疗诊治费用低)。
张伯礼院士介绍说,在方舱医院里面主要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大部分是汤剂,这种群体的相同病因,临床表现相似的,我们用标准化的通治方,个别不适应症用配方颗粒,重症康复期给予辩证论治、一人一方。同时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按摩、贴敷、压耳、刮痧、针灸),太极拳、八段锦辅以锻炼,取得了效果。
结合此次中医药战疫经验,张伯礼院士建议,重大传染病出现的时候,中医药参与、整建制承包定点医院要作为体制制度上的安排。中医药和西药并肩战斗,特别是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背景下,中药以不变应万变,通过症候演变的规律就能确定治疗方案,这一点是有效的。
对于中医单位,在急症、重症、热病这些学科要加强建设,骨干人才要掌握传染病知识,平时可以在热病感染病中使用,战时可以发挥“突击队”作用。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加强中医药重症学科的建设。
助力海外防控 中医药需因事因地因人制宜、辩证治疗
澳洲皇家普通科学院院士、澳洲中国医师联合会副会长李江对澳洲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据介绍,澳洲疫情的趋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5个病例全部都是武汉或有密切接触史。当时,澳洲中国医师联合会紧急建议,从中国回来的自我隔离14天;确保全科医生队伍有足够的防护,包括口罩;建立专门的电话热线;定期发布确诊信息;专门医院处理疑似病患,也就是发热门诊或新冠门诊。第二个阶段,从3月1日到现在,澳洲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例和第一个人传人的病例开始,人传人本地流行了。这是一个流行的转折点。
“目前,政府进行了边界控制,检查追踪接触史,隔离患者。同时民众也开始对疫情产生焦虑。很多人有焦虑引发的不适症状,如头疼、胸闷心悸、紧张。有的人有恐冠症,为了避免感染,推迟了自己必须的医疗治疗比如糖尿病人、高血压,能不来就不来。民众的焦虑水平随着病例增长的和戴口罩人的增多而增高。” 李江描述说,目前,各州和联邦每天公开确诊人数,信息公开,让民众对于周围疫情有足够了解,卫生部门也在进行公众教育,包括手卫生、戴口罩、咳嗽礼仪、保护高危人群、健康习惯等,回澳人员由自我隔离到强制隔离,同时也增加健康拨款,发热门诊由几个发展到100个,拨款给家庭医生支持远程治疗患者。可以看到,政策在跟进疫情形势逐渐改变。
“目前,是中西医结合是最好的时期,”澳洲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主席、澳洲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执行主席、天士力康平国际医疗集团(澳洲)创始人陈星惠称,通过天士力康平医疗中心,了解到当地很多留学生、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对于中医药有广泛的需求。
针对全球蔓延的疫情,张伯礼指出,交叉感染、控制不当是当下海外疫情快速蔓延的因素,必须隔离,而且应该用药。“在疫情急速爆发期,医疗资源紧缺、病人聚集多的现实下,我们让隔离点的病人普遍服中药,效果明显,及时有效地截断了疫情的蔓延和扩展之势。”
对于华人能否服用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提高免疫力,张伯礼院士建议,南半球现在进入秋季,根据气候特点、症候特点,因事因地因人制宜,尽量辩证治疗。在预防方面,对有密切接触史、发热、咽喉不适、疑似的人员鼓励吃中药。上火内热太大,咽喉、鼻子、眼睛干,可以吃点清热解毒的药物,免疫力低的、体虚的人要辨证论治。对健康人,不鼓励人人都吃中药预防。每个人调适好自己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中医药传承创新生动实践 “云中医”分享中国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在致辞中指出,在我国此次疫情防控战争中,中医药是一大特色亮点,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论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以中西医联合巡诊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新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的实践。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闫凯境表示,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严峻时刻,更多更快地参与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的行动,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支持下,天士力发起组建了“聚智国际中医药共享平台”,希望利用互联网“云中医”系统,打造一个国际化中医药学术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联动中国和国际两方面专家资源,将中医药诊疗技术和临床经验,分享给世界各国。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专门设立了“国
学术协作平台”,张伯礼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领衔,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的9位专家,已经进入这个平台的专家库。
此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天士力控股集团、澳洲中国医师联合会、澳华中医学会等单位协办。会议主会场设在天津,同时分设北京、武汉、澳大利亚等18个分会场。
点击链接,实时关注你身边疫情动态。留意高危区,在澳华人齐心协力度过疫潮!速戳实时疫情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