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已对致病性产生影响(组图)
新冠疫情不仅仅对人民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还会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衰退,近日来,已然成为新冠疫情“震中”的美国在确诊78万例、死亡4万人的情况下,美国多个州却不断爆发“复工”游行,并且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表示支持,称后续将“解放”这些州。
贸然复工复产极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感染浪潮,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新冠病毒(SARS-CoV-2)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也将越来越多,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近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郑敏、吴南屏,及浙江大学生科院蒋超等人合作,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表题为:Patient-derived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报告了从11名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新冠病毒都具有至少一个突变,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冠病毒株在感染Vero-E6细胞系时,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最高可达270倍!
世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不断升级,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突破240万,死亡人数超过16万人。在4月19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视频会议上,世卫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对疫情应对能力不足的非洲及其他国家表示担忧,并呼吁二十国集团继续支持全球抗疫行动。
目前,SARS-CoV-2的基因组调查数据显示,单核苷酸变异(SNVs)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即便多项研究表明SARS-CoV-2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广泛的变异,然而,这些突变是否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造成影响的相关研究却十分匮乏。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名COVID-19患者体内分离出SARS-CoV-2,对这些病毒株的基因组进行超深度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它们的编码序列中携带1-5个突变。
紧接着,研究人员使这些病毒株感染Vero-E6细胞系,并分析其感染能力。他们发现,这些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新冠病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CPE)和病毒载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最高差异可达270倍!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这些病毒株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6种不同突变,包括2种不同单核苷酸变异导致的相同的错义突变。结构分析表明,该突变残基位于S蛋白的S1亚基N末端结构域中的一个柔性环状区域,并且该结构域正好位于与ACE2结合的C端结构域的旁边。
总而言之,在此项研究中,李兰娟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提供了直接证据证实:11个分离自病人的SARS-CoV-2病毒株产生了至少一个突变,并且这些突变能显著改变新冠病毒的致病性!
因此,除了不断积累基因组测序数据外,还应尽可能在细胞水平对病毒变异进行监测。更重要的是,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新冠病毒株正在发生的变异,以避免潜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