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裔影星发文反对歧视中国:这样只会让更多美国人死亡,傻X(组图)
最近,洛杉矶时报上,亚裔演员John Cho约翰赵发布了一篇文章。
《新冠病毒提醒我们这些亚裔美国人,我们的归属感,是有条件的》
因为中国是最先发现处理新冠病毒的国家,又被别有用心的政客为了推锅各种指责,所以全世界范围内,都爆发了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
而约翰赵,在这篇文章中,也写出了很多,让人心酸的细节。
“我打电话告诉父母出门要小心,因为他们可能会被攻击。
这感觉太奇怪了,就像是他们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经提醒过我这个社会把我们当作外人充满敌意,所以要小心,不要远离家人,要和同类人一起出行。”
他以自己作为例子——
“小的时候,父母鼓励我们像本地人一样说话行动,期望只要我们这样做,亚裔身份就不会成为我们的劣势。
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演员,父母的期望似乎实现了,陌生人对你也很友善。
但总有些歧视从细节流露出来,总有一个时刻提醒你,种族,定义了你的一切。”
“911过后,我的印度裔朋友在每次飞行中都会被“随机”抽查到。而现在,亚裔正经历着这种时刻。
这场瘟疫正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归属感是有条件的。
前一刻,我们是美国人,而下一刻,我们就是把病毒带到这里的外国人。”
在这样的种族歧视之中,人们往往会推出“模范少数族裔”,塑造一个神话,让人们觉得种族不是问题。
你看,有一些亚裔典范已经高高在上,制度没有不公,叫嚣者应该保持安静。
约翰赵说,像自己一样,所谓的"成功者”,被用来堵住同胞的嘴:如果有人可以成功,而你没有,那一定是你的错。
向上滑动阅览
前几天晚上我给我父母打了个电话,提醒他们出门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因为他们可能会遭到口头甚至是人身攻击。
这感觉太奇怪了,仿佛我们的角色对换了。我对他们的恳求就和在休斯敦长大的时候,他们对我的警告如出一辙。他们曾经告诫我,这个世界是充满敌意,并且把我们当做外来人。所以他们提醒我,不要远离家人。要紧跟我的同类。
新冠状病毒也许可能起源于中国这件事催生了一系列反亚裔的仇恨犯罪。
横跨美国,亚裔父母和孩子们都打了类似我打的那通电话。朋友们在短信中述说着亲身经历的辱骂,在脸书上分享文章的链接,结束语总会说一句,突然仿佛代表了不详的,“注意安全”。
成长时,我们总会假设,只要我们变得足够美国人,就再不需要这样的警告,我们终究会安全。
为此,我的父母总是鼓励我和弟弟尽可能多看电视,这样我们可以学会像当地人一样说话和行动。他们的期望是,种族不会成为我们 --他们的孩子们-- 的不利条件,只要我们知道怎么做。
当我成为一名演员(也许就是因为看了那么多电视)并真正开始工作时,我感觉到父母的期望正在实现--大门敞开了,陌生人更友善了。
在某些方面,我开始过上了没有种族区别的生活。但我后来才知道总会有一个时刻提醒你,你的种族定义了你的一切。
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瞬间,就像销售人员用"Konnichiwa "向你打招呼。或者也可能是一连串的时刻,就像2004年我和Kal Penn为宣传《Harold &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寻堡奇遇)》而进行的媒体巡演,那正是911事件后的几年。
我们飞遍了全国 -- 纽约、芝加哥、亚特兰大、西雅图 -- 而渐渐的形成一个糟糕的规律:一次又一次的飞行,Kal(美国印度裔)会被拉到一旁进行 "随机 "检查。
有一次,Kal的朋友Gabe也加入了我们,当我们过安检时,Kal又被选中接受检查,而我和Gabe安然无恙地通过。我们拿起行李,在一旁的长椅上等着Kal被放行。整理着他的背包,Gabe突然说:"Kal会很恼火的。" 闻声我看了看他背包里面,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这么说。
Gabe,一个白人,最近刚去露营了,并且忘了从背包里拿出他那把和兰博一样大小的猎刀。我倒吸一口气,回头看了看Kal,他正看着运输安全局的工作人员把他包里的东西倒出来。这就是现实。
亚裔美国人现在正经历着这样的时刻。这场大流行病正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归属感是有条件的。
前一刻,我们是美国人,而下一刻,我们就是把"病毒 "带到这里的外国人。
和名声一样,"模范少数族裔 "的“神话”会给人一种 "无种族 "的错觉。把一些亚裔典范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就会让那些质疑制度不公的人安静。
我们所谓的成功被用来证明这个制度是有效的--如果它对你无效,那一定是你的错。哪怕我们有12%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只会让对各种肤色的人不利的现状持续。但也许这个“神话”最深层的影响是它让我们沉默。
它诱惑亚裔美国人,让我们代表它行事。它说服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反过来鼓励我们接受它。它让你觉得自己被保护,让你觉得自己就是模范的那个人。
由于这些刻板印象可能是正面的(勤奋、擅长数学),这让人们 -- 包括我们自己 -- 认为反亚裔的情绪并不严重,认为只是轻版·种族歧视。这让我们将当前的亚裔仇恨犯罪浪潮视为微不足道、单独的、不重要。
想想那些大大咧咧嘲笑亚洲人,但在涉及到其他群体的时候却会克制自己的喜剧演员。当然,伴随着虚假的正面形象而来的是负面的刻板印象(你狡诈,你抢了工作,你腐败)。
在我高中时因拉丁文测验作弊被识破后,我记得老师问我:"为什么你们韩国人都是这样的作弊者?"
在这样全国紧张时期,正是这些黑暗的偏见占了上风。我妻子的家人在二战期间被关进集中营,哪怕她的大伯父正在美军的一个全日裔美国人营里战斗。
1982年,Vincent Chin一个美国华裔汽车工人,在底特律被残忍地殴打致死,只因凶手指责日本人 "抢走了 "汽车业。
而就在不久前,布鲁克林区的一名亚裔妇女在倒垃圾时被人泼了硫酸,这是在逐渐增加的案例中的另一起针对亚裔的攻击事件。
我是1978年6岁时来到这个国家的。在海湾战争开始前的军事集结期,1990年11月21日入籍。我记得在入籍仪式上,法官问我,如果有需要,我是否会穿上军装保卫国家。
这让我很惊讶,完全没有想到会被问这个问题,虽然我和朋友有考虑过可能会被征召入伍,而我也花过不少时间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是认真的。我得到了我父母想要我拥有,并且花了一生的时间去争取的公民身份。我不会让任何人告诉我或者像我一样的人,我们不是真正的美国人。
如果说新冠状病毒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打补丁并不能解决一个已经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从未像现在这样简单。你不能只为某些人维权,而不为其他人维权。就像病毒一样,不受控制的侵害行为也会疯狂地蔓延。
请不要让仇恨变得轻描淡写,也不要认为它只存在遥远的地方。仇恨就在你身边发生。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它,说点什么。如果你在工作中听到了,就说点什么;如果你在工作中听到了,就说点什么。如果你在你的家人身上感觉到了,就说点什么。
为你的同胞们站起来。
全文翻译 BY RURURIN
而在博主RuruRin将这篇文章全文翻译分享后,也有人感慨:
在反歧视这件事情上,亚洲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当种族歧视者,在带着刻板印象去仇视中国人时,没有一个亚裔能因为自己没那么中国而幸免。
他在长文中说:“你不能只为某些人维权,而不为其他人维权。就像病毒一样,不受控制的侵害行为也会疯狂地蔓延。”
也因此,约翰赵虽然是韩裔,但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站出来为中国发声,反对将病毒推锅中国。
“把这个病毒"中国污名化”,只会让更多美国人死亡,傻X。”
Ching Chong:对中国的贬义代指
约翰赵能在美国主流都各种污名化中国推诿责任的时候,早早站出来为中国发声,让很多受到不公待遇的人都心生好感。
他不是第一眼倾心的绝世美颜大帅哥,又长年在美国影视圈发展,国内名声并不算很大,有很多人没听说过他。
但如果仔细了解他的过往,就会觉得……
这位有勇气有担当的哥,真的越看越帅!
1972年出生的约翰赵,现在已经是47岁的人了,年近半百,但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来。
他出生在韩国,但在6岁的时候就和全家人移居美国,24岁的时候从伯克利的英语系毕业,而后一边在韩国青年中心当着英语老师,一边在好莱坞拍着戏。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好莱坞的薪酬无法养家糊口的人来说,加一份稳定收入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我当时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到40岁的时候,能成为一个不需要第二职业的演员。”
但和无数在好莱坞苦苦挣扎的小透明相比,他无疑也是幸运的。
他作为毫无名气的亚裔,往往只能跑跑龙套。最开始,也只有当人们需要一个亚裔角色的时候,才会有人找到他。
1999年,一部名为《美国派》的喜剧,需要一个“MILF Guy”,没错,MILF就是那个你可能会在PH站上看到的"熟女"。
而这个词,就是由约翰乔在《美国派》里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创造的。
这位Milf Guy,在看到同伴妈妈照片的时候,脱口而出了这个单词,又和同伴解释道,这个词,就是缩写(mom I'd like to fxxx)。
这完完全全是个龙套角色,但这部电影却爆火,甚至让这个词也普及成了一代人的共识。
约翰乔,也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成为了亚裔演员中的小有名气的人。
这是个很戏剧化的开始,他甚至在拍的时候从没想过这个电影会被大众注意到。
电影爆火的时候他不在美国,而他回去的时候,竟然有小孩子在路上见到他时就围着他喊“MILF!MILF!”
他在Reddit上叙述了这段过往,还说自己当时懵逼了很久,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emmmm……成为MILF一词的普及者我真的很抱歉,我不确定我们的文化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词,不过台词就在那里,那一刻,就是我说出来的台词。”
“它在不经意间,开启了我的喜剧生涯。”
凭借着这个名字都没有的龙套带来的知名度,他开启了自己带着欢乐色彩的好莱坞闯荡之旅。
作为亚裔演员,他很少能拿到特别大的主演角色,却经常会在不同的剧集中客串。
他曾经出演过《老爸老妈浪漫史》,作为一个不择手段的法律公司代表,企图用马修的梦想引诱马修加入他们的公司。
他出演过《丑女贝蒂》,在第二季中出现了三集,扮演会计亨利负责搞笑的挚友肯尼。
出演过《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因为工作过于劳累而睡着出了车祸,导致脑震荡失忆的外科实习生马歇尔
出演过《豪斯医生》的病人Harvey Park
他笑着说——“我觉得我真的成了一个三陪小姐,每天跑到不同片场拍戏,不在哪一部剧中饰演固定角色,不过我还是觉得这很好玩。”
“这让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奇怪的演员,但很有趣,不停地出现在各个剧集,这也能增加知名度。”
不过,真正让人熟知的,还是《星际迷航》中的苏鲁少校。
他笑着说:“有一些动作角色你永远不可能得到,比如去扮演一名牛仔。但至少,出演苏鲁圆了我的迈入太空的梦想。”
他为了塑造这个角色,主动去进行了两周的搏击训练,希望能够给人们留下更多关于亚裔的阳刚形象,表现出角色的坚定与自信。
人们终于看到,他除了搞笑角色,能够塑造出的另一面。
有人曾经要求过他为饰演的一个胖骗子的角色刻意加重亚洲口音,但被他直接拒绝了。
“我不想让孩子们看到喜剧中这些操着口音的角色,他们会将观念带到自身,嘲笑身边有着口音的同伴。”
他说,在好莱坞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充满了好莱坞式的种族主义,那并不是直接的攻击,而是潜移默化的暗示。
也因此,他拒绝了所有侮辱亚裔和亚洲人的角色。
突破人们过往观念的束缚,成为一名正剧演员,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他不希望永远在喜剧里,演着搞笑角色。
“我扮演的角色,不想再延续亚洲的陈规定性观念,再加深人们的刻板印象。”
2014年,他成为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一个主演的浪漫爱情喜剧的亚裔。
这部剧,就是至今仍然会被人提起的《再造淑女》
约翰赵饰演的男主,毒舌又保守,却在关键时候非常体贴尊重,备受身边人欢迎的精英高管。
女主的扮演者是曾经饰演过星云的凯伦吉兰,而在剧中,她是一个“活在网络上的网红”,网上粉丝千万,现实里却一个朋友都没有。
女主找到了男主,希望这个与她完全相反的男人,成为她的形象顾问,帮助她重新回到现实。
这部剧幽默而风趣,讲述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灵魂碰撞,却也被彼此身上的闪光点所吸引,慢慢互相理解的故事……
这部剧不狗血,没有太多的误会,每个人都十分讨喜,就连亚裔的男主,也用十分正面的角度去塑造,成为一个很有魅力的角色。
在美国,在亚洲,都获得了极多的好评。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播出6周后,美国广播公司宣布取消第二季的拍摄计划。
或许是这样暧昧而温柔,却没有直接狗血的故事并不会受到大多数美国观众的喜欢,但这仍然成为了很多人的意难平。
2020年了,仍然有很多小伙伴,在喊着自己的不甘心。
但他的努力,仍然是有意义的。
在之后,他做到了更多的“亚裔第一”,为更多像他一样的亚裔演员,开辟出一条道路。
种族不应该成为限制,亚裔也可以不是搞笑人物,不是龙套角色,也可以浪漫温柔,可以有深度有内涵。
2018年,他出演了《网络迷踪》。
在这部剧中,他饰演一个女儿突然失踪的父亲,靠着社交网络的破解追查,展开调查,抽丝剥茧,寻找爱女下落。
这部剧,让他成为了第一个大银幕惊悚片的亚裔主演。
“海报上一张亚裔的脸,已经在瞬间说明了太多事情。
这种表达简洁有力,其影响意义深远。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也在用一种平常的方式去展现亚裔家庭。
它所传达的信息,已经比整堂亚裔美国人研究的课程更多 了。”
这部电影以500万美元的成本,取得了6700万美元的票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他,却在接受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意”。
——所有人都在问我,成为第一个做到这件事的亚裔是否兴奋?但我更期待的是有朝一日,让亚裔成为主演这件事情,不会成为新闻。
“成为首位固然令人兴奋,但知道这件事也让人有些失落。我并不想再成为亚洲第一,因为这意味着……
从来没有亚裔人,做到过这件事情。”
“有人说,我不能想象一个亚洲男人的屁股出现在美国电影里。
但——总有人要来做这事。
我冲破了'屁股防线'。”
他的戏谑中,也隐藏着更多的深意。
成为亚裔第一,被人戏称“亚裔之光”,固然是突破,但也意味着道阻且长。
他现在可以说已如自己所言,成为了“成功的少数族裔典范”,不再会遭受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
但他却毅然坚持不懈地发声,去为更多的人,争取平等。
是个很温柔的人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