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有效治疗药物引热议!感染者90%有慢性病,全球民众对这类需求猛增(组图)
前段时间被热议的羟氯喹治疗新冠病毒的方案给深深处于疫情之中的全球人民带来希望。
据华盛顿华人资讯报道,3月21日,印度卫生部建议羟氯喹作为治疗和密切接触者预防用药;3月23日,美国医生Vladimir Zelenko公开推荐氯喹治疗方案,显示已治疗350人,同时在法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中发现,两种抗疟疾药物:羟氯喹和阿奇霉素的组合已显示可在六天内治愈冠状病毒患者,成功率为100%。
4月2日,华盛顿时报公布的一项针对6000多名医生的国际调查表明,羟氯喹被医生评为冠状病毒“最有效疗法”。
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媒体表示,他“可能”服用羟氯喹药物作为预防。同日,美国医生Vladimir Zelenko羟氯喹方案最新数据为治疗900人,成功率99%(一人未遵循治疗方案死亡)。
然而,人民心中特效药的希望很快被残酷破灭因这款“神药”被部分媒体频频报出有发生事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专家小组也发表了关于反对使用羟氯喹+阿奇霉素治疗新冠状病毒的建议,理由是:担心毒性。
法国的研究人员在检查了181例需要供氧的患者病历后发现,约一半需要供氧的人曾在48小时内服用过羟氯喹,并且8名患者出现了心律异常而不得不暂停用药。瑞典的一家医院因羟氯喹严重的副作用,例如心绞痛、视力下降、心跳过慢或过快从而引发致命的心脏病等原因,不得不叫停了羟氯喹的供药。
这还不算,在面临全球医疗界仍然对新冠病毒的治疗和症状有限的情况下,USAToday最新报道,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病毒。
新冠病毒感染者90%自身存在慢性疾病来自CDC的报道显示,在所有感染冠状病毒的患者中有90%的患者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49.7%的患者患有高血压,48.3%的患者有肥胖症,34.6%的患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28.3%的患者患有糖尿病。根据路易斯安那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发布的数据,这些情况在已故的COVID-19患者中更为普遍。
城市君把自己的家庭成员挨个在脑子里闪过一遍后,发觉,这年头谁还没个慢性病呀?(一脸苦笑),平时不用吃药的但因免疫力、内分泌等引起慢性病的大有人在不是吗?比如家里的老人血糖血压血脂心脏都好的,真的是满满的感恩了。人人都知道—慢性病不是小事调理需要早下手,功在平时~来自美媒Reuter.com的报道,自3月1日纽约宣布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以来,大家对中草药的需求量猛增。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美的爆发,中草药配方处方订单几乎翻了一倍!
面对凶猛未知的新冠状病毒,许多人都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增强自己的抵抗力,毕竟目前还没有官方有效的治愈方法,更没有疫苗。
中国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打完后头晕发低烧 屁股肌肉酸痛
据新京报报道,由陈薇院士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正在湖北武汉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前期招募的志愿者陆续入组,并在近日接种疫苗。
渔具店店主陈凯是其中一员。3月19日中午11点54分,编号为“011”的志愿者陈凯注射了疫苗。
经过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轻微反应后,陈凯的身体状况已经恢复正常。接受采访时,爱好跑步的他正在隔离酒店房间里绕圈跑步。谈及报名参加试验的初衷,陈凯说,就是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凯在注射疫苗。受访者供图
从体检到注射流程记录精确到分钟
新京报:怎么留意到招募志愿者信息的?
陈凯:3月16日深夜、17日凌晨吧,刷微博看到的,然后申请了,把信息分享给朋友,他也报名了。报名之前没什么犹豫。因为一直在关注疫情信息,毕竟身在武汉嘛。之前微博上关于军科院陈薇院士打疫苗的信息我也看到了,所以觉得技术没问题,没什么风险。
新京报:什么时间接到研究团队通知的?
陈凯:3月18日中午接到电话,下午过去进行体检,体检之后通知我们第二天上午再去复检,保持空腹,抽血验血糖,再做一些简单的筛查。然后我就合格入组了。19日中午11点54分,我打了疫苗。
新京报:打疫苗时间记得这么清楚?
陈凯:因为整个流程不管是体检、检测体温,还是签知情同意书,每一步都医生和护士都需要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都会写上具体的时间,精确到分钟,记得清清楚楚的。
志愿者注射的疫苗。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注射完身体有什么反应吗?
陈凯:我个人是有一些反应。早上起来之后感觉屁股两边肌肉有些酸痛,刚开始还以为是床板硬睡不习惯引起的,不过打开手机看了电子体温计,37℃多,就觉得应该是身体对疫苗有反应了。
志愿者每人一个24小时电子体温计,用双面胶贴在腋下,手机下个APP,就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自己的体温。
吃了早餐,头也有点晕胀,屁股肌肉酸,坐不住,就不停在房间来回走动。慢慢的,腰部两边背肌也有一些酸痛感,体温也一直在37℃左右,精神感觉不太好,就又躺床上睡觉了。
中午起来吃饭,观察体温经常超过37.2℃,打电话报告了前台,前台医护又送了一个水银体温计,让我多检测观察。下午体温就一直在37℃左右徘徊。在群里和志愿者交流,我们3月19号打针的这一批大多数都有一些反应,都是体温稍微升高,精神不旺,头晕等情况。下午的时候,科研组专家来和每个人询问交流情况,让我们不用担心。
吃完晚饭后,身体情况就慢慢好转了。到晚上11点睡觉的时候体温也恢复到了正常值。睡前和群里志愿者朋友交流,大多数人也都恢复正常了。
隔离期间的饮食。受访者供图
隔离期间一日三餐定时送到门外
新京报:你参加的是哪个组?
陈凯:我参加的是低剂量组试验,另外还有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注射疫苗之后需要隔离14天,之后6个月,需要抽7次血液,检测观察抗体。如果我们这批志愿者大多正常产生抗体,就说明疫苗是可靠有效的。
新京报:研究团队有提示试验风险吗?
陈凯:在网上报名申请的时候,申请平台就有关于不良反应的一些说明。第一次体检时,第一步是检测体温,体温合格后做其他检测项目前,会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团队的专家会给我们讲解整个项目,包括流程、风险提示、处置措施、保障措施,都有说明。专家还说,在试验过程中,不管是谁、在任何时候觉得不愿意参加了,可以随时退出。讲解之后,志愿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新京报:隔离期生活怎么样?
陈凯:隔离酒店是在一个疗养中心,离家不是很远。每人一间房,不能随意出门或者下楼。隔离期间一日三餐,每天定时送到房间门口的凳子上,三餐都还不错,分量很足,品种多,我平时胃口小,基本吃不完。我们志愿者有一个群,群里志愿者也都反映吃不完。我们问过酒店,说吃不完不要紧,就怕少了我们吃不饱。
新京报:隔离结束后还需要做什么?
陈凯:隔离结束之后就可以回去,恢复正常生活了。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的时候,科研组会联系我们进行上门访问,会抽血化验。
入组筛查记录表。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其他志愿者情况怎么样?
陈凯:这两天我们在群里互相交流各自的情况,群里的志愿者大多数在30岁以上,最大的就是58岁的“海峰”大哥吧。男性志愿者多一点,女性志愿者稍微少一点,大概只有1/4到1/3左右吧。所以科研组希望有一些20多岁年轻一点的女性志愿者报名,因为这样试验起来比较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新京报:这两天网上对志愿者的讨论挺多,你有关注吗?
陈凯:有关注一下,网友基本上还是比较支持的。报名成为志愿者,本身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就是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很多网友觉得疫苗还没上市,可能有风险,所以对我们冒着风险做志愿者比较敬佩。其实报名参加志愿者,我们自己都了解风险,都是经过考虑的。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必要担心,个人感觉也就是相当于很普通的一个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