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倒你的不一定是同行,Target做错了什么?(组图)
Target, 这个全澳总共有284家门店的家喻户晓的品牌近日做出了重大决定。其所属的Wesfarmers集团总部要对167家Target门店进行重组。
Wesfarmers集团是澳洲最大的集团公司之一,有48.4万股东之多。旗下有Bunnings, Kmart, Target, Catch, Officeworks等零售业务,以及能源、化工、农药等对公业务。
已经确定关闭的Target门店有53家,另53家确定要转为集团旗下的Kmart。剩余61家的重组决定后续会宣布。这个过渡阶段预计会持续一年,而大部分T转K(Target转Kmart)的动作将于明年执行。
为什么在疫情还未散去之时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Wesfarmers的CEO透露,其实今年二月份的时候,集团就对Kmart和Target的表现就做过财务上的比较,Kmart与去年同比营业额上涨了两亿四千万澳币,而Target与去年同比骤降了6千7百万澳币。
据统计,关转的这些门店预计会造成1000到1300个岗位的削减,但集团总部目前非常积极地努力为这些员工保住工作,Target关停的门店员工将有机会申请集团旗下的Bunnings和Officeworks的工作。这次大调整预计会花掉Wesfarmers集团1.2亿到1.7亿的费用。
此外,Kmart Group将会产生1.2亿到1.4亿的的一次性非运营开销,包括店内改造和清仓活动的成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Target的危机早在若干年前就埋下了伏笔。疫情使得整个零售行业营收蒸发了$3350亿澳币,居家隔离让消费者转移线上,使得在线购物消费额上涨了10%。
两头挤压使得线下零售“饥寒交迫”。而这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过去五年,Kmart的表现一直优于Target。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Target之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市场定位
Kmart自始至终都是定位在低价零售商,而Target定位是中档零售商。过去几年,中档零售这个赛道越来越拥挤。比如服装板块,Target的中档服装与同等价位的“高街(high street)”品牌如Topshop和Zara相比竞争力孱弱。
而Kmart的低价定位又刚好符合了近几年市场的悲观情绪。由于澳洲的工资在长时间内上涨缓慢,造成消费者信心下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shoppers很容易被Kmart的价格吸引,从而稀释Target的客户群。
2.Target的市场营销做得差强人意
Kmart紧跟市场的脚步,接地气,通过社交媒体加强客户的粘性。在脸书上,Kmart的follower有两百多万,而Target只有80多万。
Kmart最新的一个帖子是当天的,而Target最新的一个帖子是5月1号的。
Kmart的广告图片清新有设计感,容易引发客户点赞转发,而Target的广告图片设计感陈旧。
国家零售协会的总裁Dominique Lamb表示,Kmart很会跟目标客户互动,很多客户自愿为Kmart传口碑。
关店还会造成哪些连锁反应?
由于大部分被关停的门店不是位于几大首府城市,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购物中心来说,Target一直以来无疑是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主要品牌零售商之一。一旦关停,这些购物中心或将面临客流的下滑。
重组之后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澳大利亚零售业面临着自90年代早期的萧条以来最大的困境。澳大利亚零售业正被Aldi和亚马逊围剿得四面楚歌。像Target这样的品牌零售商线下网络太广,店面太大,必须迅速建立线上业务。
CEO Scott说,除了Target之外,Wesfarmers的其他零售业务在应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转型方便都做得不错。Wesfarmers发言人表示,减少Target的线下网络将让我们有更多心力集中在发展线上业务上面,在这一点上,Kmart已经走在了前面,而集团在2019年收购的Catch也有非常多可以借鉴的模式。
向电商转型意味着Target的历史又将拉开新的篇章。大约一个世纪前,1926年,Target的前身Lindsays就开在了Geelong。直到1968年,Myer Emporium收购了已经在维州发展到16家连锁的Lindsays,更名为Lindsay's Target。1973年,随着进一步的发展,Lindsay's Target改名为现在的Target Australia,并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