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搅局”两会 北京“预见”后果(组图)
与往年热闹的年度政治性聚会相比,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2020年两会不仅气氛略显沉重,连舆论热点也从较为轻松的国内民生侧重更具枪药味的港台议题,中美关系。更具体地说,2020年中国两会中所呈现的政治重点就是中美博弈。
两会召开前夕围绕新冠疫情展开的中美舆论战已经令中美关系呈现相当的紧张状态,在5月20日、21日分别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与第十三届中国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关于中国病毒论,口罩外交,输出抗疫模式,隐瞒疫情信息这些已经在过去数月甚嚣尘上的舆论争议仍旧被搬到发布会现场要求作出回应。彭博社记者更是直接点破中美关系矛盾凸显,“逼问”疫情之后的走向。
无论是政协人大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外交记者会上,中美话题都是被问的最多的问题,而中国的回应也保持一致地强硬。显然,外界都嗅到了当前两大国之间的异常氛围。
就在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前不到24小时之际,白宫推出一份长达16页的《美国对华战略方针》,该份有别与往专门针对中国的报告承认过去几十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并表示将采取全面施压的方式,遏制中国的扩张。白宫选在如此敏感的时间节点发布,示威中国的信号不明而喻。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发文祝贺对蔡英文开启第二任期,这是美国国务卿首次对台湾领导人就职表示祝贺,随后美国更是以1.8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作为蔡的任职贺礼。5月21日,在中国两会刚刚宣布将制定港版国安法的计划之后,美国随即对北京祭出威胁措施,香港街头再现示威运动。
或许这种紧张不如贸易战时来的直观,但是其背后的较量力度并不亚于贸易战。对北京来说,无论是贸易、科技甚至金融等领域的直接冲突或许都可以通过坐下来谈判解决,但是当美国将手伸进港台时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了。北京认为,港台事务是中国内政,尤其是香港,在中国收回其主权23年之后,英美等仍然借香港来挟制中国,对中国主权进行挑战是北京难以容忍的。而美国正是深知北京对此的敏感,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抬升港台话题。
此次两会,尤为惹人关注的议题港版国安法的推出与北京对台湾的表述变化,这两个议题引发不少的讨论,显示了北京对港台问题的重新思考。但仔细看,其实际上未尝不是跟美国过招。虽然北京坚持港台问题是中国内政,决不允许外部势力染指,但是美国在港台议题上扮演角色,并拿之与中国博弈已经是政治现实。因此,北京在全国两会上对港台动作必然预见了美国的反应,当然北京会如何对待美国的反应又是另一回事。
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台湾部分,与往届相比,缺失“九二共识”与“和平统一”的表述一时为舆论热议,外界认为这是北京有意传递信号。虽然此后官方媒体解释是因此次会议时长限制压缩报告篇幅,但仍难消除外界的疑虑。当天,另一个小细节是在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在新闻稿中以标题重点提示“李克强: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向外界推送这一消息,但是现场李克强并未提及该句。外界将之称为中国官媒“闹乌龙”,但是“乌龙”背后难道不是北京虽然在港澳事务上态度决绝又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反应吗?
一个更直接的例证是北京宣布将推行港版国安法的制定后,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当日的港澳联组会议上称,早在去年(2019年)10月底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时,中央就已下定决心要建立维护香港国安的制度。出席了该次会议的中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对外表示,“国家已全面、充分地考虑立法后引起的后果。”近日,围绕美国等政客对北京推出港版国安法的指责言论,港府、涉港机构、中国外交部等纷纷表态,如果美方执意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坚决回击和反制。而在5月24日的王毅答记者会上,在被问到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更加突出。王毅措辞严厉称美方不要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不要误判14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尽管两会前后美国在疫情、台湾、香港等话题上声音很亮,而香港的示威者幻想以美国的声援为后盾,甚至打出邀请美军登陆香港的牌子,但这都是戏。此次两会北京选择直接绕过香港通过中国全国人大立法等已经说明,北京这次是下了决心,不会妥协,而且北京知道美国尽管声势再大,不会有实际动作,更不会危局。鉴于香港局势的紧迫与台湾当局对大陆越来越清晰的政治倾向,北京在处理港台问题上,无论美国怎样的政治手段,北京已经没有退路,而只能按照自己的手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