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大实话 是对“厉害了我的国”的警醒(图)
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有两个说法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个说法是“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5月28日中国全国“两会”闭幕当天,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回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今年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另一个说法是代表中国政府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正名。同样是在5月28日的中外记者会上,李克强在回应《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如何遏制失业潮时说:“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6月1日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在一家个体户的熟食摊面前再度公开表态支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他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在这种背景下,近期中国中央文明办因应当前形势发文,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其实是在具体政策层面给了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更多生存发展空间。
5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
这两个说法都在中国舆论场获得正面回响。论道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本不应该会是一个引发巨大关注的话题。毕竟,时至今日,中国仍有近40%的人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普遍收入低、机会少、生活条件差。对于14亿人口的庞大基数来说,40%相当于5亿多人。虽然今天中国不乏一些发展程度比较好的农村,部分农民居民收入相当可观,但总体而言,5亿多农村居民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还比较贫穷,是整个国家的底层。而在8亿多的城镇居民中,固然已有许多人过上富裕而现代的生活,衣着光鲜,家产殷实,出国游就像家常便饭,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蜗居在城镇底层,常年都在为生活乃至生存苦苦挣扎,坐不起飞机高铁,节衣缩食,备尝人生的艰辛。
可惜的是,近些年来,这些基本事实时常淹没在中国舆论场浮夸自大的民粹民族主义论调下面。正如多维新闻在《社论:民粹主义是中国崛起的“毒药”》一文中所言,过去一些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并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社会在洋溢着自信、喜悦的同时,一些人亦随之滋生了盲目自大的民粹主义情绪,并日益由自信滑向自负,在舆论上片面夸大今天中国的成绩,无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实。尤其是近年来,从“厉害了,我的国”到“中国全面超越美国”,再到“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等,不断为这股自我膨胀的情绪打鸡血。虽然后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曾推出系列评论,批判浮夸自大文风是“逞口舌之快的精神胜利”,“颠覆公众认知、极化国民心态,毫无裨益可言”,但类似论调还是一直盛行。如今,李克强道出“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的基本事实,不失为对“厉害了,我的国”的警醒,有助于国家崛起过程中世人对中国基本国情保持清醒。
今天中国虽然已经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有大量贫穷落后地区。图为中国新疆农村一幕。(新华社)
至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本来就是几千年以来底层民众谋生的主要方式。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自古有之。早在古代人开始懂得并尝试商品交换那一刻起,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就已在中国土地上存在。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虽然低端,规模小,未必能给政府带来税收,有时甚至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但能为底层民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能为平民生活带来便利,能让人们在忙碌工作之余感受人间的烟火气。对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从古至今,既人性又理性的做法不是“一刀切”地禁止,不是简单粗暴地城管驱赶小贩,而是在合乎质量、卫生的前提下鼓励经营。
不论“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还是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归根结底都是民生问题,关乎数亿中国人的日常。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