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如有一战 应是与美国而非印度(组图)
2020年6月下旬中国与印度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的一场冲突,导致至少20人死亡。这是中印自1975年以来时隔45年再度出现致人死亡的军方冲突。两国卷入一场战争的风险大增。
中印两国国界之争久拖不决,军事冲突时有发生,两国国内也各有鼓动战争的声音。就中国方面而言,中国曾在1962年给印度以深刻教训,但其主张的大片领土依然被印方占据。再加上中国今日综合国力已经远超印度,因此中国国内一直不乏要求不惜一战夺取本国领土、震慑边疆以维持稳定的诉求。
不过在战略全局层面,中国此时卷入对印战争并不合适,因为中国外部主要矛盾在于美国。美国是中国崛起之路上的不得不面对的备战对象。如果中国未来至少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身的国力与地位,那也将是中美之战,而不是中印之战。
美国是最大变量
事实上,视中美关系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外交主轴,是中国战略界的一个共识。这种共识大体是从美苏冷战末期逐渐形成,再到前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也成为全球秩序的主导者,对于中国发展走向能够施加最大的外部作用力,美国也成为中国制定国家战略必须纳入的考量因素。
处理好中美关系、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有助于避免打断中国战略机遇期,反之则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外部困境。
2020年6月17日,印度人在海得拉巴点燃蜡烛,悼念在与中国士兵对峙中死去的印度士兵。(AP)
6月15日,中印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印度至少有20名士兵死亡。印度媒体披露了这些士兵的照片。(今日印度网站截图)
中国身处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之中,周边地区存在诸多争端和风险,其背后往往都有美国的影子。东北部的半岛核问题,东部钓鱼岛归属问题,统一台湾问题,香港的一国两制之争,南海主权争议,以及西藏和新疆等方面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美国的参与和引导。
中印两国之间的边境争端,也并非仅仅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游戏”,美国可称得上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参与者”。在美国越来越频繁提及的所谓“印太战略”中,印度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此前外界分析印度之所以屡屡挑战中国的原因,有认为印度受到美国的蛊惑,产生了视中美之争为渔翁得利的机会的误判,因此试图以挑战中国来争取美国的更多支持。
但是对于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几乎没有退让的任何空间。印度对中国主张领土的侵犯,毫无疑问将会遭到中方的强力反制。历史已经一次次地证明了这一点。此次中印边境冲突不过是历史旧事的双一次重演,只是导致数十人死亡的结果有些出人预料。
如果中印这两个拥有海量人口与核武器的大国因此卷入一场难以收拾的边境战争,双方都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作为两个仍然出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且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战争会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折本买卖。而距离中印边境十分遥远的美国将会成为中印战局之外的最大赢家。
其实,中印高层对于两国边境之争应该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这从两国边境士兵近几十年来从未开枪一事上就能有所了解。即使在此次造成两国军人死伤的冲突发生后,外界多认为中方在冲突中占据上风,但中方始终未有公开本国军队损伤,6月1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通电话就“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达成一致意见,可见两国仍然有意淡化紧张局面。
对中国而言,已经被美国视为同俄罗斯并列的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正在承受美方通过各种途径施加的持续性压力,不得不全神贯注才能有所余力地周旋应付、减少损失。如果陷入对印战争,将使美国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来对中国施加压力。
中国应准备中美之战
大国崛起之路从来不是一条一马平川的坦途。自20世纪80年代中越战事平息之后,中国已经30余年没有参与战争,但始终面临着美国等方面的军事威慑,以及不时出现在周边区域的军事挑衅。
如果中国需要以战争来树立自身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与地位,那么就应该是一场中美之间的战争。由于中美两国都拥有重创对方的军事能力,必须确保这场战争不会过于扩大化。除此之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战争都应当尽量避免。
美国与印度之间在针对中国的问题上存在共识。(AP)
2018年4月27日和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东湖宾馆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对印度的冒险行为一味地姑息忍让,如果触碰到中国的底线,无论如何都须予以反击。问题在于如何在适当亮剑以震慑印度的冲动,与保持战略定力防止边事失控之间取得平衡。
以目前中国国力与军力相对于印度的巨大优势来看,中国应该能够游刃有余地遏止印度军方在边境生事。
不论如何,战争都应该是最后的选项。中印应当尽量避免战争,中美也应当尽量避免战争。冷战期间的美国和前苏联都曾在局部热战中深陷泥潭并导致国力衰退,但两国始终未有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如今冷战已成往事,中美两国当更有智慧地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既不能惧战,也不该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