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拼多多这一战,特斯拉失策了(组图)
这段时间,特斯拉和杠上了。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就是拼多多联合宜买车办了一个特斯拉的团购活动,每辆车补贴两万块钱。
相当于原价27万多的特斯拉,实际到手价25万多。这样,消费者得了实惠,特斯拉也没少赚钱,拼多多获得了流量和口碑。
听起来是三方共赢的局面,但特斯拉知道消费者参加了拼多多的活动后,直接取消了订单,拒绝交车。
这下子,双方一起撕上了热搜:
从网友的投票可以看出,原来经常被人嫌弃的拼多多,这次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同,很多人都觉得,特斯拉这次的行为不太合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其实,比起草率站队,这种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探讨。
书单君之前分享过写马斯克冒险经历的《硅谷钢铁侠》,作为创业者,我们很欣赏马斯克的创新和极客精神,对他创建的特斯拉品牌也有好感。
但在这件事上,个人觉得,特斯拉做得确实有失策的地方。
在吃瓜之余,我们不妨多想一步,聊聊整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和启示。
就拿拒绝交车这件事来说,特斯拉的目的很简单,其实就是想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品牌的七条营销原理中,有一条是“非销售行为”。
就是说,一些品牌不会吹捧自己的产品,或压低价格换取销售额。它们反其道而行,以高姿态示人,为自己创造一个神秘的光环。
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距离它很远,这在营销上叫做“零售拒绝”。
对很多大牌来说,这种“高冷”反而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因为大牌有“区分阶级”的作用。你越拒绝我,我就越觉得自己不是这个阶级的一员,越想融入。
很多时候,消费者购买大牌商品时,要的不只是商品本身,而是通过购买这个品牌,传达自己某些生活理念与价值观。
就像很多买特斯拉的人,并不是冲着车本身的性能去的(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是冲着马斯克去的。
提到马斯克,你会想到什么?
创新、冒险、造火箭、极客精神、改变世界……
总之,就是非常酷,而马斯克代表的这些精神标签,早就和特斯拉牢牢绑定在一起。
当我们购买特斯拉的时候,其实是在标榜自己,“我是一个很酷的人。”
“我这辆车背后的大老板,是能造火箭上天的人啊。”这种故事加持,确实会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偏爱。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特斯拉的高冷有一定道理。
但这种态度,是有场景区分的。
特斯拉在“拒交门”这件事中,一味维护自身所谓逼格和体系,完全没有在意和考虑消费者的感受, 直接拒绝交付 。
也就说,在特斯拉那里,品牌本身的逼格和体系是高于消费者的。
这不仅让消费者和马斯克的粉丝心寒,也让普通大众开始重新认识这个“高傲的大品牌”。
这就好像,我们都能接受品牌在广告里摆高姿态,有距离感。但当我们真的走进店铺,甚至已经掏钱准备买东西时,如果对方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甚至拒绝出售,这就有些过分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进入大牌门店的时候,都有被导购人员“嫌弃”的经历。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位穿着旅游鞋,背着买菜包的阿姨走进奢侈品店,其他店员都避之不及,只有王漫妮认真接待了她,从新款衣服和名牌包包和首饰都介绍了个遍。
而这位穿着毫不起眼的阿姨,很快就买下了一套高定珠宝,花几百万都不带眨眼的,这种状况,让其他“以貌取人”的店员后悔莫及。
其实,这位阿姨之前已经逛了很多家奢侈品店,都没有下单,是王漫妮的热心和亲和力让她决定在这家店花钱。
有时候,一些人并不是买不起大牌,而是感受不到对方的尊重,才不愿意掏钱。
回到特斯拉拒交门这件事,特斯拉的工作人员在微信对话中,得知尾款由拼多多支付后,以用户违反了“禁止转卖”条款为由,直接取消订单,拒绝了消费者。并且这位车主的信息已经被记录在案,无法再次购车。
这件事的法律责任很多专业人士都已经分析过了,书单君就不再赘述,直接说结论:
大部分人都认为消费者并没有违背规则。因为这辆车不是拼多多先买下,再转卖给武汉车主,而是消费者本人和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拼多多只是替对方代付,并不存在“转卖”的第三方。
和这位武汉车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车主。对方已经提车成功——特斯拉送货上门,且提前帮忙办好了保险。
面对同样的消费者,特斯拉的不同行为,不禁会让人觉得“双标”。
随着事件的发酵,有网友发现,在中美的购车合同中,特斯拉也存在“双标”行为。
在第一笔付款(1000元)问题上,特斯拉在中国的规定是“我们即可取消您的订单,并将第一笔付款扣为违约金而不予退还”。
但在美国,特斯拉的相关规则异常明确:
如果特斯拉认为客户有恶意而取消订单,则需要将第一笔付款返回给消费者。
并且,在关于中国区订单取消的规定中,特斯拉还提到,“任何我司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我司有权单方面解除协议”。
也就是说,只要特斯拉认为中国消费者有任何“非善意”的行为,都可以取消订单,并且不退之前付的一千块钱。
这种合同细则的不同,其实就是一种消费歧视。
在这种规定下,中国消费者在特斯拉面前,显得更为弱势——即使在官网下单,交了钱,依然有可能被拒之门外,还不退换定金。
其实,这种普通消费者在大品牌面前的弱势地位存在已久。
很多品牌刚起步时,都非常重视用户反馈和售后服务,但随着公司规模变大,普通用户的声音变得无足轻重,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失去了对话权,哪怕权益受损,也难以维权,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
拿这次的武汉车主来说,他的个人经历,其实很不“Geek”。
他并不是一个职场精英,也算不上中产阶级,买这辆车的钱,已经花掉了大半积蓄。
虽然收入一般,但买一辆特斯拉,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我从小就很喜欢科技产品,还买过大疆无人机,平时也会囤一些数码设备。”
他特别喜欢马斯克的极客精神,觉得特斯拉很了不起,所以很早就加了特斯拉的车主群,只是一直没存够钱买。直到这次看到拼多多的团购补贴,他才决定购买。
这次买车的钱,是他送了无数快递后,一点点攒出来的。
在此之前,中专毕业的他已经做了十年的快递员,开始一个月只赚1500元。后来积累经验,收入才慢慢提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万把块钱。”
快递员这个职业,看似跟特斯拉的精英定位并不相符,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双方是很契合的。
被特斯拉拒绝后,拼多多为了维护用户的体验和权益,提出很多协调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武汉车主产生损失,
但武汉车主觉得,“既然上海的车主能提车,我想,应该还有办法。”
“如果一直提不到车,我要起诉特斯拉。马斯克都说极客精神就是要较真,那我也想较较真。”
事情发展到现在,一个原本是特斯拉铁粉的用户,因为对方的“拒交门”,一下子成为“黑粉”。
这种“粉转黑”的状况,相信每个品牌都不想遇到。
所以特斯拉后来表示,“若该车主通过官方渠道下单,特斯拉将提供一定弥补措施。”可武汉车主并不同意,毕竟人家之前也是通过官网下单的。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8月18日,当特斯拉还在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段”拒绝交付车的时候,拼多多联合宜买车,协助武汉车主从长沙协调了现车、帮他垫付车款、配送新车上门。
但得知消息的特斯拉却表示,“武汉车主提车为假新闻。”
结果就在昨天,宜买车方面提供了清晰的购车流程和细节。
双方你来我往的斗争,显然还没有结束……
整件事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各大品牌重新思考的。
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很多的消费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像武汉车主这样的小镇青年,已经成为大品牌的“潜在客户”——哪怕现在不是,将来也是。
面对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只有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品牌,才能赢得市场,毕竟品牌形象还是要靠消费者的口碑来塑造。
马斯克希望,“特斯拉最终要成为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的电动车。”
显然,要在中国实现这一愿景,特斯拉需要做的,还有很多。